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芮
進入村口,很難再去和苗族村寨聯(lián)想在一起,新式建筑成排豎起,明黃色的外墻映射著蔚藍色的天。
一位身著苗族傳統(tǒng)服飾的老媽媽坐在新式建筑門口曬著太陽,看到我們帶著相機,老媽媽主動和我們搭話,想讓我們給她和她家的新房照一張相。這位老媽媽的熱情感染了我,但更沒想到的是,村中男男女女的熱情程度比老媽媽還要火辣。
在大田村中央的一塊空地上,一群身著苗族服飾的婦女為了迎接我們,唱起了他們自己的民歌調(diào)子,咿咿呀呀,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婉轉(zhuǎn)的呢喃音調(diào),也把女人如水般的柔情展現(xiàn)淋漓。一曲唱畢,不得不再要求她們繼續(xù)唱上一曲,沉浸在溫婉的音調(diào)中,仿佛馬上就要迷醉在這個柔鄉(xiāng)里。
大田村建在河口縣蓮花灘鄉(xiāng)的一個山洼里,相傳當年一名劉氏的放牛人有一天來到此地,發(fā)現(xiàn)了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于是把這塊土地開墾為糧田并把家設在了這里,慢慢這里人丁興旺,就演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村莊。
在村莊上方的山坡上,如今還保留著幾戶古老的民居,土基房。這種融合了古老民間智慧結(jié)晶的房屋,如今仍穩(wěn)固,屹立不倒。房屋成兩層,有一個狹長的院落,正室中間設一個火塘,房屋的一側(cè),墻上開一個高窗,陽光直射到房屋中間的火塘。如今,在房屋的墻壁上還能看到日積月累的生活痕跡,黑色的熏煙也在訴說著這間房屋的歷史。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二、初三,大田村都會舉辦踩花山活動,踩花山是苗族為了祭祀祖先蚩尤而舉辦的隆重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大田村就會舉辦豐富的民族活動,花山祭桿儀式、打背節(jié)、殺魚節(jié)、祭鼓節(jié)、爬花桿、蘆笙歌舞、斗牛、武術(shù)表演等。在這個時候,盛裝的苗族男女打著五彩繽紛的花傘對唱情歌,在踩花山會上每當相中了合意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互贈禮物,訂下終身。由于始終保持自由戀愛的傳統(tǒng),這里的男女幸福指數(shù)很高,絕大部分夫妻都是廝守終生,白頭偕老。
大田村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是橡膠和香蕉。這個季節(jié),已經(jīng)到了一季香蕉收購的尾聲,而勤勞的大田村人仍忙碌在香蕉運送的路途中。由于山高坡陡,村民運送香蕉只能靠騾馬來運送。半原始的生活方式,也保留了這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坐下來和大田村的人交流,整個人都會很愉快。沒說幾句話,他們就會用爽朗的笑容來回應,不一會兒就可以和他們很熟,沒有任何距離感,這里的孩子們穿著開襠褲在院子里跑跑跳跳,家門口的水泥路也早已被孩子們的褲子擦得锃亮。在大田村的巷道里走上一番,隨處都可以聽見孩子們的玩鬧聲,和大人們的歡聲笑語。
苗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衣服上的紋飾以及生活的各個角落都會被勤勞的婦女們裝飾一番。就連背孩子的抱被,也會被繡上花紋,還會掛上彩珠。在過去,這里主要用麻布制衣,都是自己種植麻,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還會種植各種植物染料用來染布。這種古老的制衣工藝,讓他們的衣服極度耐磨。一位村民拿出30多年前自己年輕時的一件布褂,用板藍根湯汁染過的藍色如今還沒有褪色,麻布衣服也結(jié)實得一點都沒有破損,不過這位村民的身材早已走樣,再穿上這件布褂也是緊繃繃的,然而他對于這種古老工藝的情誼卻始終沒變,“再新式的衣服都不如這件衣服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