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特征研究

    2015-06-24 14:11:10呂洪剛王海燕姜亦飛陳海南喬然王彰貴
    海洋學(xué)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季風(fēng)西沙南海

    呂洪剛,王海燕,姜亦飛,陳海南,喬然,王彰貴

    (1.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北京 100081;2.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 海洋災(zāi)害預(yù)報技術(shù)研究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3. 國家海洋局 三沙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海南 ???570311)

    西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特征研究

    呂洪剛1,2,王海燕1,姜亦飛1,2,陳海南3,喬然1,2,王彰貴1

    (1.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北京 100081;2.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 海洋災(zāi)害預(yù)報技術(shù)研究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3. 國家海洋局 三沙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海南 海口 570311)

    CO2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最重要溫室氣體。大氣中過量CO2被海水吸收后將改變海水中碳酸鹽體系的組成,造成海水酸化,危害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采用局部近似回歸法對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間西沙海洋大氣CO2濃度連續(x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篩分,得到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結(jié)果表明,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濃度具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特征。4個季節(jié)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均表現(xiàn)為白天低、夜晚高,最高值405.39×10-6(體積比),最低值399.12×10-6(體積比)。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表現(xiàn)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CO2月平均濃度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3年12月,為406.22×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為398.68×10-6(體積比)。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主要受本區(qū)域日照和溫度控制。季節(jié)變化主要控制因素是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南海尤其是北部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變化和海洋對大氣CO2的源/匯調(diào)節(jié)作用。

    西沙;南海;大氣CO2;本底濃度

    1 引言

    IPCC第五次報告中指出,工業(yè)革命以來,由于化石燃料使用等人為活動,導(dǎo)致大氣CO2平均濃度從1750年的278×10-6(體積比)上升至2013年的395.33×10-6(體積比)[1],增加了40%。在1750年至2011年間,人類活動共向大氣中排放了(545±85)Pg碳(1 Pg=1015g)[2—3]。NOAA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5月,全球大氣中CO2平均濃度達到398.47×10-6(體積比),已達40萬年來的最高值;同時,美國Mauna Loa 觀測站的CO2觀測數(shù)據(jù)也于2014年4、5和6月連續(xù)3個月超過401.00×10-6(體積比)。全球不斷升溫,已對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構(gòu)成嚴重威脅。

    海洋作為全球碳循環(huán)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氣CO2的主要匯。有數(shù)據(jù)顯示,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海洋吸收的CO2幾乎是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chǎn)釋放CO2總量的一半(約48%),從而使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大約1/3的CO2儲存在海洋中,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海水儲藏了38萬億噸碳,是大氣圈的50倍、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19倍。因此占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作為大氣CO2重要的匯對全球氣候的變化具有關(guān)鍵性的調(diào)控作用[4]。

    大氣與海表的CO2的交換是依靠這兩者之間的壓力差進行的。在海洋里碳主要以溶解性無機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的形式存在,約38 000 Pg(以C計),包括碳酸(水中溶解CO2)、碳酸鹽和碳酸氫鹽。此外,海洋中還含約700 Pg(以C計)的溶解性有機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其中有一部分的變化周期為1 000年或者更長[5]。海洋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是一個非常小的碳庫(約3 Pg,以C計),但是其變化周期非???,一般是1天至幾個星期。

    隨著大氣CO2濃度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CO2被海水吸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改變了海水中碳酸鹽體系的組成,使得海水的pH降低,造成海水酸化。根據(jù)已得到的測量結(jié)果及對海洋化學(xué)研究的認識,在過去200年間,海洋吸收的CO2已經(jīng)導(dǎo)致海洋表面的pH值下降了0.12,這相當(dāng)于海水中氫離子(H+)濃度上升了30%[6]。海洋酸化會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海洋生物石灰過程;(2)影響整個海洋生物鏈;(3)破壞漁業(yè)經(jīng)濟是災(zāi)難性的。

    由上可見,海洋在吸收大氣CO2和調(diào)節(jié)氣候變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本身又受到大氣CO2濃度不斷增加的影響。長期連續(xù)觀測海洋上空大氣中CO2濃度的變化對量化海洋吸收的CO2能力,理解海洋碳循環(huán)和整個地球系統(tǒng)相互作用和反饋的關(guān)鍵,而且對預(yù)測未來大氣CO2的濃度乃至全球氣候變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世界范圍內(nèi)最早開展大氣CO2濃度連續(xù)觀測的是美國Mauna Loa 觀測站(夏威夷莫納羅瓦島),擁有1957 年開始至今的近50年連續(xù)的觀測記錄。是目前全世界公認數(shù)據(jù)最具權(quán)威性的觀測站,為大氣CO2濃度持續(xù)增加提供了有力證據(jù)[7]。隨后,主要發(fā)達國家在全球不同經(jīng)緯度地區(qū)建立本底觀測站并逐漸形成觀測網(wǎng),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tǒng)研究實驗室(NOAA/ESRL)、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工組織海洋與大氣研究中心(CSIRO/CMAR)、加拿大氣象局(MSC)、日本國立環(huán)境研究所(NIES)等,為系統(tǒng)研究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源/匯機制等做出了重要貢獻[8—10]。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逐步開始了溫室氣體本底觀測方面的工作,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現(xiàn)已經(jīng)有青海瓦里關(guān)全球大氣本底站、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3 個區(qū)域大氣本底站正式加入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wǎng)(WMO/GAW)。中國氣象科學(xué)研究院周凌晞研究員所領(lǐng)導(dǎo)的團隊在溫室氣體觀測、評估和預(yù)測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該團隊經(jīng)過多年研究成果總結(jié)出,影響區(qū)域溫室氣體濃度日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該區(qū)域的植被的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人為活動排放;影響區(qū)域溫室氣體濃度季節(jié)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該區(qū)域的地面風(fēng)速風(fēng)向以及氣團輸送等[11—15]。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yù)報中心于2013年11月底在三沙市永興島建立了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開展了連續(xù)的海洋上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觀測工作。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作為中國第一個海島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首次實現(xiàn)了南中國海海洋上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連續(xù)監(jiān)測,為南海海洋碳循環(huán),海洋酸化和南海對氣候變化的響應(yīng)等研究提供了基礎(chǔ)數(shù)據(jù)支持。至2014年12月,觀測站運行穩(wěn)定。本文對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本底觀測站的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同時分析了西沙海域大氣CO2濃度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并初步探討了西沙海域大氣CO2濃度變化特征的影響因素。

