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君
摘 要:小組合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教師如果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就必須將學習的主人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斷自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如何在小組合作中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給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運用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與電腦多媒體技術相關的一門課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小學生日常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比以前多了很多,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不在于學生能否開機、關機、上網(wǎng),而是一些更為深層次的創(chuàng)作或使用,為此,我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學生對這門課原本的愛好將會逐漸失去。因此,我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創(chuàng)新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更多的趣味中提高學習能力。
一、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分組
要想開展小組合作,首先要依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即將學生按照學習要求進行合理的歸類,將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分組,一般分組數(shù)量以5人為最佳。在進行分組時,應注意小組成員的一致性和層次性,即每個小組中的成員水平要么是相同的,但各自的特長卻是不一樣的;要么是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有一定的差異,但各自的興趣愛好是一樣的,這樣分出的小組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各自的力量,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比如,在教學“漂亮的電子郵件”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平分為這樣幾個小組:“美術興趣小組、電腦操作技術小組、色彩感知能力小組、語言表達小組”,然后再將每個小組拆散開,即每個小組出一人組成一個新的小組,這樣最后形成的五個小組中各自的特長和能力基本一致。既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和平等競爭的環(huán)境,又激起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依據(jù)教學內容布置任務
小組合作的任務是需要與學習內容相一致的,即本節(jié)課教師講什么內容,就讓學生完成什么樣的任務,在布置任務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開展小組活動,如果適合的話,如何進行布置任務。這些都是教師應考慮的一個問題。
比如,在教學“管理個人博客”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將之前幾個關于博客的單元結合起來,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的小組任務——主題博客的創(chuàng)建。首先教師先制訂5個主題,比如節(jié)日、游戲、校園、學習、家庭,然后讓小組學生自己依據(jù)抽選的主題進行博客的設計,每個小組成員為5人,他們各自的分工由小組人員自己決定,最終設計出來的博客,教師可以進行展覽,并依據(jù)大家的情況排出順序,學生在這樣的競爭中進行任務會有更多的動力。
三、注重實際,適時開展活動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必須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就進行分組,有時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習內容及學生自身的表現(xiàn)情況,適時地確定小組合作的方式及時間,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設置動畫效果”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展示一個“飄舞的蒲公英”的PPT,其主要內容是贊揚蒲公英精神,在講解PPT中,教師為學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動態(tài)蒲公英飛舞的動畫,學生看到這個動畫都非常驚嘆,紛紛表示想知道怎么做出來的,這時教師發(fā)現(xiàn)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于是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組,然后布置出這樣一個任務:“學習課本內容,掌握基本動畫效果的設置,并自選一個主題進行相關的PPT制作?!边@樣學生接受任務就不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帶著極大興趣的接受,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將會更高。
總之,小組合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教師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內容,提高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世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J].赤子,2015(01).
[2]張靜.小學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藝術[J].新課程導學,2014(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