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5000點是高還是低,由于所處環(huán)境不同,可以給出N種合乎邏輯的解釋。
2007年8月23日,滬指首度收報5032點;同年10月16日摸高“著名的”6124點,其后于翌年的1月18日收盤5180點,后作自由落體運動。上輪5000點恰好歷時100個交易日(149個自然日),可謂A股“百日維新”。其間,陽線與陰線的比例是57:43。
七年過后的2015年6月5日,指數(shù)重新站上5000點之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天的指數(shù)成分股“迭代”不少,市場各個因子也十分不同。簡單以5000點“說事”,是不科學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說重上5000點代表的是“深改”交出的一份成績單,那么未來的八千點、一萬點,更多是投資人對持續(xù)發(fā)展、轉型升級、資產證券化、財產性收入增加的疊加期許。股指更上一層樓,是萬萬投資人改變今天擁抱明天的風險補償。
投資家安迪.凱斯勒(Andy Kessler)說:“指數(shù)無助于揭示出真實信息。將指數(shù)作為投資依據(jù),你只能獲得beta收益?!?/p>
花旗集團CEO查爾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曾表示,“只要音樂繼續(xù)播放,我就不會停下腳步。”普林斯2007年作此表態(tài),指的是只要政府一直維持刺激政策,他就不會停止符合自身利益的市場操作。
對比當下,只要經濟仍處在復蘇的大周期中,只要刺激政策仍在發(fā)揮作用,投資人大可不必杯弓蛇影,自己嚇自己。靜心研究,必有收獲。
A股站上5000點后,整體大盤呈現(xiàn)高位震蕩格局,每日合計成交維持在2萬億元左右,不少個股股價出現(xiàn)回調,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股市的風險已經顯現(xiàn)。從政策面來看,監(jiān)管層近期針對二級市場做出了一系列細化監(jiān)管措施,意在“擠泡沫”。
面對這樣的背景,中小投資者的倉位控制十分重要。首先,切忌高配資炒股,爆倉概率太大;其次,操作風格上,投資者適當選擇前期漲幅較小、存在改革預期的國企,倉位應適當逢高減持。
本人建議投資倉位降至五成左右較為安全,可確保部分前期收益,降低自身風險。流動資金不建議逢低加倉,比較適合用于低風險投資。其中,互聯(lián)網理財產品較傳統(tǒng)銀行、機構理財產品具有較高收益率的優(yōu)勢。
資金規(guī)模較小的投資者可適當關注P2P、貨幣基金、保險理財、銀行票據(jù)等固定收益產品。金斧子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銀行票據(jù)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比較適合“小白”投資者。資金規(guī)模較大的投資者則可以關注信托資管、股權債權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