    2 區(qū)域概況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自然概況

    永興島平均海拔高度為5 m,最高為8.3 m,面積2.6 km2,地勢平坦,四周沙堤環(huán)繞,島中部低地是瀉湖干涸而成。永興島位于西沙群島中部,正好處于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樞紐位置,在南海擁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永興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fēng)氣候,年降水量1 509.8 mm,風(fēng)力大,蒸發(fā)快。由于周圍被海包圍且陸地面積小,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雨量充沛,終年高溫,高濕,高鹽??諝鉂崈簦柟饷髅?,紫外線格外強烈。

    太陽直射時間多、日照長,年平均氣溫26.5℃,1月最冷,平均氣溫23℃,6月最熱,平均氣溫29℃;日氣溫最高31℃,最低21℃;雨季為每年5至6月份。

    圖1 永興島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Yongxing Island

    2.2 數(shù)據(jù)來源

    西沙大氣CO2濃度來源于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16.83°N,112.33°E)。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使用LGR高頻溫室氣體分析儀(FGGA)采用激光光譜技術(shù)同時測量大氣中的CO2、CH4和H2O(水汽)濃度,采樣頻率1 Hz。標(biāo)準(zhǔn)氣體使用中國氣象科學(xué)研究院提供的可溯源至WMO 國際CO2標(biāo)準(zhǔn)的標(biāo)氣,每天校準(zhǔn)一次。

    氣溫和水溫等氣象資料來自國家海洋局三沙中心站業(yè)務(wù)觀測數(shù)據(jù)。

    Hok Tsui站(香港鶴咀;22.21°N,114.26°E;海拔60 m)和King’s Park站(香港京士柏;22.31°N,114.17°E;海拔65 m)的大氣CO2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溫室氣體數(shù)據(jù)中心(World Data Centre for Greenhouse Gases,WDCGG)。

    Mauna Loa站(夏威夷莫納羅瓦島;19.54°N,155.58°W;海拔3 397 m)和全球大氣CO2平均濃度數(shù)據(jù)來源于NOAA地球系統(tǒng)研究實驗室(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ESRL)。

    葉綠素遙感數(shù)據(jù)來源于海色和海表面溫度MODIS數(shù)據(jù),http://oceancolor.gsfc.nasa.gov/。

    東亞季風(fēng)和南海季風(fēng)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http://cmdp.ncc-cma.net/cn/index.htm。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數(shù)據(jù)篩選

    大氣本底是不受局地條件和人為活動直接影響、經(jīng)充分混合的大氣組成特征,一般指較大范圍內(nèi)大氣成分及其物理、化學(xué)特性的平均狀況和長期演變,根據(jù)所代表的時空尺度范圍,可劃分為“全球本底”和“區(qū)域本底”[16]。

    對大氣CO2濃度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本底篩分,進而獲得能反映該地區(qū)大氣本底特征的CO2本底數(shù)據(jù),是全面掌握不同區(qū)域溫室氣體濃度變化特征和規(guī)律的基礎(chǔ)。非本底濃度(即污染濃度或吸收濃度)是指受到近地層大氣區(qū)域或局地污染源的影響時所觀測的濃度值,通常會在短時期內(nèi)引起濃度值的升高,如因人為活動排放造成的濃度的迅速抬升。本文中采用的西沙大氣CO2濃度連續(x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基本都混合了上述兩種特征,即既有本底特征,又有非本底特征。

    本研究中,首先人工剔除由于采樣操作不當(dāng)、分析儀器波動等造成的明顯不合理數(shù)據(jù),然后采用局部近似回歸法,研究借助R數(shù)值統(tǒng)計軟件中的IDP-Misc程序包,將局部近似回歸法(robust baseline estimation,RBE)應(yīng)用到西沙大氣CO2時間序列的本底值篩分研究中。該方法由中國氣象科學(xué)研究院開發(fā),并廣泛應(yīng)用到國內(nèi)本底值篩分工作中[17]。同時該方法與國際觀測網(wǎng)絡(luò)AGAGE和美國NOAA所采用的方法進行了對比,證實可用于長期觀測數(shù)據(jù)的本底值篩分[18]。該方法的主旨是對在一段較短時間內(nèi)對觀測值進行估計,并且考慮CO2濃度長期或短期的微小變化(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逐步逼近回歸擬合,因此長期趨勢、季節(jié)變動、循環(huán)變動等與時間序列關(guān)系密切的變量對時點值不會產(chǎn)生影響[19]。本底值為假設(shè)大氣均勻混合狀態(tài)的值,是大氣環(huán)境中可能的最低值,因此任何源/匯的因素只會增大或降低本底值,不會有不規(guī)則變動的情況發(fā)生。

