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長篇小說《荊棘鳥》是考琳·麥卡洛為讀者譜寫的愛情絕唱,寫出了三代人的愛情傳奇。小說以“荊棘鳥”命名,也以荊棘鳥最終找到荊棘樹完成凄美絕唱卻失去生命的傳說作為開篇,通過七個主要人物對“荊棘樹”的追逐,體現(xiàn)了生命中得到與失去的永恒主題。作者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群個性鮮明又栩栩如生的尋“樹”者形象,讓我們看到他們?yōu)榱藧矍槎D難前行,展現(xiàn)了生命中得失的悲壯美。
關(guān)鍵詞:《荊棘鳥》 ?生命哲學 ?得與失
引言
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于1977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被譽為澳洲的《飄》。考琳·麥卡洛的這部家族小說時間跨度從1915年到1969年,寫出了三代人的愛情傳奇。三代人的命運從開篇的傳說開始就已注定:“傳說中有一種鳥兒,一生只歌唱一次,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找到才停歇下來,然后把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開始歌唱。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鼻G棘鳥得到了最長最尖的棘刺,唱完了它最動聽的歌,失去的是它的生命。小說中的每個主人公都是一只荊棘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們對荊棘樹的追逐,也注定了他們的命運。
一 ?帕迪的得與失
就人物塑造而言,帕迪算是作品中最平淡無奇、最勾不起讀者情感的人,似乎在他活著的時候從未追尋過什么不可得的愛情或權(quán)利。他有美麗、優(yōu)雅的妻子菲奧娜,然而在有生之年卻從未沒得到她的心。但這對他也沒什么,因為他本是一個實在、本分的粗人,對于細膩的情感是不在意的。他也未給梅吉太多的關(guān)愛,在他與弗蘭克的吵架中,梅吉涕淚交流地尖叫著“別吵啦,爸,別吵了!噢,弗蘭克,請別吵啦!請別吵,別吵呀!”梅吉在喊哥哥的時候用了“請”這個更應該用在爸爸身上而不是哥哥身上的字眼,可以看出,在梅吉心中,弗蘭克遠比爸爸親,而且地位超越了爸爸。當帕迪不小心說出了弗蘭克身世的秘密時,他是如此懊惱,用手拼命摳自己的嘴,說了三遍自己不是這個意思,還喃喃說道,“你一定得回來,我怎么對你媽說呢?對她來說,你比我們所有人加起來還重要,她絕不會寬恕我的?!睆倪@里,我們看到了帕迪一直以來對弗蘭克的保護與容忍其實是出于對妻子菲奧娜深沉的愛。幸運的是,他成了德羅海達牧場的管理人,不用再擔心沒活干,掙不到錢;不幸的是,他為了牧場失去了生命。當他最終失去一切時,卻得到了妻子真誠的愛。人生總是這樣戲劇化,得到與失去達到了某種平衡。
二 ?菲奧娜的得與失
菲奧娜是個可悲又幸運的女人,可悲的是不能與自己所愛成婚,幸運的是娶她的男人愿意替她掩蓋曾經(jīng)那段不光彩的愛及結(jié)晶,并且一輩子都帶著敬仰的心去愛她、保護她,給她一個安心的家。
帕迪在世的時候,菲奧娜一直拿帕迪與她曾經(jīng)愛到瘋狂的那個人進行對比,她在家里表現(xiàn)出對帕迪所有孩子的淡漠與超然,對弗蘭克異于別人的愛。她一心撲在弗蘭克身上,忽視了所有人。在丈夫帕迪死后,她身體顫栗著告訴了拉爾夫,“兩天以前,我才發(fā)現(xiàn)我是多么的愛帕迪,就好像我終生都在愛著他似的,太晚了。要是你能明白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機會,把他樓在我的雙臂之中,對他說我愛他,該有多好?。 碑敺茒W娜失去最親最愛的人之后,她才看清了生命與愛情的要義,她才看到梅吉在重蹈她的覆轍,也對梅吉提出了忠告。當然,梅吉不會就這樣接受母親的忠告,她必須義無反顧地走完她的路。對于菲奧娜和梅吉而言,縱使她們的愛萬劫不復,她們也一定要跳進去,因為這是她們對生命的追求。
三 ?梅吉的得與失
