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愛華
(云南省彌勒市林業(yè)局,云南 彌勤652300)
銀荊樹(AcaciadealbataLink)為含羞草科金合歡屬植物,又名金合歡、圣誕樹,原產(chǎn)澳大利亞。常綠喬木,樹形優(yōu)美,高20m,胸徑25cm,嫩枝及葉軸密被灰色絨毛,附有白霜,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銀灰色至淡綠色。頭狀花序,金黃色,富含名貴的芳香油,花量繁盛,是重要的蜜源。樹皮樹根含單寧,可做染料。銀荊樹不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是美麗的觀賞植物。云南省1961年引種昆明試驗成功后,于20世紀80年代在昆明所轄的呈貢縣和安寧市均有70hm2以上的連片荒山造林,長勢良好,尤其是行道樹和庭園種植長勢更佳。彌勒市1998年啟動天保工程,根據(jù)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特性,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2002年從昆明地區(qū)采集銀荊樹種子,進行育苗,在中度石漠化地區(qū)與車桑子進行混交造林,累計混交造林面積2700hm2以上,目前已郁閉,形成了防護功能較強的喬灌混交林。
車桑子(Dodonaeaviscosa(L.)Jacq.)為無患子科車桑子屬植物,又名密油枝。常綠灌木,樹高1~5m,葉紙質(zhì),披針形較多,葉長5~12cm,葉寬1~3cm,葉可治燙傷和咽喉炎、皮膚騷癢癥?;ㄐ蝽斏蛟谛≈ι喜恳干o桿用于造紙,每3t可生產(chǎn)B級衛(wèi)生紙1t,根有毒。喜光、生長迅速,適應(yīng)性強,耐干旱瘠薄,在表土流失、巖石裸露的石礫土壤或石縫中均能生長,再生能力強,發(fā)生火災(zāi)后,次年春季又能萌發(fā)新枝。彌勒市1964年少量引種,受經(jīng)濟條件制約,直至1998年天保工程啟動后,才大面積種植,累計重度石漠化地區(qū)荒山造林面積45000hm2以上,且抗逆性強,幾乎未發(fā)生重大的病蟲害,是生態(tài)治理的首選樹種,其它樹種無法比擬。
經(jīng)過十多年的栽培,銀荊樹和車桑子均為彌勒市天保工程項目石漠化地區(qū)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和水土保持樹種,現(xiàn)將銀荊樹植苗造林和車桑子直播造林技術(shù)介紹如下,為滇中地區(qū)推廣種植銀荊樹與車桑子混交林提供參考。
彌勒市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介于東經(jīng)103°04′~103°49′,北緯23°50′~24°40′之間,國土面積391127hm2。北依石林縣、宜良縣,南接開遠市、西鄰華寧縣、建水縣,東望瀘西縣、邱北縣。彌勒市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地勢北高南低,年平均溫度17.1℃,年平均降雨量950.2mm,相對濕度73%。境內(nèi)雨量分布,自南向北逐漸增加,自東向西逐漸減少,最高海拔金頂山2315m,最低海拔南盤江出境處862m,相對高差1450m??λ固氐孛舶l(fā)達,蓄水性能差,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5,土壤以紅壤和紫色土為主,水稻土、磚紅壤性紅壤、石灰?guī)r土次之,紅壤是縣境內(nèi)分布最廣的土壤。
在銀荊樹林分中,選擇生長健壯,干形通直良好,年齡10年以上,無病蟲害的林木作為采種母樹。銀荊樹雌雄同株,12月至次年1月開花,5月果實成熟,當莢果外皮由青綠色轉(zhuǎn)變?yōu)楹诤稚?,莢果里面的種子呈黑色且發(fā)亮時采摘,一旦莢果開裂種子即散失,所以要注意觀察物候期,掌握最佳采種期。采集后的果實,攤開放在陰涼處自然風干或在太陽下曝曬均可,風干后的果實稍加敲打,種子自然裂開,用篩子過濾,容易凈種,種子千粒重17g,即5.8萬粒/kg。將純凈的種子裝入布袋,在室內(nèi)常溫下保存。在12月將保存的種子進行催芽,用燒水器將水加熱至60℃,重量等額的種子和水同時注入陶瓷容器里,次日將水排除,相同的方法反復(fù)一次,第三天撈出種子即可播種,通過催芽的種子出苗整齊。經(jīng)過多次發(fā)芽試驗,種子發(fā)芽率在80%~86%之間。
苗圃地一般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開闊,排灌良好,有潔凈水源,周圍無有害氣體污染,相對造林地較近,便于苗木搬運的地塊。播種前一個月,將苗圃地帶狀整平,擺放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土由無污染的生紅壤土和過磷酸鈣混合而成,其比例為98∶2。營養(yǎng)袋的規(guī)格為14cm×16cm的塑料袋。該規(guī)格的營養(yǎng)袋可支持苗木長到高40cm,地徑0.5cm,而根不穿袋或接近穿袋。紅壤土的土粒直徑應(yīng)小于2mm。將營養(yǎng)土裝袋后帶狀擺放整齊,帶寬1.5m,每行10袋,長度視苗圃地而定,步道寬度40cm,步道與移植袋口平齊。