    圖2 西沙大氣CO2濃度本底值篩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Fig.2 Time series of CO2 concentration at Xisha (2013.12-2014.11)

    圖2中,黑色的點代表CO2本底濃度值,呈現(xiàn)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變化特征;紅點和藍點代表非本底濃度值,高值和低值分別表明受到區(qū)域或局地排放源和吸收匯的影響,使CO2濃度有較大的抬升或明顯的降低。本底濃度呈相對較平穩(wěn)的基線,波動??;非本底波動大,表明受到較強的區(qū)域排放源的影響。

    表1所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約 72.6%的數(shù)據(jù)被篩分為本底濃度值;17.9%的數(shù)據(jù)為源抬升濃度值(受區(qū)域或局地排放源的影響),而僅有約 9.5%的資料代表了CO2吸收濃度值(主要受強光合作用影響)。觀測到的源抬升濃度值多于吸收濃度。南海大氣的這種CO2濃度的收支不平衡,說明與強的光合作用相比,大氣CO2濃度受到區(qū)域或局地的人為活動的排放源的影響更加顯著。

    表1 CO2數(shù)據(jù)篩分比例

    圖3所示,西沙大氣CO2監(jiān)測濃度與本底濃度的差值在冬季大,秋季小。

    圖3 CO2監(jiān)測濃度和本底濃度月平均對比(2013年12月—2014年11月)Fig.3 Monthly mean CO2 concentration (2013.12—2014.11)

    3.2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特征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間,4個季節(jié)中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小時平均)特征較為一致,基本呈現(xiàn)“白天低、早晨和夜晚高”的特征,呈 “單峰型”特征,圖4所示。每日CO2本底濃度最高值基本出現(xiàn)在晚上21點至23點之間,而最低值出現(xiàn)在中午12點至13點之間。

    圖4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小時平均)Fig.4 Mean diurnal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特征與文獻報道的中國氣象局青海瓦里關(guān)、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4個本底站[13,20]以及閩江河口濕地近地面大氣CO2濃度日變化特征基本相同[21]。這可能是因為CO2濃度日變化主要受站點所在區(qū)域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永興島植被面積相對較小,所以陸地生態(tài)和這個該海域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光合作用和對流輸送的影響。從清晨開始,隨著日照強度和溫度的升高,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作用增強,吸收大氣中CO2,且白天太陽輻射強烈,下墊面受熱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層結(jié)的對流天氣,對流旺盛且強度大,大氣擴散率增大,也會降低大氣CO2濃度;夜間溫度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增強,邊界層穩(wěn)定性,對流輸送和擴散減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呼吸以及通過大氣長距離傳輸?shù)腃O2近海表地區(qū)積累,加上逆溫影響,夜間CO2濃度明顯高于白天。圖5中顯示了每個季節(jié)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小時平均)與西沙站觀測到的氣溫和水溫日變化(小時平均)的關(guān)系??梢钥闯?,西沙大氣CO2本底濃度(小時平均)與氣溫和水溫呈反向相關(guān)關(guān)系,由于氣溫變化幅度較大,這種反向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更為明顯,這進一步驗證了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和呼吸作用是影響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小時平均)的主要因素。另外,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現(xiàn)時間均比上述各站點提前2~3個小時,這可能是因為西沙所在位置緯度較低,日出和日照時間與上述各站存在較大差異造成的。

    圖5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與氣溫和水溫的關(guān)系(小時平均)Fig.5 Mean diurnal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

    另一方面,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特征不同季節(jié)又有所差異。濃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冬季,為405.39×10-6(體積比);最小值出現(xiàn)在夏季,為399.12×10-6(體積比)。每日濃度變化幅度方面,春季最高,為1.86×10-6(體積比);夏季最低,為1.22×10-6(體積比);秋季和冬季分別為1.45×10-6(體積比)和1.77×10-6(體積比)。

    綜上所述,影響西沙大氣CO2本底濃度日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由氣溫和光照控制的局地和區(qū)域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人為活動的排放。

    3.3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周平均)

    為了研究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周平均)特征,本文選擇了Mauna Loa站(夏威夷莫納羅瓦島)、Hok Tsui站(香港鶴咀)和King’s Park站(香港京士柏)的大氣CO2周平均濃度變化情況與之對比,如圖5所示。這4個站點的經(jīng)緯度分別為:西沙站,16.83°N,112.33°E;香港Hok Tsui站,22.21°N,114.26°E;香港King’s Park站22.31°N,114.17°E;Mauna Loa站,19.54°N,155.58°W。其中,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位于香港,地處南海北部,屬于陸基站,是與西沙站距離最近的大氣溫室氣體本底站;Mauna Loa站地處太平洋,與西沙站緯度最近,同樣為海島站。

    圖6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周平均)Fig.6 Mean weekly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at Xisha,Mauna Loa,Hok Tsui,and King’s Park

