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上午,山西晉城,皇城相府“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敕封典禮”在此舉行。上午9點,來自甘肅、吉林、內(nèi)蒙古、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7省市自治區(qū)的10名高考狀元身穿狀元服,肩披大紅花,騎著高頭大馬,進入皇城相府御書樓廣場。隨后“康熙皇帝”敕封他們?yōu)椤暗谝患谞钤n進士及第”,每人賞“詔書”一冊、人民幣10000元,《康熙字典》一函。敕封完畢后,眾狀元披紅騎馬,在陳廷敬府第儀仗隊的帶領下,由御書樓進入城內(nèi),經(jīng)大學士第、東書房、明清街,參加了盛大的游街儀式。如此張揚的“狀元敕封”“狀元游街”行為是否妥當,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廣泛爭議和討論。
多維解讀
“狀元游街”背后的科舉情結
教育部三令五申地方與學校不要炒作高考成績與高考狀元。但是,高考成績?nèi)允枪婈P注的熱門話題。不僅作為旅游景點的皇城相府借炒作狀元提高知名度,各地高考狀元都會獲得政府與學校的呵護以及媒體對待明星般的關注,他們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甚至星座都會成為新聞。不少高考成績不錯的學校也忙著向社會“報喜”,還有的地方政府不惜花錢在媒體上打廣告。
究其原因,主要還在于,科舉考試延續(xù)下來的狀元情結在某些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在當前教育評價體系下,高考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前途和命運。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需要教育政績,學校需要成績籌碼,社會需要狀元炒作賺錢,應試教育土壤依然肥沃。即便地方與學校不大搖大擺地炒作狀元,公眾心目中的狀元情結也未必能消除。學校讓狀元游街,功利心強烈,值得商榷;但是,在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特別是優(yōu)質(zhì)高等教育資源尚未大眾化、還在依靠高考成績選拔人才的當下,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成績也是一廂情愿。要真正做到不炒作狀元,就要通盤考慮破除唯高考成績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觀念,先從改革升學選拔體制與教育評價手段開始。同時,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育的均衡發(fā)展,縮小學校、地區(qū)之間的教育差距,改革現(xiàn)行高考制度與高招體制,營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環(huán)境。否則,即便狀元游街之類的鬧劇被叫停,科舉幽靈仍會以新的方式借尸還魂。
游街的狀元們得想想對錯
都說這是一個“孩子看對錯,成人看利弊”的時代,無論是基于什么利益的炒作,這樣花樣頻出的狀元游街,倒也是不難想見的。而真正讓人所不解的是,這些高考狀元們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要知道,這是從7個省市自治區(qū)找來的10名狀元,他們是如何集合過來的?是緣自虛榮心下的迎合,還是基于父母的鼓動,抑或是無法抵抗利益的誘惑?
當然,無論是因為什么樣的緣由,作為剛剛或尚未年滿18歲的孩子,在這些虛浮面前,當他們在穿過繁華街頭時,被鮮花和人群簇擁時,是否想過個中對錯呢?當自己的十年寒窗,成為商業(yè)炒作的最佳素材,是否想過這是對自身努力的褻瀆?當自己成為工具化的狀元時,是否想過這是一種對不正之風的惡俗迎合?是否想過這種舉動會繼續(xù)扭曲應試教育體制下單維度的評價體系?當然,我們無意于過多詰責這些可能更多是被導演的狀元的行為。但是,當這種跨區(qū)域的狀元集結游街時,我們除了要反思對狀元的炒作惡習外,更多的還要反思——我們到底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除了出色的應試能力外,是否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去辨別是非?是否能夠在眾聲喧嘩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寧靜和純真?是否在虛浮的成人世界,以個體的判斷來促進世界的整體向好?這應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應是綜合素質(zhì)教育中,應該有所倚重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