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傳統(tǒng)文學與現(xiàn)代網絡結合而成的網絡文學,已經變成了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一部分了。本文探討了網絡文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學術研究狀況,提出了相關建議,期望網絡文學能成為中國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關鍵詞:網絡文學 ?發(fā)展 ?現(xiàn)狀 ?建議
在現(xiàn)代中國社會,網絡已經全面覆蓋了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談到網絡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通常就要說到網絡文學?,F(xiàn)在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們,均對網絡文學十分熟悉。尤其是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和書籍的熱映和暢銷,讓與之相關的文學網站一時之間成了熱門。 某國內著名文學網站老總感慨說,網絡文學就是我們這個新時代的大眾文學,網絡的無限空間為網絡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舞臺,大眾化的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讓網絡文學更具有了普通人的氣息。去掉了印刷、紙張的羈絆,省略了出版社、書商的審核挑剔,大量的普通人操起了鼠標和鍵盤,一篇篇于平凡人創(chuàng)作的網文眨眼之間就傳到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跟這種情況對應的是,對于現(xiàn)代中國的網絡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也開始從自發(fā)走向自覺,部分學者和研究人員已經對網絡文學開展起了研究,專門針對網絡文學的論文、著作甚至一些叢書也有出版。往大的方面說,網絡文學的研究作為構建當代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促進我國文化轉型的潛在功能。
一 ?網絡文學的現(xiàn)狀
網絡文學的現(xiàn)狀及未來的前途到底怎么樣呢?網絡作家李尋歡訴說自己心目中網絡文學的現(xiàn)狀和未來時說: “我希望網絡文學一直都是業(yè)余并且純凈的。我希望網絡文學是得到尊重的。無論是網絡或者媒體,網絡作家的創(chuàng)作都會得到尊重和保護。我希望網絡文學是清新自由的。沒有沾染上目前現(xiàn)實社會一些壞習慣?!保ā段业木W絡文學觀》)
現(xiàn)實的網絡文學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作者經過調查研究,認為目前的網絡文學現(xiàn)狀應該是:
1 ?網絡文學前景良好,影響力日漸深入到社會各文化層次
在當今中國文壇,網絡文學正如日中天,朝氣蓬勃。起點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和17K文學網等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熱捧,騰訊、百度、網易、搜狐和新浪等門戶網站也都設置有網絡文學專欄。與此同時,部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刊物均開始與網絡合作起來。著名的網絡作家李尋歡、痞子蔡、寧財神和安妮寶貝等人,也成了電視臺、報紙等的追蹤報道對象,擁有了一大批粉絲隊伍。某些知名專家曾經評論說,網絡文學讓文學的定義起革命性的變革,甚至可以說它是一種全新文學,未來文學的主流應該就是網絡文學。
2 ?網絡文學題材形式多,涉及內容廣
由于網絡文學獨有的特點,使它題材多種多樣,如在作品的主題上,包含了言情、懸疑、都市、軍事和歷史等題材,并且其創(chuàng)作內容十分廣泛。作者根據(jù)常見的形式,大致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1)現(xiàn)代言情、都市類:這類作品有相當部分是作者青春期的個人經歷的再創(chuàng)作,如網戀故事等等,文筆隨性,感性重于理性。近幾年來,部分網絡作家開始自覺地創(chuàng)作這種體裁的作品,情節(jié)的構思均有較大的文學性,可讀性高,如改編成電影和電視的《咱們結婚吧》、《北京愛情故事》等。
(2)戲說歷史、軍事類:多為穿越式小說,影響較大的有《步步驚心》《瑯琊榜》和《云中歌》等,多被改編成收視率較高的影視劇。
(3)仙魔、玄幻、網游類:這類多為修真、神仙小說的翻版,即使網游小說,也是在拓展網游小說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4)幽默、搞笑類:部分網絡寫手針對各種節(jié)日慶典,每個文化界熱點,媒體熱點和當今的影星、名流人士,創(chuàng)作出各類形式的小品文、詩歌或散文。這類作品屬于快餐型的創(chuàng)作,如有魯迅式的冷嘲熱諷,也有調侃式的戲笑,還有不少針對社會弊端的搞笑網文,甚至借古諷今。如一些作家從三皇五帝寫到到一百零八條好漢,從孟姜女談至玉皇大帝,每個人都可入其文中,演繹不同故事。