    西沙站與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的CO2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均大致呈現(xiàn)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的趨勢;而Mauna Loa站呈現(xiàn)春季高、冬季和夏季低的趨勢。西沙站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2月中旬,為414.76×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中旬,為397.78×10-6(體積比);Hok Tsui站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3月上旬,為418.8×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6月底,為381.3×10-6(體積比);King’s Park站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3年12月底,為430.5×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7月中旬,為393.6×10-6(體積比);Mauna Loa站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5月初,為401.9×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中旬,為394.8×10-6(體積比)。這4個站點都處于北半球,所以在整體的變化趨勢方面均具備北半球CO2本底濃度變化規(guī)律,大氣中CO2本底濃度基本呈現(xiàn)夏季和秋季低、春季和冬季高的特征。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2014年1月和2月期間都出現(xiàn)了濃度較低值,這與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的監(jiān)測情況相同。世界溫室氣體數(shù)據(jù)中心提供的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從2011年1月至2014年底的CO2本底濃度數(shù)據(jù)顯示,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CO2本底周平均濃度1月份和2月份的低值和冬季變化幅度大的現(xiàn)象在2011年至2014年這4年間均有出現(xiàn)。由此推測,這是該區(qū)域大氣中CO2本底濃度的一種常年特征。

    變化幅度方面,Mauna Loa站變化幅度最低,西沙站次之,而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變化幅度較高。Mauna Loa站CO2周平均濃度呈現(xiàn)比較平穩(wěn)的變化趨勢;西沙站冬季和春季CO2周平均濃度變化比較劇烈,而夏秋季則趨于穩(wěn)定;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在監(jiān)測期間CO2周平均濃度變化一直處于相對劇烈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位于歐亞大陸邊緣,處于珠三角經(jīng)濟區(qū),人為活動對CO2濃度影響非常大,所以在冬季和春季CO2濃度相對較高;夏季和秋季陸地植被的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碳匯能力強,所以CO2濃度會急劇下降。而Mauna Loa站處于太平洋,周圍沒有人為干擾,氣象條件和氣候條件相對穩(wěn)定,加之取樣點海拔較高(Mauna Loa站取樣點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而西沙站、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取樣點位于海拔100 m以下),因此,Mauna Loa站監(jiān)測到的CO2濃度變化幅度小。西沙站介于上面兩種情況之間,雖然位于南海北部海域,單由于季風(fēng)的原因,會受到北部中國大陸和印度洋上空氣團的交替影響,加上海洋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得西沙海域上空大氣CO2濃度季節(jié)變化幅度比Mauna Loa站高而比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低。

    圖7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周平均)與氣溫和水溫關(guān)系(2013年12月—2014年11月)Fig.7 Mean weekly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 (2013.12—2014.11)

    圖7顯示了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周平均)與西沙站觀測到的氣溫和水溫(周平均)的關(guān)系??梢钥闯觯魃炒髿釩O2區(qū)域本底濃度與西沙的氣溫和水溫的關(guān)系并不明顯。西沙的氣溫和水溫從1月份開始就呈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顯著升高趨勢,并在5月中旬達到最高值,隨后緩慢降低;而大氣CO2本底濃度在1月份出現(xiàn)了相對較低值,而在1月至5月份氣溫顯著增高的時間段出現(xiàn)了劇烈的變化,直到6月份大氣CO2本底濃度變化才趨于平穩(wěn)。大氣CO2本底濃度與氣溫和水溫變化特征的差異,說明氣溫和水溫不是影響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的主要因素。

    根據(jù)西沙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特征等條件,結(jié)合其他溫室氣體本底站的研究成果,推測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因”,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等;另一方面是“內(nèi)因”,包括南海尤其是南海北部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變化情況和海洋對大氣CO2的源/匯調(diào)節(jié)作用。

    “外因”方面,南海熱帶海洋性季風(fēng)氣候非常明顯,多年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每年10月以后,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的冬季氣流不斷奔向中國南方海洋。所以南海與南海諸島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fēng);每年4月開始,南海與南海諸島轉(zhuǎn)而受熱帶與赤道海洋氣團的影響,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風(fēng);4月和10月是季風(fēng)轉(zhuǎn)換時期。受其影響,南海的海流也有明顯的季風(fēng)特點,夏天流向東北,冬天流向西南[22—25]。

