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宏偉
在一次培訓(xùn)會上,有人向我介紹了《中小學德育》這本雜志,培訓(xùn)結(jié)束后我就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原以為這只是一本“思想品德”輔導(dǎo)教材,可打開一看,我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從那時開始,《中小學德育》就成了我的朋友、導(dǎo)師,它不但提高了我管理班級的理論水平,還幫我解決了許許多多實際問題。
我所帶的班上,有一個叫小彬的同學,他成績并不理想,但在同學和老師們眼中,卻是一個有責任心、集體榮譽感強的孩子。他在班內(nèi)擔任紀律委員,因為人緣好,他的工作一直干得不錯。直到上學期有一次檢查宿舍,我看到小彬正在打一個同學,趕緊及時制止住了他。當時我就想,怎么這么懂事的學生會做出這種事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知行不一”?
后來我得知,因為被打的那位同學當天表現(xiàn)不好,被學生會的人記了名,班級被扣了分,所以小彬才動手教訓(xùn)他。事后,雖然我對兩位同學都進行了批評教育,但在我心里仍有一絲疑惑:小彬這算是負責任、有集體榮譽感的表現(xiàn)嗎?
這個時候,我讀到了《中小學德育》雜志上的《學生“知行不一”論是一個偽命題》一文。讀完我心中的疑問全部解開了。是的,作為老師,我并沒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集體榮譽感,因此才將小彬的這種“小集體主義”認為是維護集體利益的表現(xiàn)。也正因為如此,我傳達給學生的“知”也發(fā)生了偏差,這才有了小彬同學后來的行為。小彬正是對“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維護集體利益”認識不準確,或是說不正確,才導(dǎo)致了后來的錯誤做法。這不是“知行不一”,而正是“知行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
長時間以來,人們認為學生是知行不一的典型人群。而《學生“知行不一”論是一個偽命題》一文可謂是為學生正了名平了反。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犯過和正在犯著一個多么愚蠢的錯誤!
一個人無“知”并不可怕,只要他不自以為是??墒侨绻粋€沒有真“知”的老師自認為真“知”在胸,那將是多么危險,因為他會誤人子弟!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挽救”了我,“挽救”了我的學生們。
就這樣,在閱讀《中小學德育》的過程中,我的班級管理思想逐漸發(fā)生轉(zhuǎn)變,職業(yè)生命一次次獲得新生。
我讀到,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德育都圍繞教學活動展開,這種做法實際上將教育的德育功能抹殺了。在這種背景下,有的學校提出了以“培養(yǎng)杰出公民”為目標的教學改革,還有的呼吁德育要“回歸本真”——關(guān)注人的存在,希望每個人都成為獨立、獨特、獨創(chuàng)、獨秀之人。
在《中小學德育》的這些新理論的指導(dǎo)下,我不斷探索德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不久前,我召開了一次有關(guān)“金錢”的主題班會,學生反響強烈,效果很好。
平時學生在學校只花錢,很少涉及關(guān)于錢的其他問題,而這次班會給了大家“回到社會”的機會,這既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是學校教育應(yīng)盡的責任,因為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要走進社會。這堂班會課讓我看到了社會人的本真——教育本應(yīng)這樣。
《中小學德育》創(chuàng)刊已30年了,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著更多種種值得認真學習、細細琢磨、慢慢感悟的內(nèi)容。感謝她如天籟之音滌蕩人的心靈,成為廣大教師成長途中相伴的歌聲。
責任編輯 余志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