(5)武俠題材,鬼故事、童話、雜文及其他類:金庸、古龍式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仍然是大批青年人的最愛。如根據(jù)金大俠小說中的人物郭靖、黃蓉、楊過、令狐沖等重新創(chuàng)作的武俠題材。部分作者甚至大寫陰陽兩界故事,也吸引了不少讀者。童話、雜文等其他題材者也偶有為之者。
3 ?網絡文學寫作靈活,許多篇幅短小精悍、風格獨特
因為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生活閱歷的各不相同,他們對世界的感受和理解的情況也千差萬別,只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在于他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興趣。相當一部分網絡創(chuàng)作者是在校大學生和一些剛進入社會的年青人。但是,到了2015年的今天,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年齡階層有了很大拓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年齡層次網絡寫手格局。但年輕寫手仍然是網絡創(chuàng)作的主力軍。作協(xié)主席王蒙曾經這樣評論這些作者:“他們比我們這些傳統(tǒng)作家更年輕,對他們的同齡人了解得更多,因此他們寫出來的網絡作品更能引起年輕網絡者的共鳴;其次,他們寫作式的心態(tài)自在、輕松,有一種精神的自由感?!本C合來看,許多作品篇幅矮小精悍,風格獨特,完全可以作為學生教科書學習的入選作品。
4 ?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文學商業(yè)化的新渠道
目前,國內許多出版社已經認識到了網絡文學的重要性,爭先恐后地把一些知名網絡作品印刷出版,將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相結合,文學性、商業(yè)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近些年來,網絡作家的神秘感已經褪去,許多成名作家也開始從事售書簽名、特色演出等商業(yè)運作模式,從后臺走到前臺,時不時就會成為影視屆、文學界和傳媒界炒作的焦點。以前名不見經傳的網絡作家通過自己的辛勤耕耘終于收獲到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成果。如韓寒、郭敬明、南派三叔、辰東等人已經成為年輕文學愛好者心中的偶像,他們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收也促使了更多的文學愛好者走上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
二 ?網絡文學的學術研究現(xiàn)狀
截止至2015年,由于中國網絡文學的日益繁榮,隨著其在網絡上的影響來越大,對于網絡文學方面探討的專家、學者越來越多,其研究成果如論文、專著也與日俱增。部分高校和一些重要科研場所、機關關于網絡文學的研究,到今天為止,已經得到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支持,部分人還獲得了大量研究經費獎勵。國內知名大學廈門大學的黃鳴奮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他從1995年起,領導課題小組就開始了對我國網絡文學方面的研究,二十年間,他與他的課題小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所著的《網絡媒體與藝術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藝術產業(yè)》等著作獲得業(yè)界高度評價。近年來,更有我國知名學者歐陽友權先生在網絡文學研究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突出成就。如歐陽先生的《網絡文學論綱》《網絡傳播與社會文化》《網絡文學的學理形態(tài)》和《網絡文學本體論》等論著更是網絡文學研究者的必讀書。他還領導編寫了《網絡文學新視野叢書》和《網絡文學教授論叢》等書。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網絡文學研究人員,他親自挑選了一批青年學者,組成了網絡文學的研究團隊。目前中國知名數(shù)據(jù)庫平臺知網收錄有關網絡文學研究的論文總數(shù)已達1000余篇。到2008年為止,以網絡文學作為選題的已完成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已達50多篇。同時,部分有先見之明的高校陸陸續(xù)續(xù)地開設起《網絡文學》教學課程,把網絡文學作為一個專門的教學內容。