    冬季,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東北季風(fēng)將中國大陸上空含有高CO2濃度的氣團源源不斷地輸送至西沙海域,造成冬季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相對較高。由于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正位于西沙站的東北方向,處于氣團輸送的路徑上,所以冬季西沙站大氣CO2本底濃度具有與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季內(nèi)冬季風(fēng)強度變化顯著,逐日監(jiān)測也表明,西伯利亞高壓強度在季內(nèi)表現(xiàn)準(zhǔn)雙周震蕩特征,經(jīng)歷多次增強-減弱過程(中國氣象局《東亞季風(fēng)監(jiān)測簡報》),這可能是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值(包括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在該時間段內(nèi)出現(xiàn)頻繁震蕩的原因之一。2014年6月至9月,南海夏季風(fēng)期間(中國氣象局發(fā)布的《東亞季風(fēng)監(jiān)測簡報》報道,2014年南海夏季風(fēng)于6月2候爆發(fā),于9月6號結(jié)束),印度洋上空含有低CO2濃度的氣團通過西南季風(fēng)輸送至西沙海域,導(dǎo)致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在6月至9月呈現(xiàn)低值特征。同樣,這也是造成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在6月至9月呈現(xiàn)低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內(nèi)因”方面,根據(jù)文獻報道[26]控制初級生產(chǎn)力時空分布的因子主要有營養(yǎng)鹽、溫度、光照,其中又以季風(fēng)和環(huán)流驅(qū)動下的營養(yǎng)鹽變化對初級生產(chǎn)力的調(diào)控最為顯著。季風(fēng)和環(huán)流驅(qū)動下營養(yǎng)鹽變化造成了南中國海葉綠素水平冬高夏低的特征。遙感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這一現(xiàn)象。遙感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南中國海北部的葉綠素水平在1月和2月份出現(xiàn)全年最高值,2月下旬開始迅速減低,6月份達到全年最低值,其余時間都維持在一個相對減低的水平。這可能是1月和2月份西沙站、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同時出現(xiàn)大氣CO2本底濃度出現(xiàn)低值的原因之一。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科學(xué)界開始對南海的碳源/匯狀況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7—30],翟惟東和戴民漢等在年、季尺度上系統(tǒng)性評估了南海主體海域(不包括泰國灣和北部灣)的海-氣CO2交換通量。南海北部陸架、陸坡海域海表pCO2sea呈現(xiàn)溫度主控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在暖季海表pCO2sea較高,在冷季海表pCO2sea比較低;南海中部、南部海域則海表pCO2sea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終年向大氣釋放CO2;在呂宋海峽西部,冬天東北季風(fēng)引起富含CO2的次表層水上涌,使得海表pCO2sea呈現(xiàn)短期的高值??傮w而言,南海主體海域表現(xiàn)為大氣CO2中等強度或者弱的源。因此,在冬季東北季風(fēng)爆發(fā)時期,南海北部海域表現(xiàn)為大氣CO2的匯,降低海表上空大氣中CO2的濃度,經(jīng)過這種調(diào)節(jié)作用,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小于其氣團傳播路徑上游中國大陸沿海區(qū)域的CO2本底濃度(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為代表)。相反,當(dāng)夏季南海夏季風(fēng)爆發(fā)期間,整個南海(除珠江口)均表現(xiàn)為大氣CO2的源,增加海表上空大氣中CO2的濃度,經(jīng)過這種調(diào)節(jié)作用,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應(yīng)大于其氣團傳播路徑上游印度洋和赤道上空的CO2的濃度。南海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得西沙站大氣CO2本底濃度變化幅度相對較小,變化趨勢相對平穩(wěn)。

    綜上所述,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周平均)是由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及南海尤其是南海北部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變化情況和海洋對大氣CO2的源/匯調(diào)節(jié)作用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是主導(dǎo)因素,季風(fēng)爆發(fā)期內(nèi)季風(fēng)的強-弱變化導(dǎo)致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的劇烈波動。

    3.4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月平均)

    為了分析西沙CO2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月平均),我們同樣選擇了Mauna Loa站、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與之對比,另外增加了全球平均濃度,如圖8所示。

    圖8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月平均)Fig.8 Monthly mean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at Xisha,whole world,Mauna Loa,Hok Tsui,and King’s Park

    大氣CO2本底月平均濃度是除去氣溫和光照的日變化造成海洋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光合和互相作用、短時間的季風(fēng)變化和氣團輸送以及短時間的人為活動的影響,反映的是該區(qū)域大氣CO2相對穩(wěn)定的混合值。4個站點和全球CO2月平均本底濃度變化特征大致相同,基本為冬季高夏季低。在監(jiān)測期間,西沙站、香港Hok Tsui站和香港King’s Park站的CO2月平均濃度均呈現(xiàn)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趨勢。西沙站CO2月平均濃度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處于一個相對高的水平,從2014年5月開始CO2月平均濃度相對較低。對這段時期來說,CO2月平均濃度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3年12月,為406.22×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為398.68×10-6(體積比)。香港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也有同樣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在變化幅度方面,全球平均CO2濃度變化幅度最小,為3.63×10-6(體積比);同樣為海島站的西沙站和Mauna Loa站的CO2濃度變化幅度次之,分別為7.54×10-6(體積比)和6.51×10-6(體積比);而處于內(nèi)陸的香港Hok Tsui站和香港King’s Park站CO2濃度變化幅度相對較大,分別為25.2×10-6(體積比)和22.9×10-6(體積比)。

    與周平均濃度變化相似,西沙站、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的CO2月平均濃度在2013年1月和2月份出現(xiàn)了低值;3月份和4月份恢復(fù)到較高水平;5月份隨著夏季來臨,CO2月平均濃度快速降低;而自9月份,伴隨秋季到來,CO2月平均濃度再次升高,全年呈現(xiàn)雙峰特征。中國4個溫室氣體本底站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臨安區(qū)域大氣CO2本底濃度變化同樣呈現(xiàn)雙峰特征,而瓦里關(guān)、上甸子和龍鳳山區(qū)域大氣CO2本底濃度變化均呈現(xiàn)單峰特征[13,20]。這是因為瓦里關(guān)、上甸子和龍鳳山地處內(nèi)地,植被單一,夏季陸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形成大氣CO2的匯,大氣CO2濃度降低;而冬季由于工業(yè)和居民燃煤量的增加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升高。而臨安站,包括Hok Tsui站和King’s Park站在內(nèi),地處沿?;蛘呓5貐^(qū),代表區(qū)域同時具有海洋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經(jīng)濟區(qū),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較高,加上季風(fēng)和氣團輸送,形成了CO2濃度特有的變化特點。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很明顯的反映出東亞季風(fēng)和南海夏季風(fēng)對西沙海域大氣CO2濃度的影響。西沙大氣CO2月平均濃度消除了由季風(fēng)爆發(fā)期內(nèi)季風(fēng)強-弱變化造成的大氣CO2濃度劇烈波動,反映的是大氣中CO2相對穩(wěn)定的濃度值,使得季節(jié)變化相對平緩。冬季的東亞季風(fēng)和夏季的南海夏季風(fēng)是導(dǎo)致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呈現(xiàn)冬季高夏季低特征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南海尤其是南中國海北部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變化情況和海洋對大氣CO2的源/匯調(diào)節(jié)作用同樣也是西沙大氣CO2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的影響因素。

