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華
鎮(zhèn)江市中心血站,江蘇鎮(zhèn)江 212001
對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獻血反應的探討
陶偉華
鎮(zhèn)江市中心血站,江蘇鎮(zhèn)江 212001
目的了解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獻血后恢復狀況與一般獻血者的區(qū)別。方法對該站揚中采儲血點2013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無償獻血的4 150人次分類,將體重≤47.5 kg、1.051 0≤血紅蛋白硫酸銅法<1.052 0的女性獻血者與其他獻血者在獻血反應和獻血后恢復狀況方面作對比分析。結果體重≤47.5 kg、1.051 0≤血紅蛋白硫酸銅法<1.052 0的女性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7.14%,高于其他獻血者的1.27%;獻血后疲乏感的出現率12.86%,高于其他的獻血者的0.72%。結論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的女性獻血者在獻血反發(fā)生率和獻血后恢復狀況方面有別于一般獻血者,在獻血量的選擇上應該選擇較低的獻血量。
無償獻血;獻血反應;低體重
該研究者從事無償獻血工作多年,在長期的血液初篩、采集和回訪過程中發(fā)現,對于體重和血紅蛋白都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但又僅處于下限之上的女性獻血者,其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獻血后的恢復狀況與一般獻血者相比有著不同之處。因此,該研究者在2013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4 150人次采血工作中進行了分類和統(tǒng)計,并做了一些探討,希望對無償獻血工作有所助益,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鎮(zhèn)江市中心血站揚中采儲血點所有的初篩合格后參加捐獻全血的獻血者,共4 150人次。
1.2 分類
在獻血前體檢和初篩過程中,對體重≤47.5 kg的女性獻血者,初篩做血紅蛋白試驗時,加做1.052 0的男性血紅蛋白試驗,并且將體重≤47.5 kg、1.051 0≤血紅蛋白硫酸銅法<1.052 0的女性獻血者歸為一類,以和其他獻血者相區(qū)別。經統(tǒng)計,符合此兩項條件的女性獻血者共140人次。
1.3 方法
通過采血過程的相關記錄和電話回訪,統(tǒng)計所有獻血人次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獻血后疲乏感的發(fā)生率。其中獻血反應的統(tǒng)計包括速發(fā)型和遲發(fā)型,速發(fā)型癥狀發(fā)生在獻血者離開獻血點前,而遲發(fā)型發(fā)生在獻血者離開獻血點后且在離開24 h內[1]。至于獻血后疲乏感發(fā)生率的統(tǒng)計,該研究者在電話回訪過程中發(fā)現,少部分獻血者在獻血后的數日內會有疲乏無力的感覺,不超過一周即明顯緩解。而遲發(fā)型獻血反應的癥狀發(fā)生在離開獻血點后且在離開后24 h內,因此從時間上說,并不完全符合遲發(fā)型獻血反應的定義。但這類反應又是確實存在的,且對部分獻血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該研究者認為,這類癥狀實際就是獻血者對自身的血紅蛋白下降后表現的生理性的不適反應。因此,獻血后疲乏感的統(tǒng)計標準為在獻血者離開獻血點24 h后到1周內出現且持續(xù)數日的疲乏無力癥狀的獻血者。
表1 不同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
表2 不同獻血者的獻血后疲乏感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各相關因素采用SPSS19.0作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其他獻血者比較,χ2(校正)=28.27,P<0.001;Z=5.32,P<0.001。表明獻血反應發(fā)生率之間有顯著差異。見表1。
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和其他獻血者比較,χ2(校正)= 167.21,P<0.001;Z=12.93,P<0.001。表明其獻血后疲乏發(fā)生率之間有顯著差異。見表2。
在影響獻血反應的因素中,體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2]。體重和血容量存在正比關系,低體重的獻血者容易因血容量恢復不足引發(fā)獻血反應。雖然在所有影響獻血反應的因素中,體重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一般認為精神因素是最主要的[3-6],但具體到低體重的特定獻血人群,其影響必然是很顯著。這也是表1中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的原因。
表2中有獻血后疲乏感發(fā)生率的統(tǒng)計,該研究者認為,獻血后疲乏感的統(tǒng)計相對于獻血反應的統(tǒng)計來說是很有意義的。獻血反應的原因較為復雜,可能是一個因素也可能是多個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很多時候準確定性并不容易。而對于獻血后疲乏感來說,由于統(tǒng)計時間在離開獻血點24 h后,此時引起獻血者不適的諸多因素已不存在且血容量早已恢復[7],因此其統(tǒng)計結果更能直觀地反映獻血個體對血紅蛋白下降的承受性。例如對于一個體重45 kg、血紅蛋白1.051 0的女性獻血者,其循環(huán)血量約為3 400mL,如果其獻血400mL,則一次失血超過了自身血量10%以上,而且血紅蛋白的損失不像血容量在1~2 h內即可恢復,因此,對于血紅蛋白下降程度較大且處于貧血狀態(tài)的這類獻血者來說,出現疲乏感的幾率必然高于一般的獻血者。這也是該研究之所以將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的獻血者遴選出來的原因。原來表2中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的女性獻血者出現了18例獻血后疲乏感,這18人之前有7人獻血過程中出現過獻血反應,而其他獻血者29例獻血后疲乏者只有2例之前有過獻血反應。反映了在低體重低血紅蛋白女性獻血者中,由低體重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的獻血反應和血紅蛋白下降程度太大引起的獻血后疲乏甚至是并行存在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中,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獻血者的平均獻血量低于一般獻血者的平均獻血量,這是因為在實際的血液采集工作中,工作人員對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的女性獻血者予以了一定的保護。對這部分獻血者,如果提高獻血量的話,血紅蛋白下降程度更大,其獻血后疲乏感發(fā)生率必然還會提升。
