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
在認知語言學中,最熱的研究焦點之一是概念隱喻[1]。該理論認為隱喻根本上是一種思維和行為方式,語言只是隱喻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2]。經(jīng)過30多年的研究,雖然隱喻的思維性和概念性本質(zhì)已得到普遍認同,也有大量的語言證據(jù)支撐,但是既然隱喻是概念思維,那么只通過語言符號來研究該理論是不全面的,還需要通過其它交際符號(如圖像、聲音等)來進一步驗證[3]。在這種情形下,多模態(tài)隱喻理論應運而生。
模態(tài)是一種憑借具體的感知過程而得以解釋的符號系統(tǒng)[4]。它包括圖像符號、書寫符號、口頭符號、姿態(tài)、音響、音樂、氣味、味道、接觸等類別[5]。多模態(tài)是指除了文本之外,還帶有圖像、聲音等的復合話語,或者說任何由一種以上的符號編碼實現(xiàn)意義的文本[6]。而多模態(tài)隱喻則是指專門或主要通過多種模態(tài)來呈現(xiàn)目標域與始源域的隱喻[7]。多模態(tài)隱喻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目標域與始源域分別由不同模態(tài)來呈現(xiàn)的隱喻是狹義的多模態(tài)隱喻,而由兩種以上模態(tài)共同參與構建的隱喻則為廣義的多模態(tài)隱喻[8]。當前大多數(shù)的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都是基于廣義定義為基礎的[9]。
影視作品包含眾多的圖像符號、書寫符號、口頭符號、姿態(tài)、音響、音樂等模態(tài)符號,為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因為受經(jīng)典概念隱喻理論的影響,學者們很少對影視作品展開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10]。鑒于這種狀況,本文選取《電鋸驚魂》第一部(以下簡稱《電》片)進行分析,探究該影片的概念隱喻在多模態(tài)符號中的體現(xiàn),并揭示美國恐怖片的影視風格,以此為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提供更多的實證材料,促進恐怖影視文化的發(fā)展。
影片中的角色隱喻
按照恐怖主體來劃分,《電》片屬于以人為主體描述連環(huán)變態(tài)殺人狂的典型恐怖片[11]。影片包含了血腥的視覺恐怖和心理懸疑,講述了一個綽號為“拼圖殺人狂”的精神分裂者綁架了兩名人質(zhì)(勞倫斯和亞當),將他們困于廢棄的廁所里,用各種設備掌握他們的行動,并要求勞倫斯殺死亞當來換取妻子和女兒的性命,最終勞倫斯的妻子和女兒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脫險,而勞倫斯鋸斷了自己的右腳,生死未卜,亞當被永遠關在廢棄的廁所里。該片隱含了深刻的宗教訓誡寓意,“拼圖殺人狂”顯然不滿足于尼采所謂的“上帝死了”的觀點,而意欲將上帝取而代之,擔負起“懲戒”之責,使“有罪者”在他精心設計的滌罪所中自我摧殘以獲得“救贖”[12]。
針對恐怖片,Eggertsson和Forceville曾指出“受害人是動物”這一多模態(tài)隱喻思維[13]。他們認為如果一只猛獸捕殺人類,那么人類就成了非隱喻性的獵物,這是因為一種生物被高等物種所征服是符合生物鏈規(guī)則的[14]。
《電》片中被稱為“拼圖殺人狂”的約翰是隱喻性的“猛獸”,完全將“獵物”操控于股掌之中。各位受害人則為隱喻性的“動物”,腳鐐、鐵絲網(wǎng)、慢性毒藥、類似捕熊器的頭罩裝置充分體現(xiàn)了受害人被剝奪自由淪為受控“動物”的隱喻意義。約翰給受害人設下各種陷阱,不是為了尋求受害人皮肉的特殊功用,而是為了追求獵殺的心理快感,對受害人的“懲戒”和“救贖”只是他的借口。約翰或是在兇案現(xiàn)場設置窺視秘洞、安裝攝像頭進行監(jiān)控,或是親臨現(xiàn)場近距離觀賞他的變態(tài)“游戲”,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他追求獵殺快感的變態(tài)心理。
影片中的多模態(tài)隱喻
依據(jù)Musolff[15]的觀點,“受害人是動物”可看作是一種隱喻場景,因此這一概念思維就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展現(xiàn),即這種場景可通過多模態(tài)隱喻得到體現(xiàn)。下文將從多模態(tài)隱喻的視角對《電》片中的圖像符號、書寫符號、口頭符號、姿態(tài)、音響、音樂展開分析,揭示模態(tài)符號背后的意義及所體現(xiàn)的影視風格。
1.圖像符號
影片長達102分鐘,圖像符號極其豐富。在體現(xiàn)“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意義中,有五處圖像符號較為典型。第一處為片頭禁錮勞倫斯和亞當?shù)膹U棄廁所突然亮燈時,影片借助二人的視角對廁所的密閉空間進行展現(xiàn);第二處鏡頭描繪了受害人保羅所處的密閉空間,在保羅所處的位置與出口之間設置了大量的帶刺鐵絲網(wǎng);第三處為受害人馬克所處的空間,光線極其昏暗,只能靠一只蠟燭照明,并且地面鋪滿玻璃碎片;第四處為受害人阿曼達所處的空間,影片通過全知全能視角對受害人所處的密閉環(huán)境進行呈現(xiàn),該空間光線昏暗,只能靠電燈照明;第五處為假人工廠的畫面,該工廠也是密閉空間,與一條幽暗的樓梯相連,是約翰的實驗場所,里面有鐵網(wǎng)、各種捕殺受害人的器具和一名受害人。由以上五處圖像符號可知,影片所展示的空間多為密閉空間,具有昏暗的環(huán)境,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禁錮、被剝奪自由的寓意,這些圖像符號都是“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意義的有力支撐。
2.書寫符號