    影響西沙區(qū)域大氣CO2濃度季節(jié)變化(月平均)特征的主要因素為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冬季的東亞季風(fēng)和夏季的南海夏季風(fēng)是引起西沙區(qū)域大氣CO2濃度呈現(xiàn)冬季高夏季低的主要因素。同時,海洋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作用是1月和2月份出現(xiàn)低值的主要原因;南中國海海水的碳源/匯作用使得西沙區(qū)域大氣CO2濃度季節(jié)變化相對平穩(wěn)。

    4 結(jié)論

    通過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所監(jiān)測到的大氣CO2濃度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西沙區(qū)域大氣CO2濃度具有明顯的日變化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分布特征。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分布四季均呈現(xiàn)白天低、早晨和夜晚高的單峰特征。西沙站大氣CO2本底小時平均濃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冬季,為405.39×10-6(體積比);最小值出現(xiàn)在夏季,為399.12×10-6(體積比)。每日濃度變化幅度方面,春季最高,為1.86×10-6(體積比);夏季最低,為1.22×10-6(體積比);秋季和冬季分別為1.45×10-6(體積比)和1.77×10-6(體積比)。影響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日變化因素是局地和區(qū)域由溫度和光照的日變化引起的海洋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人為活動的排放。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周平均)分布特征表現(xiàn)為夏季變化幅度小,冬季和春季變化幅度大。夏季大氣CO2濃度最低,春季和冬季大氣CO2濃度高。西沙站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2月中旬,為414.76×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中旬,為397.78×10-6(體積比)。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月平均)分布特征表現(xiàn)為春季和冬季大氣CO2濃度高,夏季和秋季大氣CO2濃度低。CO2月平均濃度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3年12月,為406.22×10-6(體積比),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4年9月,為398.68×10-6(體積比)。

    西沙大氣CO2區(qū)域本底濃度季節(jié)變化特征(周平均和月平均)是由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及南海尤其是南海北部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變化情況和海洋對大氣CO2的源/匯調(diào)節(jié)作用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南海季風(fēng)和大氣環(huán)流是主導(dǎo)因素。

    致謝:感謝國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業(yè)務(wù)人員在野外現(xiàn)場的辛勤工作,感謝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西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jiān)測站建設(shè)中給予的幫助和指導(dǎo),感謝中國氣象科學(xué)研究院周凌晞研究員在溫室氣體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中給予的指導(dǎo)和幫助。

    [1] Dlugokencky E,Tans P P,2014: Recent CO2,NOAA,ESRS,available online at www.esrl. noaa.gov/gmd/ccgg/trends/global.html. 2013: Globally averaged marine surface annual mean data,NOAA/ESRL (www.esrl.noaa.gov/gmd/ccgg/trends/).

    [2] Prather M J,Holmes C D,Hsu J. Reactive greenhouse gas scenarios: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uncertainties and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2,39(9): L09803.

    [3] Joos F,Roth R,F(xiàn)uglestvedt J S,et al. Carbon dioxide and climat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for the computation of greenhouse gas metrics: a multi-model analysis[J].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3,13(2793): 2793-2825.

    [4] Sabine C L,F(xiàn)eely R A,Gruber N,et al. The oceanic sink for anthropogenic CO2[J]. Science,2004,305(5682): 367-371.

    [5] Hansell D A,Craig A C,Daniel J R,et a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 a controversy stimulates new insights[J]. Oceanography,2009,22(4): 202-211.

    [6] Riehesell U. Effects of CO2enrichment on marine phytoplankton[J]. 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4,60(4): 719-729.

    [7] Keeling C 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variations at Mauna Loa observatory,Hawaii[J]. Tellus,1976,28(6): 538-551.

    [8] Conway T J,Tans P P,Waterman L S,et al. Evidence for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carbon cycle from the NOAA/CMDL global air sampling network[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4,99(D11): 22831-22855.

    [9] Alison C E. δ13C of atmospheric CO2at Cape Grim: theinsiturecord,the flask record,air standards and the CG92 calibration scale[M]//Dick A L,Bouma W,Derek N. Baseline Atmospheric Program (Australia) 1996. Victoria: Bureau of Meteorology and CSIRO Division of Atmospheric Research,Melbourne,1999: 45-56.

    [10]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2th WMO/IAEA Meeting of experts o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and related tracers measurement techniques[R]. Vienna: WMO GAW Report No.161,2005.

    [11] 周凌稀,張曉春,郝慶菊,等. 溫室氣體本底觀測研究[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6,2(2): 63-67.

