時 文
?
贠恩鳳:一輩子為人民歌唱
時文
她11歲參加黨的文藝工作,64年來為百姓演出5000多場,堅持幾十年為人民義務演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收報酬、不計名利,演唱近3萬首(次)歌曲。她的《繡金匾》《南泥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藍花花》《三十里鋪》等歌唱黨和人民的代表曲目,深入百姓心,深受群眾愛。她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黃土高原上的銀鈴”,她就是國家一級演員贠恩鳳。
贠恩鳳1940年生于古都西安,自幼聰明伶俐,11歲那年被選入西北人民廣播文工團,成為團里最小的演員。進團后,贠恩鳳從零開始,勤學苦練,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給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從藝64年來,無論是星光璀璨的中外舞臺,還是艱苦簡樸的工廠礦山、鐵路隧道,贠恩鳳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她的歌聲成為很多人一輩子的記憶。20世紀90年代,人民子弟兵在西安護城河實施清淤工程,贠恩鳳和老伴從報紙、電視上看到廣大官兵的艱苦勞動和模范事跡,深受感動,決定去現(xiàn)場慰問戰(zhàn)士們。他們老兩口騎著自行車,頂著烈日,互相攙扶著在護城河邊邊走邊問,找到了工程指揮部,采訪和了解戰(zhàn)士們的感人事跡,并以其為內容專門為戰(zhàn)士們創(chuàng)作了歌曲。烈日炎炎、腳踩淤泥、空氣中彌漫著難聞的氣味,沒有音響、沒有話筒,從建國門到東門,在又臟又臭的清淤工地旁,他們走著、唱著,走遍了戰(zhàn)士們勞動的五個工作點,從上午十點演到中午一點,沒喝一口水,一連唱了18首歌。提起自己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她總會由衷地說:“是黨和人民給了我藝術生涯,給了我唱不盡的藝術青春,所以我把自己的歌聲無私地、不講條件地奉獻給黨和人民,這是我終生的心愿和追求?!?/p>
在當今繁榮的文藝市場上,像贠恩鳳這樣具有知名度的歌手一場演唱會掙幾十萬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她卻一直堅持義演,無論到哪里都不收演出費,還經(jīng)常把演出費捐出去。16年來,贠恩鳳總是在春節(jié)期間主動下基層義務演出,為堅守崗位的勞動者歌唱,在第一時間用歌聲送去新春的問候。1997年的一個周六,贠恩鳳和老伴來到蒲白煤礦參加慰問演出,沒來得及好好吃飯就趕緊上了舞臺。晚上10點多演出剛剛結束,老兩口筷子還沒拿起來,就看到外面再次聚攏過來的觀眾。于是,贠恩鳳催促老伴拿起手風琴,又唱了起來。不僅如此,她還推掉了自己隨后的有償演出,為蒲白煤礦熱情的工人們進行了一場持續(xù)兩天的義演。當時已經(jīng)57歲的贠恩鳳馬不停蹄地演出了6場,煤礦的工人紛紛從野地里采來鮮花扎成花束,送給這位他們敬愛的歌唱家。
年逾古稀人未歇,今年75歲的贠恩鳳雖然已經(jīng)退休,但她依然活躍在惠民演出的舞臺上,每年80多場的義演讓她比退休前更加忙碌。贠恩鳳在為人民歌唱的道路上繼續(xù)釋放著自己的能量,這株生長在黃土地上的山丹丹正在變得愈加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