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本文對董其昌臨摹觀的探討,涉及到董其昌書法美術學思想和藝術主張的中心區(qū)域,當下對這一區(qū)域尚缺乏更進一步的研究,這類涉及到藝術的課題,需要經(jīng)過理論和實踐反反復復的辯證過程,也是現(xiàn)在書法鉆研中待發(fā)掘的一個課題。相信,經(jīng)過系統(tǒng)并且深層次的鉆研,對于從事書法藝術鉆研,創(chuàng)作和教學的學習者來說,會引起更大的思考。
關鍵詞:董其昌;書法臨?。粍?chuàng)新;精神內涵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歷代書法大師對臨摹都相當?shù)闹匾?,從古至今,書法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臨摹作基礎。前人在漫長的書法研究與創(chuàng)作道路上,積累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經(jīng)驗。明代末期書法家董其昌就是通過臨摹古代書法大家的優(yōu)秀作品而入手的。董其昌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他的臨摹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解放性的。董其昌對古代作品的鉆研以及臨摹的精髓,還有他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值得我們后人慢慢體會。
一、臨摹之于書法藝術
臨摹,顧名思義就是模仿,鉆研,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開拓自己新的思路、新想法。臨摹是學習古人的唯一途徑,清朝王學浩《山南論畫》中說:“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火”。
縱覽史上那些成績優(yōu)越,修養(yǎng)境界高深的文人大師,都是在跟隨前人腳步的基礎上,通過自己進一步的鉆研,探索,學習,最后才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這種學習方式也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學習方式的一種。董其昌一生模仿先人書畫不計其數(shù),用他的話說就是“吾書無所不臨仿”,王鐸“一日臨摹,一日創(chuàng)作,終生不易”,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擬我者死?!笨梢姡R摹有多么重要,對臨摹觀的鉆研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探討前人學習的辦法,也是探討藝術展現(xiàn)的關鍵所在。
二、董其昌書法創(chuàng)作
董其昌在書法方面有非常高的天賦,加之后天的努力,使他成為明代晚期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剛毅有力,集思廣益,自成一家。在我國書法歷史上有著顯著的地位。
董其昌寫字靈活俊秀,學習前人不在外形上用力,而是神態(tài)相似,沒有千字一面的通病。在章法上,他比先人勇敢的邁進了一步,虛實一致,濃淡協(xié)調,讓人贊嘆。他的書法字和字之間大小錯落有秩,行與行之間層次分明,有一種動態(tài)美與靜態(tài)美相結合的美感。給人一種平和的感受。
三、董其昌臨摹觀見解
董其昌認為,模仿古人的作品時不能單單限制在模仿古人的手法技巧,這樣就只能是在外觀形狀上相似,而沒有一點自己本身的情感精神。一定要依據(jù)個人的實際情況,對作品去深入理解,若僅是看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是沒有辦法進步的。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質,深入了解研究,才能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否則永遠也無法超越前人,永遠也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也沒有自己的作品。從他的實踐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所表達的自己獨立的思想見解。
董其昌書法以“淡”為宗旨,從他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出,他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平淡和天真。他在書法中非常注意濃淡枯潤的運用,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有所成長,他認為 “字形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彼?jīng)認同“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鉆仰之力、澄練之功所可強入”一說。董其昌謂之 “淡”需要依靠天賦去體會,是生來就要領悟的,他倡導的“淡”不是說平淡無味,而是有深味,也就是說表面上平淡而內在蘊藏著深遠的情感。這是一種發(fā)自心靈的境界,也是一種禪的展現(xiàn)。
相比較古人而言,董其昌一直有自己的見解。他明白自己處于一代宗師的地位意味著什么,他懂得保持平淡的重要。就是不能一味盲從,對先人要予以取舍,必須有自己的主張。他認為“未覺高閑可懸酒肆”,這就是董其昌的模仿精神。在他眼中“萬法皆為我備,我心既是宇宙。”
對于董其昌來講,前人作品的精華,經(jīng)過他的吸收消化,集中于一身,所以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是平淡之中流露著無限的韻味,就是因為他擁有這樣一種超凡脫俗的能力,才讓我們欣賞他的作品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深刻并且強烈的感覺,就是他在模仿中看重的通常是藝術表面上的東西,而不是著重強調技術上的東西,更多的是用語言文字難以表達的精神內涵。
董其昌懂得變通,并沒有程式化地模仿古帖,而是經(jīng)過自己思考后才去臨摹的,他曾經(jīng)說“余學書初師顏平原《多寶塔》,不過借此開拓筆力,實于平原之神理未有入?!彼淖谥荚谟谀7赂骷业淖髌罚缓笥米约旱募夹g方式為基礎建立自己的風格。
四、結語
毫無疑問,董其昌是一代書法大家,是書中智者。他不但是給后人留下了廣博高深的書法繪畫理論,還留給了后人一種雅致的精神典范,與此同時啟示后人要注重內在要求,展現(xiàn)內心世界。董其昌在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中,刻意的保留了以他為中心的人際關系網(wǎng),而且通過一種內心存在的擴大發(fā)展和深化來感悟人世間的萬物景象。從此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供應了取之不盡的力量和源泉。董其昌給后人學者打開了一扇窗,通向前人的經(jīng)典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臨摹觀為我國的書法的發(fā)展蛻變和繼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晏小飛.董其昌書法臨摹觀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姜麗娜.解析董其昌的臨摹觀[J].中華兒女(海外版)·書畫名家,2012(06):82-83
[3]郭文志.董其昌的書法創(chuàng)作與臨摹[J].作家,2009(10):206-207
[4]朱惠良.董其昌臨古研究——選自《董其昌書法藝術》[J].東方藝術,2011(12):26-69+2-3
[5]任杰.董其昌書法審美取向對八大山人的影響[J].文學教育(中),2012(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