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棟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列為教學目標。近年來,我國社會進步發(fā)展很快,在課堂改革持續(xù)深入的今天,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學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初中地理教學的新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以往初中地理教學對“教”的過程比較重視,忽視了學生能夠吸收到多少知識,所以,初中地理教學難以取得較高的質量。為了讓課堂教學有效性更高,教師就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初中地理知識。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如果不能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是無法保持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并且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圖示大幅度增加,所以,教師必須立足新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地理教師要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單一的授課方式,多和學生互動,為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比如,在教學“中國的氣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我國各地氣候形成條件、影響因素,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說出降雨量和內陸蒸發(fā)量間的關系讓內陸地區(qū)形成了干燥氣候,同時還能認識到海洋對陸地氣候帶來的影響。運用這樣的授課形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思考各地理知識點間的關系。此外,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教學中的普及,教師要充分利用該技術,通過視頻播放、圖片演示、放映等功能,將初中地理知識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水資源”一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我國淡水資源在國內分布的圖片演示給學生,并且還可以將各水利設施和水源地的風景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樣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對每個淡水湖產生深刻印象,牢固掌握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識。
2.發(fā)揮地理教材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
看圖教學需要注重一定的技巧,教師在要求學生看圖時還要關注圖的分類,讓學生更好地區(qū)分各種圖的特點,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比如,在區(qū)分比例圖與參照圖時,由于這兩種圖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是教學重點內容,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細致地為學生講解,避免學生因為混淆而對地理學習帶來影響。又如,在“七大洲五大洋”的學習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味死記硬背,否則學生很快會失去學習興趣,要劃分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讓學生在無形中掌握看圖技巧,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此外,教師還要充分運用教材中的習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重、難點進行鞏固,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由于很多學生缺乏對課本習題重要性的認識,導致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即使學生課后做了大量練習題,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重視教材中的課后習題,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3.實行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全面參與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在初中各個學科中探究式教學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在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合作過程,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為學生布置一個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課題開展總結、調查、探究等活動,同時在課堂上比較學生的探究結果。其探究課題可以是讓學生觀察學校附近的植被,根據(jù)當?shù)貧夂蜻M行分析,或者是開展水質調查,觀察當?shù)氐墓喔确绞?、用水類型等。這樣既能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識,還能夠通過實踐參與到探究全過程,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所學的地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探究式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之,地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學生學好初中地理,有利于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到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盡快轉變教學觀念,從教材內容出發(f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好初中地理。
參考文獻:
牛紅雁.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