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世茂廣場上有周恩來、魯迅、秋瑾、賀知章等名人的銅像雕塑。其中秋瑾的雕像尤為傳神,鑒湖女俠秋瑾揮劍向天意氣風發(fā),許多市民都喜歡在旁邊留影。不過,自從2010年秋瑾的雕像被安放在廣場后,女俠的寶劍就屢屢被盜。2015年7月7日早上,寶劍又一次消失,這已是第7次了。
世茂廣場物業(yè)管理維修負責人王經(jīng)理表示:“這個劍跟普通的仿古劍一樣大小,是秋瑾握在手里的。偷劍的人把寶劍給拗斷帶走,只留下了一個劍柄?!睋?jù)了解,去年年底,管理方曾一次性定制了4把劍,沒想到現(xiàn)在一年還不到,全被偷完了。為了防止劍被偷,管理方曾用打孔固定的方式加固,還加了強力膠水,但還是被偷。除了秋瑾雕像,廣場上其他名人雕像也是傷痕累累,“羲之戲鵝”銅雕的3只銅鵝也被偷走過。
多維解讀
保護秋瑾銅劍需用文明藥方
偷女俠銅劍,并非對劍有偏愛,大概是因為劍是銅制作的,盜去換錢花了。何以見得?除了連丟七柄銅劍的秋瑾女俠外,其他名人雕塑的遭遇也很“凄慘”,“羲之戲鵝”的銅鵝三次被盜。沾上銅就盜,這也太猖狂了,真的令人氣憤!
不過,這事不光是物業(yè)管理問題,更是市民道德素質(zhì)和城市文明問題,應該列入文明城市整治對象,在強化物業(yè)管理的同時,應該在提高市民素質(zhì)上狠下工夫。只有人的素質(zhì)提高了,才會把廣場上的銅像雕塑視為代表形象的城市名片,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珍愛銅像,而不會把眼睛盯在能賣錢的“銅”上,起了賊念。針對這一現(xiàn)象,不妨發(fā)揮志愿者的作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管理機制,把市民的目光聚焦在城市文明管理的重點上。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開展城市文明管理大討論,進一步強化文明道德宣傳,讓市民懂得,城市文明要從珍愛每一個物件、約束每一個行為做起,不論是銅像還是其他城市美化設施,都是市民共同的財富,不僅自己要愛護,也有責任監(jiān)督維護好。要讓管理上的監(jiān)督與輿論上的監(jiān)督共同奏效,讓管理成為揮向不文明行為的利劍,斬斷一切伸向公共設施的“黑手”,讓城市在市民素質(zhì)和責任意識不斷強化中提升文明形象。
銅劍屢被盜不只是素質(zhì)問題
每每出現(xiàn)類似新聞,“素質(zhì)論”就會卷土重來,類似的聲音看似有理卻不免偏頗。一者,事情肇因各不相同,動輒歸因于“素質(zhì)論”有些思維偷懶;二者,素質(zhì)高低需制度規(guī)范來涵養(yǎng)。自己功課沒做好卻埋怨別人素質(zhì)低,實乃本末倒置。倘若前幾次被盜就及時報案、升級監(jiān)管、明確責任方和責任人,以行動補齊盲區(qū),可能雕像就不會輪番“受傷”了。話說回來,銅劍屢屢被偷,也與其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有關,既然紀念意義更大,那何不考慮將其換成石頭、木頭或其他材質(zhì)?
問題的關鍵在于,對于包括秋瑾銅像在內(nèi)的這些城市雕塑,目前在管理上完全處于權責不明、管理不清的境地。既然我們的社會還遠遠沒有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狀態(tài),這些失去看護與管理主體的城市雕塑,就成了一些市民或游客眼里的“無主之物”,誰想破壞就破壞,誰想拿走就拿走。公民文明素質(zhì)的提高,社會文明環(huán)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職能部門的管理,卻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看他們作為不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