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婧
【關鍵詞】 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87—01
詞匯教學對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漢語和英語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給中學生學習詞匯帶來了不少困難。在初中一年級時,由于內容簡單,詞匯較少,學生尚能應對,但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內容的深化,詞匯量的增加,學生越來越感覺到詞匯的記憶已成為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于是,逐漸對英語產生厭惡感,有的甚至于放棄這門學科。面對如此現實,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該如何進行富有成效的詞匯教學呢?
一、要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
按照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初中,特別是一年級,一定要貫徹“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因此,詞匯教學也一定要首先是“聽”。即教師在教單詞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去“辨音”,教師所展示的不是課本里的文字,而是每個詞是由幾個音素、幾個音節(jié)構成,重音在什么地方,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同時,又能為學生學好語音、語調打好基礎,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為以后更好地學習英語做準備。其次,在聽的基礎上強化讀音規(guī)則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拼讀能力。這是因為,英語屬于拼音文字,雖然字母的名稱和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我們在詞匯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聽英語單詞分辨出單詞的讀音之后,再進行讀音規(guī)則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根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guī)律把單詞拼寫出來。這就解決了學生掌握詞匯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法,可能會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法。由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法,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其中。
三、創(chuàng)設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歡的一種方法, 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 ,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其中,也可以是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購物、 借物、 問路、 邀請和看病等情景,這樣既能聽、又能說、還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 ,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的,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使用全英語教學,能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中遇到的問題。
四、指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
新課改一直提倡這樣的一個教學理念,那就是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應用詞匯和掌握詞匯。實踐證明:這樣的教與學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墒?,許多學生平時只會死記硬背,生搬硬套,不懂得根據不同的語境來判斷,結果在練習或考試中錯誤頻發(fā),隨機應變能力差。因此,教師應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創(chuàng)設一些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運用新詞匯、掌握新詞匯,逐步掌握語境中靈活應變的技能,這就是情景詞匯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 以第二單元的單詞western(西方的)為例,比如,把它放在一個特定的語境:“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 , such as France, Germany, Canada, America ,are called the western countries. ” 這個句子雖然復雜一點,但可以通過幾個國家名稱及其所屬的兩個洲的詞匯應用,不但讓學生明白人們心中所謂“西方國家”的概念,而且還同時復習了幾個重要國家的拼寫。況且,教師還可以再趁熱打鐵,另外創(chuàng)設一個語境:“Is China a western or an eastern country ?”把western 的反義詞也引出來。這樣既學習了新的詞匯,又能同時復習舊的詞匯,而且是一對反義詞,一箭雙雕,效果顯著。
五、加大閱讀量,提高單詞重現率
單詞必須經過多次重現,才能記住。閱讀是最有效的語言輸入途徑之一。學生通過閱讀能在具體的語篇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詞匯,增大輸入量,重新與學過的詞匯見面,再一次加深記憶。同時,這也是對詞匯的一種運用過程。新課程倡導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語境推測掌握詞的真正含義。
總之,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在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不斷探索詞匯教學策略,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和使用詞匯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