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劉鋼7月8日在科學網(wǎng)實名博客發(fā)表《瘋狂的天堂手術》一文,探討換頭手術。第二天,微博用戶“勿怪幸”稱其文章抄襲自己7月2日發(fā)表在《南方周末》的原創(chuàng)文章《換頭術,最大的難點在哪里?》。《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對比兩篇文章后發(fā)現(xiàn),確實出現(xiàn)多個段落完全一致(《北京青年報》7月12日)。不想劉研究員的回應竟是主動到“勿怪幸”的微博上回復:“什么是原創(chuàng),什么是盜版”,“我承認我就是剽竊了,又當如何?”甚至公然反問“什么是臉”。堂堂研究員竟弄不懂“什么是臉”?那就難怪學術界抄襲剽竊歪風一直難以收斂了。
——石 飛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人數(shù)在迅速擴大……他們缺乏完整的親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很多人形容他們是“野草一樣成長”,漸漸地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調查顯示,有15.1%的留守兒童,即近1000萬的孩子一年到頭根本見不到父母,一年連一次父母的電話都接不到的孩子竟然有4.3%,也即260萬!這些冰冷的數(shù)字,告訴我們孩子們正在經(jīng)受著什么。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
——李興濂
□國家審計署發(fā)布中央部門單位2014年度財政和預算審計的報告,曝出中央多部門違規(guī)濫發(fā)獎金、福利、補助等問題,違規(guī)金額,少的數(shù)百萬,多的上千萬。但從公開的處理結果來看,無不是以“整改”了事。多年前,審計署負責人就曾無奈地表示,你敢屢審屢犯,我就屢犯屢審。網(wǎng)友們則借用小品臺詞形容這種現(xiàn)象叫“犯了就改,改完再犯”。這種貓鼠游戲年復一年,何時謝幕?相關方面是否也該反思一下以紀代法、紀法不分的問題?
——馬滌明
□交通運輸部7月15日通報該部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情況:2014年至今,該部隨機抽查、重點抽查475人,其中有18人因所報情況存在較大出入,本人不能夠作出合理解釋或提供證據(jù)不充分,視為瞞報而被取消考察對象資格。如此這般,18人就算過關了?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設立的初衷,不僅在于預防腐敗,更在于從中發(fā)現(xiàn)腐敗線索。而在某種意義上,瞞報本身就是一封舉報信,就是一條反腐線索,紀檢部門實在應該按圖索驥、順藤摸瓜,看看其瞞報背后究竟有何“苦衷”和“貓兒膩”。發(fā)現(xiàn)了線索而不追查,就可能使貪腐者成為漏網(wǎng)之魚,使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的初衷難以實現(xiàn),效果大打折扣。
——晏 揚
□“7·28”,是留在唐山人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成為了唐山人第二個“清明節(jié)”。每逢“7·28”來臨之前,我都要寫點什么,紀念那場災難中逝去的人們。多年“紀念”下來,心中一個最大感觸——其實最好的紀念,是認真汲取那場大地震“血”的教訓:把樓房蓋得更結實一點,防震建筑設計更“任性”一點,“憂患意識”更深入人心一點,防災減災意識更濃厚一點,科學救災訓練更多一點……
——唐劍鋒
【傅樹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