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征
我以為自己向來是個有計劃卻也樂于順其自然的人。2014年是我進入出版的第6年,這一年,我有計劃地實現(xiàn)了一些工作目標,也順其自然地享受著作為一名童書編輯的樂趣。天生對業(yè)界那些前沿觀點、潮流術(shù)語不太敏感,恰巧,做童書出版讓我有了借口和它們略微保持距離,暫時沉浸在彌漫童真、童趣的世界中。
2014年,我有幸結(jié)緣這樣幾本書,并以書會友,領略了童書出版人的魅力和風采。
“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被中國版協(xié)少讀工委譽為“2014年中國少兒出版十件大事”之一,這當然也是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事件,更是作為項目落實人之一的我的大事件。書系的出版籌備工作經(jīng)歷3年,在和專家、譯者、插畫家、設計師、版權(quán)代理交流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到了編輯工作的價值,即調(diào)用并組織核心資源,促進人類知識的永續(xù)保存;并甘心為他人做嫁衣,時刻在幕后發(fā)光發(fā)熱。這套書系的出版,無疑是我編輯生涯中一次飛躍性的成長。
桂冠童書《爸爸樹》,則是目前為止我遇到的最符合我個人心性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劉海棲是個地道的山東漢子,為人和善親切,大氣智慧。你很難從他那偉岸的身軀、眉宇間的英氣中聯(lián)想到他童話作品的風格——想象力奇特夸張,情節(jié)曲折怪誕,笑點連連。編輯的過程中,我?guī)缀跏切χx完的。兒童文學的確和個人心性相關(guān),越俏皮的人,越能沉浸在這種另類的幽默中,感受其蘊含的深刻哲理。
借助少男少女的成長視角,關(guān)注“走失兒童 ”問題的長篇小說《我和鐵車》,是我和作家三三之間默契的凝結(jié)。她寫,我等,就是兩年;因為種種原因,又醞釀了一年。正式出版之后,撫摸著我和三三共同敲定的文藝、素雅的封面,翻開我最鐘愛的篇章《合堂課》,讀到三三將馬爾克斯作品《禮拜二的午睡時刻》中的情節(jié)巧妙地融入,架構(gòu)出無限延宕、意蘊豐滿的審美空間,我感到激動,不早不晚,一切都符合我對兒童文學的期待。
去年當代作家張煒的兒童文學新作《少年與?!费杏憰诿利惖慕鹑A、中國兒童文學的搖籃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召開,我有幸作為出版社的一員代表參加。徜徉于中國兒童文學的殿堂“紅樓”,諦聽當代文學大師張煒講述自己的詩心與童心,思考兒童文學理論家方衛(wèi)平教授等專家的深度研討,那一刻,我做了個決定:讀一輩子兒童文學,做一個純粹的童書編輯。
2014年,恰逢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建社30周年。30年里,我只與她共度6年,可這6年,于我而言,就是我之于出版的全部理解和情感。2008年,百年奧運夢,舉國齊歡騰,我于國之盛世走進出版業(yè);6年間,我經(jīng)歷了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板塊的一次次轉(zhuǎn)型和升級,迎來了跨越式發(fā)展的新元年。提及未來,我想,豪情的工作計劃之外,我或許可以繼續(xù)順其自然地表達自我,展露心跡;也或許可以試著寫一點屬于自己的故事、追憶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