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適用話題】跪拜 孝道 感恩
1896年,傅斯年出生于聊城東關(guān),父親早逝,家里全靠年邁的祖父和母親支撐,生活日漸窘迫。有時遇急事要用錢,又無處借款,傅母只得命人從殘垣斷壁上拆一些磚瓦變賣,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1926年冬,傅斯年從歐洲留學歸來,先在中山大學創(chuàng)立語言歷史研究所,后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又堅決摒棄封建禮教,舍舊婚,娶新人。一切安頓下來之后,傅斯年把在聊城老家的母親接到北平和自己一起生活。當時,傅斯年在學界、政界叱咤風云,霸氣十足,在母親面前卻是溫順孝敬。如果哪天惹得母親不高興、發(fā)脾氣,傅斯年立馬長跪不起,聽任母親斥責,直到老太太消了氣,心情轉(zhuǎn)好,讓他起來,他才恭恭敬敬地站起,然后繼續(xù)對母親好言勸慰。
傅母晚年有高血壓病,忌吃肥肉,而她卻特別愛吃。傅妻嚴格按照醫(yī)囑,從來不敢給她吃。這下可惹惱了老太太,三天兩頭和媳婦鬧別扭,有時會大發(fā)其火。傅斯年見狀,趕緊給母親下跪賠不是。等母親氣消了,再回到房中,小聲安慰妻子說,對患高血壓的人,控制情緒比忌口更重要。母親愛吃,你就讓她少吃點,總比惹她生氣強。這樣的孝子,大概天下難找,更何況,他是中國有名的國學大師?;蛟S就如傅斯年對妻子所說:“念及母親,茹苦含辛,撫育我兄弟二人,我只是想讓老人家高興,盡孝道而已。”
【素材分析】母親十月懷胎,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傅斯年跪拜母親為我們做出了榜樣??v然今天的時代不需要每日跪拜,但我們也應該時刻懷有一顆至真至孝之心。
(特約教師 李輝)
NEW視野
生活中,陳道明也是個孝子,為了照顧媽媽,陳道明特地把家安在距北京機場不遠的一個別墅區(qū),一樓住著媽媽、保姆和管家,這樣一來便于照顧老人。有一次,陳道明的岳父得了急性膽結(jié)石,當時妻子杜憲在三峽拍攝,等杜憲趕到家里,陳道明早就將岳父送到醫(yī)院,在病房邊陪了幾夜。后來,杜憲的老父親醒來時,精神還是有些恍惚,問的第一句話竟是:“陳道明的那塊石頭還在嗎?”一句話搞得杜憲是哭笑不得,但這爺兒倆的感情之深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