每個營養(yǎng)袋中,點播2粒種子,蓋土厚度1cm左右,以不見種子為宜,接著用松針覆蓋苗床,厚度以不見土壤為宜,通過松針濾水,避免澆水時種子裸露。播種結(jié)束后,用塑料薄膜作拱棚,將四周薄膜壓緊,以達到保溫保濕作用。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宜,播種20d左右種子開始發(fā)芽,當幼苗長出子葉30d后,逐次揭去覆蓋苗床上的松針,由于幼苗很小,注意不要損傷苗木。播種60d左右,苗木長出2片葉子,高5cm左右時,進行間苗,補植空袋,清除雜草,一袋一株苗,同時將塑料拱棚換成30%的遮蔭網(wǎng),保持床面濕潤即可,苗木出圃前一個月掀去遮蔭網(wǎng)。經(jīng)過180d培育,苗木平均高在40cm,地徑0.5cm,即可出圃造林。為增強苗木木質(zhì)化程度,一般情況下苗期不施肥,因所培育的苗木是為荒山造林用。
3.4.1 整地
造林前一個月,進行小塊狀整地,可熟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穴的規(guī)格為40cm×40cm×40cm(長×寬×深),挖穴時,將表土、心土分開,各放一邊。由于造林地是石漠化地區(qū),配置不可能采用規(guī)整的造林方式,只能根據(jù)地形,尋找有土、石礫含量少的地方打穴,采用不規(guī)則配置方式,密度控制在1111株/hm2左右。
3.4.2 回土與施底肥
穴挖好后,讓陽光充分暴曬,造林時先回表土,每穴施撒可富復(fù)合肥50g做底肥,與表土拌勻,填入穴底層,再回心土至距穴口處即可,心土翻到表層,有利于礦物質(zhì)風化。
3.4.3 造林
根據(jù)彌勒的氣候特點,造林時間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此間雨水充配。造林前1~2d,苗木不澆水,避免搬運時袋土松散。造林時,先在穴內(nèi)挖1個深度大小與移植袋苗相當?shù)目雍?,剪去移植袋,把袋土苗木置于穴中央扶正,先回細土把袋土苗木全部覆蓋后,再回土覆蓋至穴滿踏實,保持穴口平齊地面。澆足定根水,每株3kg,用塑料薄膜覆蓋穴口,以后視天氣狀況而定是否澆水。
在車桑子灌木林中,選擇5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為采種母樹。花期8~9月,10月至次年2月為果實期,3~4月果實成熟,種子成黑色,即可采種,采回后的種子凈種風干后,裝入編織袋常溫下室內(nèi)保存?zhèn)溆?,種子千粒重13g,即7.8萬粒/kg。
根據(jù)彌勒市氣候條件,車桑子最適宜造林時間5月,帶狀整地造林。為在短期內(nèi)能起到綠化的效果,適當提高造林密度,株行距1m×1.2m,株距沿等高線穴狀整地,整地規(guī)格20cm×20cm×15cm(長×寬×深),整地時先用鋤頭鏟去表層雜草,然后進行開挖,把土塊敲細在穴中,掏出少量細土堆放在穴周圍用于覆蓋種子。由于石漠化地區(qū)荒山造林難度大,植被恢復(fù)困難,為盡快恢復(fù)植被,加大種子播種量,每穴點播15~20粒,然后將穴周圍放置的細土鏟去覆蓋種子,覆土的厚度在4cm左右,用種量25kg/hm2。
另外,同一塊造林地在車桑子直播造林的同時,對銀荊樹植苗造林進行預(yù)整地,方法如本文整地所述,植苗造林較直播造林晚一個月。銀荊樹與車桑子穴的混交比例為1:7.5。
銀荊樹生長快,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yǎng)分,因此,必須通過施肥解決養(yǎng)分不足的問題。造林后第2年,在降水量較為集中的6~7月,進行除草松土、施肥,施肥以撒可富復(fù)合肥為主,每株施撒可富復(fù)合肥50g,施肥位置按樹冠投影開溝,施肥溝深度3~5cm,放入撒可富復(fù)合肥,鏟土覆蓋即可。連續(xù)3年方法同上,每株的施肥量在頭年的基礎(chǔ)上增加30%。在正常情況下,1~10年生的銀荊樹生長旺盛,樹高年均生長80cm,胸徑年均生長1cm。4~5年開花結(jié)實,10年后生長有所減緩。車桑子無需施肥,讓其自然生長,直播2~3年后就能郁閉,3~4年開花結(jié)實。
(銀荊樹和車桑子混交造林的初期,嚴禁放牧,特別是山羊,喜食幼苗初梢。當林下植被發(fā)育良好,形成防護功能較強的喬灌混交林后,管護的重點主要是護林防火。
銀荊樹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兩種。炭疽病一般發(fā)生在4月,初期苗干上出現(xiàn)針頭大小褐色斑,病斑不斷擴大整株枯死。防治的方法一是燒毀病株;二是盛發(fā)時噴65%代森鋅600倍液或代森銨、多菌靈藥液防治;立枯病是病斑圍繞苗木基部一圈而致苗木死亡,防治方法主要用1%的波爾多液或50%的退菌特1000倍液進行噴灑。
主要害蟲有金龜子類、蝶蛾類、葉甲類,害蟲食枝葉;產(chǎn)卵于枝梢內(nèi),使枝梢枯死。防治方法:剪除燒毀產(chǎn)卵枝。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灑。
[1]張瑾揚,張茂欽,蔡淑明,等.銀荊樹的主要利用途徑及其栽培區(qū)域[J].西部林業(yè)科學,1990(4).
[2]袁恩賢.車桑子在白云質(zhì)沙石山地治理中的推廣應(yīng)用[J].防護林科技,2014(5).
[3]云南省林業(yè)廳.云南主要林木種質(zhì)資源[R].昆明:云南省林業(yè)廳,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