    Zhou Lingxi,Zhang Xiaochun,Hao Qingju,et al. Study of the background greenhouse gas observation[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6,2(2): 63-67.

    [12] 周凌晞,劉立新,張曉春,等. 我國溫室氣體本底濃度網(wǎng)絡(luò)化觀測的初步結(jié)果[J]. 應(yīng)用氣象學(xué)報,2008,19(6): 641-645.

    Zhou Lingxi,Liu Lixin,Zhang Xiaochun,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n network observ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t china GAW st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2008,19(6): 641-645.

    [13] 劉立新,周凌晞,張曉春,等. 我國4個國家級本底站大氣CO2濃度變化特征[J]. 中國科學(xué)D輯: 地球科學(xué),2009,39(2): 222-228.

    Liu Lixin,Zhou Lingxi,Zhang Xiaochun,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O2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four national background stations in China[J]. Science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9,52(11): 1857-1863.

    [14] Zhou Lingxi,Conway T J,White J W C,et al. Long-term record of atmospheric CO2and stable isotopic ratios at Waliguan Observatory: Background features and possible drivers,1991-2002[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5,19(3): GB3021.

    [15] 方雙喜,周凌晞,臧昆鵬,等. 光腔衰蕩光譜(CRDS)法觀測我國4個本底站大氣CO2[J]. 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2011,31(3): 624-629.

    Fang Shangxi,Zhou Lingxi,Zang Kunpeng,et al.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CO2mixing ratio by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 at the 4 background stations in China[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1,31(3): 624-629.

    [16]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Global Atmosphere Watch[R]. Geneva: WMO,1993,86: 1-19.

    [17] 張芳,周凌晞,許林. 瓦里關(guān)大氣CH4濃度變化及其潛在源區(qū)分析[J]. 中國科學(xué): 地球科學(xué),2013,43(4): 536-546.

    Zhang Fang,Zhou Lingxi,Xu Lin. Tempor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CH4and the potential source regions at Waliguan,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3,43(4):536-546.

    [18] Ruckstuhl A F,Henne S,Reimann S,et al. 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 of atmospheric trace species using local regression[J].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12,5(11): 2613-2624.

    [19] Ruckstuhl A F,Jacobson M P,F(xiàn)ield R W,et al. Baseline subtraction using robust local regression estimation[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2001,68(2): 179-193.

    [20] 浦靜姣,徐宏輝,顧駿強,等. 長江三角洲背景地區(qū)CO2濃度變化特征研究[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2012,32(6): 973-979.

    Pu Jingjiao,Xu Honghui,Gu Junqiang,et al. Study on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CO2in the background area of Yangtze River Delt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2,32(6): 973-979.

    [21] 張林海,仝川,曾從盛. 河口濕地近地面大氣CO2濃度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J]. 環(huán)境科學(xué),2014,35(3): 879-884.

    Zhang Linhai,Gong Chuan,Zeng Congsheng.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atmospheric CO2concentration in the river estuarine marsh[J].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4,35(3): 879-884.

    [22] 王慧鵬,王春明,項杰,等. QuikSCAT衛(wèi)星散射計矢量風(fēng)檢驗及南海月平均風(fēng)場特征分析[J]. 氣象科學(xué),2014,34(1): 54-59.

    Wang Huipeng,Wang Chunming,Xiang Jie,et al. Validation of QuikSCAT satellite scatterometer wi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nthly mean wind speed in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2014,34(1): 54-59.

    [23] 劉鐵軍,鄭崇偉,潘靜,等. 中國周邊海域海表風(fēng)場的季節(jié)特征、大風(fēng)頻率和極值風(fēng)速特征分析[J]. 延邊大學(xué)學(xué)報: 自然科學(xué)版,2013,39(2): 148-152.

    Liu Tiejun,Zheng Chongwei,Pan Jing,et al. Analysis of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gale frequency and extreme wind speed around the China Sea[J].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13,39(2): 148-152.

    [24] 王蓉,肖瑜璋,俞勝賓,等.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風(fēng)場特征分析與預(yù)報研究[J]. 海洋預(yù)報,2011,28(2): 1-8.

    Wang Rong,Xiao Yuzhang,Yu Shengbin,et al.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of wind field character on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borders near-ocean area[J]. Marine Forecasts,2011,28(2): 1-8.

    [25] 呂柯偉,胡建宇,楊小怡. 南海及鄰近海域海面風(fēng)場季節(jié)性變化的空間差異[J]. 熱帶海洋學(xué)報,2012,31(6): 41-47.

    Lv Kewei,Hu Jianyu,Yang Xiaoyi. Spatial patterns in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ea surface wind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ocean[J].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12,31(6): 41-47.

    [26] 郝鏘,寧修仁,劉誠剛,等. 南海北部初級生產(chǎn)力遙感反演及其環(huán)境調(diào)控機制[J]. 海洋學(xué)報,2007,29(3): 58-68.

    Hao Qiang,Ning Xiuren,Liu Chenggang,et al. Satellite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Haiyang Xuebao,2007,29(3): 58-68.

    [27] 翟惟東. 南海北部與珠江河口水域CO2通量及其調(diào)控因子[D]. 廈門: 廈門大學(xué),2003: 41-55.

    Zhai Weidong. Air-Sea Fluxes of Carbon Dioxide and Upper Ocea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earl River Estuary[D].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2003: 41-55.

