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慶
老人們的“親閨女”
——記泰興市大慶老人院院長葉雪芬
常 慶
每天早晨,泰興市大慶老人院的廚房里總是回蕩著歡聲笑語?!霸顼垥r間,看著老人們圍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喝著熱粥、吃著熱饅頭,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就很開心?!苯衲?0歲的院長葉雪芬說,“老人們年紀大了,子女不能陪在身邊本就很可憐,既然到我們養(yǎng)老院這個大家庭來,我就把自己當成他們的‘親閨女’,為他們盡孝道,使他們感到像在‘家’里一樣的溫暖?!?/p>
泰興市大慶老人院是江蘇省首家民辦養(yǎng)老機構,1999年初辦。龔原生是老人院收的第一個老人,當年74歲,退休工人,已中風多年,下肢癱瘓,多處感染褥瘡,生活不能自理。當老人入院時,身上的褥瘡已經潰爛流膿,還有一股難聞的異味,一般人都不愿接近。葉雪芬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親自為老人清洗、上藥、翻身、擦澡,并給老人端湯倒水、服藥喂飯。慢慢地,老人的褥瘡收縮了,膚色紅潤了,眉頭也舒展了,他曾抓住葉雪芬的雙手哭著說:“葉院長,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遇到您,我墳上早就長滿草了?!比~雪芬的感人之舉,很快在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很多老人都主動要求子女將自己送進大慶老人院。
16年來,葉雪芬及她的團隊,先后護理入院老人4018人,其中中風、癱瘓、植物人、大小便失禁的達3000人,通過精心護理和康復治療,無一人生褥瘡,入住的老人中有16個活到100歲以上。老百姓是這樣評價老人院的:大慶老人院是我們泰興人的品牌養(yǎng)老院,院長葉雪芬是用心來為老人盡孝的人。
葉雪芬經常告誡身邊的工作人員,老年人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辛苦勞碌了一生,如今年老力衰,生活不能自理,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讓他們安度晚年是社會、養(yǎng)老院的共同責任。大慶老人院在臨終護理、人性關懷上,堅持心理疏導,遵醫(yī)用藥,為老人減輕痛苦;保證膳食多樣化,盡力滿足老人各種需求;積極溝通配合,辦理善后事宜。
王春媛老人是東北大連人,臨終前想吃東北的炕燒餅,這在泰興很難見到,工作人員冒著瓢潑大雨分頭跑了十幾家店,終于把燒餅買了回來。當老人從渾身濕漉漉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燒餅時,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握住院長的雙手哽咽地說:“你們就是我的親生女兒……”
78歲的靖江老人趙本基,身患多種疾病,多次感染褥瘡,監(jiān)護人是侄女、侄女婿,送老人來時就提出要在大慶老人院養(yǎng)老送終。當老人去世后,院方配合其親屬舉辦了一個簡樸厚重的葬禮,其侄女、侄女婿對此十分感激,他們說:“老人能從大慶老人院走,也是他的福氣?!?/p>
2000年初,劉老伯入住大慶老人院。臨終前,葉雪芬將劉老伯送到人民醫(yī)院搶救。途中,劉老伯說:“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現在托你最后一件事,在我住的房間皮箱里,有17萬元錢,請轉交給我的兒媳,這是我皮箱上的鑰匙。”葉雪芬接過鑰匙含著淚說:“老伯,您放心,我一定負責帶到。”輸液不到兩個小時后,劉老伯就倒在葉雪芬的懷里。當劉老伯的兒媳接過鑰匙,打開皮箱時,17萬元人民幣整齊地放著。無盡的感激之情讓她記住了葉雪芬這個名字。
大慶老人院雖是民營企業(yè),但葉雪芬從不以盈利為目的,她用自己的脊梁為貧窮老人撐起一片天。周桂英老人是一位抗戰(zhàn)時期入黨的老黨員,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子女在外打工,收入微薄,葉雪芬只象征性地每月收他400元,像這樣的老人全院有20多名,老人院在他們身上每年要貼15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慶老人院先后榮獲“泰州市先進養(yǎng)老院”“全國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敬老文明號”,葉雪芬被評為濟川街道辦優(yōu)秀黨員、“江蘇省百佳孝星”“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