梅吉從小在家庭中沒得到應有的幸福,父母都沒給她應有的關(guān)懷,母親也沒教給她很多東西,但她得到了哥哥弗蘭克的疼愛,在弗蘭克離開家以后,她開始迷戀拉爾夫——一個像弗蘭克一樣關(guān)心她、陪伴她的人。因此拉爾夫是在她年幼的心靈里占據(jù)非常重要位置的人,是在哥哥弗蘭克離開家以后給她安慰給她關(guān)愛的人??梢哉f,她在家庭缺失的愛從拉爾夫那得到了滿足。
長大后,梅吉愛上了這個照顧著她卻選擇侍奉上帝的人,她一度得到了拉爾夫的人和心,也與拉爾夫有了一個兒子,她像她媽媽把大部分的愛都給了曾深愛男人的孩子——她與拉爾夫的兒子戴恩。在戴恩吃土的時候,她警告過戴恩有些味道最好的東西是毒性最大的東西,比如吃多了讓戴恩嘔吐的蜜糖。這是多么大的諷刺啊,她自己何嘗不是偷吃了味道最好且毒性最大的東西呢?菲奧娜與梅吉的經(jīng)歷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她們各自不可言明的兒子弗蘭克和戴恩的命運也有幾分相似。
梅吉的一生都在跟上帝爭奪愛,當她以為自己從拉爾夫身上得到了最美好的東西,擁有與拉爾夫的孩子戴恩的時候,她沉浸其中,心滿意足,而當戴恩長大成人,最后選擇了當牧師時,她才意識到,她最終還是無法從上帝手中搶到拉爾夫,甚至保住自己的兒子也不行,于是發(fā)出“這是難以置信的嘲弄!上帝是無情草木!女人最大的仇恨,就是上帝!我們追求的一切,他都千方百計地加以破壞!”最終,她失去了愛她和她愛的人。
四 ?盧克的得與失
盧克與梅吉的結(jié)合是各懷目的的。梅吉嫁給盧克,是因為盧克的長相與舉止都很像拉爾夫,同時也因為拉爾夫?qū)λ奶拱祝拔蚁M惆盐彝?,希望你找一個好男人,嫁給他,得到你如饑似渴地想得到的孩子。你千萬不要迷戀我,這是不對的。我永遠不會離開教會。忘掉我,梅吉!”,當然也由于拉爾夫的決然離開,就像當年弗蘭克離開她時的情景一樣。作為菲奧娜養(yǎng)大的女兒,即便她再勇敢,也不能再前進了,于是她開始考慮這個長得酷似拉爾夫的男人。
盧克唯一愛的女人是梅吉,只是這種愛不能超越他對擁有自己農(nóng)場的渴望。他把自己和梅吉都變成了掙錢的機器,總想攢更多的錢。女人和孩子對于他都是牽絆,都是無太大意義的。所以當梅吉離開他時,并與他斷絕關(guān)系后,他也沒有一點挽留,僅僅是呆呆地盯了半天關(guān)上的門,聳了聳肩,然后便穿上衣服跟其他的伙計們一起回到工棚去了。
五 ?拉爾夫的得與失
拉爾夫愛梅吉,只是比不上他對擁有自己教會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愛。他知道愛梅吉是一種理想,作為有追求的教士他必須離開。在一瞬間他也得到了梅吉,得到了自己無比向往的權(quán)力與愛情。曾經(jīng)他認為擁有上帝便是最大的滿足,但當擁有了上帝,得到了教會的最高職位,成了人們心目中了不起的、完美的教士,卻失去梅吉、失去自己兒子的時候,他才看淡了自己一直所追逐的東西,然而一切都晚了。當他得到這一切時,也到了他失去的時候,他失去一切的時候也是他永遠得到的時候。臨死時他幾乎沒有意識到痛苦,沒有預兆,他為自己的頭能倒在梅吉的懷中離開感到心滿意足。他就這樣走了,沒有告別,沒有對梅吉愛與歉意的表達,不需要了,一切都不需要了。最后在他合上眼睛的一刻,他忘掉了梅吉。
六 ?朱絲婷的得與失
朱絲婷比梅吉的大膽有過之而無不及,她是真正獨立的女性。如果說菲奧娜是一直圍繞丈夫和孩子轉(zhuǎn)的“規(guī)矩”的妻子的話,梅吉是比母親勇敢的女性,敢于去愛,敢于離開自己不愛的男人。而朱絲婷則是完全不依附男人的女人,是認為自己不需要男人的女人,是一種巨大力量的化身,梅吉認為自己的女兒朱絲婷是摧毀一切力量中的佼佼者。相比戴恩,梅吉沒有給朱絲婷太多的愛,正如當年她母親菲奧娜沒給她足夠的愛一樣,從小在家庭中缺失的愛,影響著朱絲婷的性格。
朱絲婷也想追逐名氣,希望自己在活著的時候就名滿天下。朱絲婷不能放棄演戲,正如拉爾夫和戴恩不能背棄上帝,梅吉不能不愛拉爾夫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zhí)念,這是動搖不了的。朱絲婷找到了一個肯愛她全部的人,雷恩給與朱絲婷的不是簡單的情愛,更是強有力的精神支撐,他愛朱絲婷的一切,他說,“朱絲婷,我不會讓你改變現(xiàn)在的樣子,變成另外一個樣。就連你臉上的一個雀斑或大腦里的一個細胞都不會變的?!彼o朱絲婷的,正是朱絲婷最想要的。