    [28] Zhai Weidong,Dai Minhan,Cai Weijun,et al.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nd air-sea flux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J]. Marine Chemistry,2005,96(1/2): 87-97.

    [29] Dai Minhan,Zhai Weidong,Cai Weijun,et al. Effects of an estuarine plume-associated bloom on the carbonate 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the coastal zon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8,28(12): 1416-1423.

    [30] Zhai Weidong,Dai Minhan,Chen B S,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ea-air CO2fluxes in the largest tropical marginal sea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multiple-year underway measurements[J]. Biogeosciences,2013,10(11): 7775-7791.

    Study on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CO2in the background area of Xisha

    Lv Honggang1,2,Wang Haiyan1,Jiang Yifei1,2,Cheng Hainan3,Qiao Ran1,2,Wang Zhanggui1

    (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alForecastingCenter,Beijing100081,China;2.KeyLaboratoryofResearchonMarineHazardsForecasting,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alForecastingCenter,StateOceanic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China;3.SanshaOcean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Station,Haikou570311,China)

    CO2is the most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es that cause global warming. After the sea absorb excess CO2,the 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system changes. Consequently,the pH of the seawater will reduce and damage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was observed at Xish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Dec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A mathematical procedure based on robust local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distinguish background and non-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The CO2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shows larg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CO2concentration shows lower during daytime and higher during nighttime in four seasons. The maximum is 405.39×10-6(V/V) and minimum is 399.12×10-6(V/V). The CO2seasonal cycle shows higher in spring and winter,low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monthly maximum appears in November 2013 (i.e.,406.22×10-6(V/V)) and the minimum appears in September 2014 [i.e.,398.68×10-6(V/V)].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sunlight and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s controlled by monsoon,atmospheric circulation,photosynthesis,and source or sink of the sea to air.

    Xisha; South China Sea; atmospheric CO2; the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10.3969/j.issn.0253-4193.2015.06.003

    2014-12-10;

    2015-03-12。

    青年科學(xué)基金項目(41406036);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2BAC19B08);海洋公益專項(20120518-2)。

    呂洪剛(1979—),男,吉林省長春市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海洋碳循環(huán)。E-mail:lvhonggang@126.com

    P734.4

    A

    0253-4193(2015)06-0021-10

    呂洪剛,王海燕,姜亦飛,等. 西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特征研究[J]. 海洋學(xué)報,2015,37(6):21—30,

    Lv Honggang,Wang Haiyan,Jiang Yifei,et al. Study on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CO2in the background area of Xisha[J]. Haiyang Xuebao,2015,37(6):21—30,doi:10.3969/j.issn.0253-4193.2015.06.003

    猜你喜歡
    季風(fēng)西沙南海
    在西沙濕地,與大自然撞個滿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黃河之聲(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綠水青山圖——海洋季風(fēng)的贊歌
    戶撒刀
    南海的虎斑貝
    “鷹擊”護西沙
    南海隨筆
    草原(2016年1期)2016-01-31 21:21:51
    硨磲采挖對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以西沙北礁為例
    萬馬奔騰
    中華奇石(2015年9期)2015-07-09 18:32:58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国产av精品麻豆|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99久久人妻综合|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99久久综合免费|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丝袜喷水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 永久网站在线|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91精品国产九色|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色哟哟·www|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精品视频女|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色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9色porny在线观看|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av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av电影中文网址|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手机成人av网站|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亚洲伊人色综图|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男女边摸边吃奶|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99热全是精品|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另类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人妻 亚洲 视频|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一本久久精品| 老司机靠b影院|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欧美日韩av久久|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丝袜脚勾引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videos熟女内射|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cao死你这个sao货|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av欧美777|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人妻 亚洲 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丝袜美足系列|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捣出白浆h1v1|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亚洲国产精品999|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国产av又大|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99热全是精品|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av无毛| 超碰成人久久|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老司机靠b影院|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av在线播放精品|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a 毛片基地|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18禁观看日本|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国产成人欧美| 91国产中文字幕|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播放精品|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老司机影院成人|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av天堂久久9|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91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熟女毛片儿|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99|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777米奇影视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老司机影院成人|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老司机影院毛片|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99久久综合免费| 大香蕉久久网|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av在线播放精品|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码av|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多毛熟女@视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免费少妇av软件|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搡老乐熟女国产|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大陆偷拍与自拍|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videosex国产|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91av网站免费观看| a级毛片黄视频|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av一本久久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亚洲成人手机| 亚洲,欧美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蜜桃国产av成人99|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99香蕉大伊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av男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一本久久精品|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久久香蕉激情| av天堂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大香蕉久久网|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黄色|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五月开心婷婷网| 看免费av毛片|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av在线播放精品|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一本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1区二区|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国产精品九九99|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1024香蕉在线观看| 夫妻午夜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嫩草影视91久久|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老司机影院成人|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乱人伦中国视频|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亚洲精品第二区|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亚洲avbb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三级毛片av免费| 欧美97在线视频|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视频区图区小说|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天天添夜夜摸|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 国产 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av在线app专区| 视频区图区小说|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狼人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人妻一区二区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av在线播放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av一本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a级毛片黄视频|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图片 自拍| 天天添夜夜摸|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五月天丁香电影|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av欧美777|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cao死你这个sao货| 91字幕亚洲|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熟女毛片儿| 国产麻豆69|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