中國文學史的編撰者們也開把網絡文學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網上作品的火爆,出版商們也不甘寂寞,紛紛將熱門的網絡作品編為專集出版發(fā)行。各大知名文學網站和國家文學機關評選出的“年度最佳網絡文學”等,更是讓圖書市場大賺一把,也就愈加看好網絡文學這塊陣地。近些年,包括中國作家協(xié)會、陜西省作協(xié)網絡文學委員會等專門文學機構更是對網絡文學著力指導、管理,網絡文學得到了許多傳統(tǒng)作家和理論批評家的肯定,王朔、賈平凹、馬原、王安憶等著名作家和白燁、李敬澤、賀紹俊、孟繁華等知名批評家,百忙之中都會抽出時間前往參加和各類網絡文學大賽的評比,這些都為網絡文學的學術研究打下發(fā)良好基礎。
但網絡文學的學術研究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第一種不足是網絡文學研究者更多的是把網絡文學作為文學現(xiàn)象來開展研究,卻沒有深入細致地對網絡文學的個案開展研究。作者綜合分析了許多知網上發(fā)表的論文,發(fā)現(xiàn)許多理論評論者表現(xiàn)的是一種趾高氣揚的俯視態(tài)度,把對網絡文學的評論作為一種恩施或一種趕時髦的行為來看待,很多都是淺嘗輒止的蜻蜓點水的評論,沒有理性的深刻研究。
第二種不足表現(xiàn)在,對網絡文學表示關注的目前有許多是從事文藝學研究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通過查閱知網、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資源,可以發(fā)現(xiàn),文學專業(yè)人士從事網絡文學研究并能發(fā)表系統(tǒng)成果的仍然不多。目前存在較多的現(xiàn)象是對整體網絡文學的評價和批評多,但對網絡作家及其作品深入分析的文章偏少。即使在網絡文字興旺的今天,許多研究文章仍然持批評態(tài)度的多,持肯定及建設性指導意見的少。
第三種不足開展深入研究的難度較大。據(jù)統(tǒng)計,包括各類網站中的文學專欄,我國已經擁有幾千家文學類網站和論壇。由于管理的漏失,沒人能統(tǒng)計出這幾千家網站已經發(fā)表了多少部文學作品。而且由于網絡創(chuàng)作的便捷性和網站自身的贏利需要,它們每月就能掛網上萬部網絡文學作品。如何采用更先進、更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梳理、挑選這些文學作品,也成為研究者頭疼的一個問題。
三 ?網絡文學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們認為,由于網絡文學是自發(fā)在網絡上產生的,再加上管理的缺失,導致部分網絡文學作品為了追求點擊率和商業(yè)利潤,粗制濫造,致使很多傳統(tǒng)文學評論家不想進入網絡文學領域研究。有相當一部分作家和評論家把網絡文學當作一陣風似的通俗文學來看待。
然而,在網絡深入到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今天,網絡擔當并且相當勝任了新文學資源和新文學經驗平臺,中國當代文學史借助網絡文學的產生得到了一種新的發(fā)展道路。我們認為,隨著媒介形式也即寫作形式的變化,文學的精神的資源和價值系統(tǒng)也隨之變更。經歷成功得到認可的網絡作家,是自發(fā)告別了經典文學傳統(tǒng)、出身另類旁門,但卻擁有了新的文學淵源的新一代作家。
隨著智能手機以及各類智能產品的不斷涌現(xiàn),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者將擁有的是以前任何一種平面媒體都無法相比的一大批文學粉絲和無限的創(chuàng)作空間。按照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方式來說,寫手們創(chuàng)作的文本是完全開放的,創(chuàng)作者與閱讀者的交流即時互動實現(xiàn)。以往的作家身份與讀者身份的地位差距逐漸變小??梢哉f,網絡文學未來的發(fā)展前途就是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巨大優(yōu)勢,把文學的深層次的思考傳統(tǒng)與網絡特異的傳播效益進行合理融合。
在以后的數(shù)十年中,網絡文學尤其是小說會借用多媒體和全媒體進行更大的發(fā)展。正如一個人一樣,成長中伴隨著不足和痛苦,但在這個新生事物成長過程中,它會伴隨著網絡的興盛逐漸長大。所以說,在進行中國網絡文學研究時,研究者們應該用全新的視角、包容的心態(tài)去做工作,摒棄過去那種印象式的批評,以及一味的指責。
參考文獻:
[1] 楊燕:《網絡文學何以存在》,《文藝爭鳴》,2012年第5期。
[2] 車晴:《論網絡文學的價值與局限》,《山東大學學位論文》,2013年第6期。
[3] 胡平:《網絡文學的來路與去向》,《人民日報》,2014年4月4日。
[4] 歐陽友權:《重寫文學史與網絡文學入史問題》,《河北學刊》,2013年第5期。
(張洪順,黃河交通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