對于獻血量和獻血反應的關系,血站的一線工作者們做了不少的研究。比如200mL和400mL獻血反應的對比,400mL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200 mL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差異[8],因此結論大都是獻血量和獻血反應無關系。對于這個觀點,該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理清其脈絡,此結果并不能簡單推出彼結論。該研究者并不懷疑相關數據的真實性,但是必須看到,獻血量僅僅只是影響獻血反應的一個因素,一般的低體重的獻血者在自身的認知和血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會選擇較低的獻血量,這就進一步降低了獻血量在獻血反應中的影響。而在獻血反應影響因素中,初次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要明顯高于再次獻血者,如果初次獻血者更多的選擇了200mL的獻血量,而再次獻血者更多的選擇了400mL獻血量,則出現400mL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低于200mL組就是很正常的情況。但這并不能得出在我國的法定獻血量范圍內獻血量和獻血反應沒有關系的結論。只有在所有獻血者獻血量都為400mL的情況下,低體重組的獻血反應發(fā)生率和其他獻血者無差異,才能證明在此范圍內獻血量和獻血反應無關系。
因此,在無償獻血工作中,對于低體重低血紅蛋白的女性獻血者,在獻血量的選擇上倡導在法定范圍內選擇較低的獻血量。這既是對獻血者的保護,也是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1]梁文飚,唐榮才,欒建鳳,等.建立獻血反應標準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9):711-712.
[2]宋洪修.獻血者體重與獻血不良反應的關系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3):268-269.
[3]周志強,任建紅.流動采血不同獻血人群獻血反應原因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30):251-252.
[4]傅曉燕.采血車無償獻血者發(fā)生獻血反應的原因及預防[J].當代醫(yī)學, 2012(32):152.
[5]秦強國,馮春,李波.淺析獻血反應影響因素及處置措施[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29):67-68.
[6]蓋福亮,趙新蓮,蔣海霞.獻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152-153.
[7]翟燕青.獻血后多長時間可恢復[J].人人健康,2010(19):58.
[8]張愛欽,林燕,陳建彬.獻血量、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的分析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5):398-399.
Discussion on low W eight,low Hemoglobin Female Blood Donors Reaction
TAOWei-hua
Zhenjiang City Blood Bank Zhenjiang City,Zhenjiang,Jiangsu Province,212001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low weight,low blood hemoglobin response incidence of female donors and donation after the resump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tuation and the general donor.MethodsThe site Yangzhong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blood March 1,2013 to December 31,2014 of the 4 150 passengers blood donation classification,weighing≤47.5kg,1.051 0≤hemoglobin copper sulfatemethod<1.052 0 female donor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ther donors after the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and recovery of respect for.ResultsThe incidence of female donors,blood donation reaction weight≤47.5kg,1.051 0≤hemoglobin copper sulfatemethod<1.052 0 7.14%,higher than 1.27%of other donors;the occurrence rate of blood donors feeling tired 12.86%,higher than other blood donation 0.72%persons.ConclusionThe low weight,low hemoglobin in women donors after donation reaction rates and term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recovery of blood donors,blood volume in the choice should choose a lower amountof blood
Blood donation;Blood reaction;Low weight
R45
A
1672-5654(2015)04(c)-0125-02
2015-01-13)
陶偉華(1977.3-),男,江蘇鎮(zhèn)江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輸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