雖然容貌與親情都不眷顧她,但事業(yè)與愛情都傾向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了解自己、認識真正的自己。朱絲婷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弄不來廚房里女人干的事,或者說是不屑于去做。她不可能像外祖母和母親那樣整天呆在家里,沒有朋友,而她擁有很多朋友,而且都是好朋友。她的朋友們對她的自制力著迷,然而唯有與戴恩在一起時,她才會坦露心扉。她告訴戴恩自己永遠、永遠、永遠也不會愛任何人,因為偏愛人們就會使自己痛苦,如果需要人們,就會使自己痛苦之極,可以說,朱絲婷懂得愛與失去。
七 ?戴恩的得與失
戴恩從小是沒有父愛的,但他得到的更多,他認為除了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外,自己沒得到的東西是很少的,他以別人從未得到的方式得到了朱絲婷的信任和友誼,更不用說媽媽梅吉的寵愛,以及拉爾夫神父轉(zhuǎn)移到其身上虧欠梅吉的愛。除此,他的俊美、溫順的稟性以及他那種與所有人都可以進行溝通的能力也使他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愛。活著的時候,他自認已經(jīng)得到了一切,一定要以某種方式償還;他自知虧欠姐姐很多,但他認為自己虧欠上帝的更多。他全身心地熱愛著上帝,“無論你需要我做什么,哦,上帝,我都將俯首聽命”,而他唯一想從上帝那里得到的僅僅是使自己在上帝的身上永遠將其他的一切忘卻。他是屬于上帝的,這是與生俱來的,是他第一眼見到作為紅衣主教的拉爾夫神父時恭而敬之地吻著主教的紅寶石戒指時就注定了的,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改變不了的。
結(jié)語
每個人在追逐著最想得到的東西時就變成了荊棘鳥,被驅(qū)趕著,而當小說中的他們真正尋得“荊棘樹”時也便是他們最后失去的時刻,唯一能給我們慰藉的是朱絲婷的美好結(jié)局。荊棘鳥將棘刺刺進身體的一瞬,它意識不到自己死亡降臨,而人類是明明白白知道的,卻仍然要將棘刺扎進胸膛,世世代代這樣循環(huán)著。死亡是一個個生命的終結(jié),卻是生命哲學的升華,使生者更深刻地去感悟人生。有人說人生最難得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人世間似乎唯有這兩樣才能永恒,得到的總有厭倦的時候,擁有的總覺得還有時間。雖然《荊棘鳥》中的三代女主人公都曾經(jīng)失去至愛的人,但在失去的同時也使她們明白了愛,尤其是朱絲婷,看似偏離了小說中人物的主題命運,實際上她是一只經(jīng)歷失去后成長了的、蛻變了的荊棘鳥,一個體現(xiàn)了生命哲學、帶給人們希望、使人們可以在愛情與生命的絕望中走下去的人物。小說開頭的傳說預示了凄美的結(jié)局,將這部小說帶入了一個生與死、愛與痛的永恒中。
參考文獻:
[1] [澳]考琳·麥卡洛,曾胡譯:《荊棘鳥》,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1年版。
[2] 馬偉蓮、張莉:《愛情是只荊棘鳥——〈荊棘鳥〉中祖孫三代三個女性形象的愛情自主意識試析》,《中國電力教育》,2006年第6期。
[3] 馬小蘭:《關(guān)于文學人物個性特征的思考》,《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第4期。
[4] 黃曉麗:《〈荊棘鳥〉女性意識解讀》,《語文建設》,2014年第21期。
[5] 邵子華:《生命哲學闡釋與文學文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5期。
[6] 邵子華:《生命哲學視野中的文學闡釋與生命建構(gòu)》,《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7] 孫明麗:《在荊棘中歌唱——〈荊棘鳥〉與〈紅字〉女主人公形象比較》,《外語學刊》, 2010年第6期。
[8] 張璟慧:《情愛與禁錮——以〈荊棘鳥〉為例》,《外國文學》,2011年第3期。
(馬威艷,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