影片出現(xiàn)的書寫符號不多,主要是報紙的新聞標題和兩個簡短的提示性句子。在辛警探死亡后,泰普警探瘋狂地追查“拼圖殺人案”,他在家中貼滿了與案件相關的新聞報道,其中影片給五條新聞標題提供了特寫鏡頭,這些新聞分別描述了保羅、約翰、馬克、阿曼達以及勞倫斯的相關案件信息。在呈現(xiàn)新聞的同時,影片同時穿插了保羅、馬克和阿曼達被禁錮的鏡頭,以此強化了書寫符號與“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的關聯(lián)。
此外,影片還有兩個情節(jié)存在書寫符號。一處為亞當在看勞倫斯的家庭照時,他發(fā)現(xiàn)了勞倫斯妻子與女兒被綁架的照片,照片背后寫著:X marks the spot, sometimes you see more with your eyes shut。另一處為勞倫斯打開隱藏在墻中的盒子后,發(fā)現(xiàn)一張紙條,上面寫著:The cigarettes are harmless, I promise. Smoking is only poisonous when it ends in bloodshed. Think about this — you dont need a gun to kill Adam。兩處書寫符號都是“拼圖殺人狂”給受害人的提示和指令,他讓受害人一步步地陷入他設置的圈套,最后達到他的“懲戒”目的。
3.口頭符號
影片中的口頭符號即為臺詞。筆者用臺詞組建語料庫,使用Antconc 3.2.1的索引和關鍵詞單功能對語料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下:該語料的詞種為1110,總詞次達8255。筆者在關鍵詞單中對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進行檢索,由人名的詞次可知,Lawrence、Adam和Ali是片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人物,他們都為受害人,因而影片的聚焦點為受害人,重點描述他們的經(jīng)歷。此外在關鍵詞單中,排在最前面的實義動詞為kill,排名73位,詞次為21,可見kill與影片內(nèi)容密切相關,加之,受害人為敘事焦點,由此可知,捕殺受害人為影片的主題??梢姟笆芎θ耸莿游铩边@一隱喻在口頭符號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
4.姿態(tài)
片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模態(tài)符號為受害人的姿態(tài)符號,這些符號充分體現(xiàn)了受害人被禁錮和被虐待的寓意,如:被腳鐐鎖住失去自由的勞倫斯和亞當;身體被掛在帶刺鐵絲網(wǎng)上的保羅;全身被燒焦的馬克;被類似捕熊器的頭罩約束的阿曼達;被捆綁和堵住嘴巴的艾麗和戴安娜。所有這些人物都喪失了自由,生命完全被別人掌控,失去平等的人權,體現(xiàn)出“受害人是動物”的隱喻意義。
5.音響
音響是視聽藝術特有的一種聲音類型,是影片中除了口頭符號、音樂之外的其他聲音的統(tǒng)稱[16],如槍聲、腳步聲。人們對人物或物體的情感都會受音響的影響[17]。因此音響與認知關系密切,音響具有隱喻意義。
《電》片大量存在具有隱喻意義的音響,如:勞倫斯和亞當鋸腳鐐的聲音,阿曼達頭罩的計時器響聲以及頭罩裝置關閉時的響聲,在假人工廠兩位警官抓捕約翰時的槍聲,片尾約翰將亞當禁錮在廢棄廁所的關門聲。觀眾在聽到這些音響時,自身的換喻和隱喻認知機制會在無意識中啟動,因而觀眾就自然將這些音響與緊迫、危險、恐懼等喻義聯(lián)系起來。同時這些音響暗示了受害人失去自由和約翰的兇殘,對“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起了強化的作用。
6.音樂
電影除了口頭符號和音響以外還有音樂,音樂是隱喻性的[18]?!峨姟菲慨敵霈F(xiàn)緊張情節(jié)時,都會播放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這些音樂主要由敲擊樂和管弦樂構成,產(chǎn)生了彌散性和重低音的音效。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能體現(xiàn)緊張與恐懼的喻義,這是因為在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中,人們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使聽覺能跟隨快節(jié)奏的音符;另一方面,當人們受驚嚇而感到緊張時也會讓注意力高度集中,二者具有相似的心理基礎。因此恐怖片中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往往隱喻了受害人、恐怖制造者或施暴行為的出現(xiàn)。所以這些音樂對“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觀眾產(chǎn)生生理與心理的雙重驚嚇反應。
結(jié) 語
文章對《電》片中的圖像符號、書寫符號、口頭符號、姿態(tài)、音響、音樂展開分析,揭示“受害人是動物”這一隱喻在以上模態(tài)符號中的體現(xiàn)。通過分析這些模態(tài),筆者發(fā)現(xiàn)《電》片的圖像符號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主義色彩,這也是美國恐怖片的顯著特征。同時從圖像組合方式來看,美國恐怖片的圖像切換緊湊,如《電》片片尾亞當受電擊時,鏡頭快速切換影片中的重要情節(jié),借此復現(xiàn)故事的原委。此外,影片的書寫符號、口頭符號、姿態(tài)通過直接的、大膽的表象敘事手法傳達了“受害人是動物”的喻義,這也是美國恐怖片的重要特征,有別于采用意境和玄秘手法來表達喻義的恐怖作品。在故事中,音響和音樂已成為情節(jié)的一部分,具有表意和激發(fā)心理感受的作用。
文章從多模態(tài)視角分析了《電》片的隱喻意義,但由于電影中的模態(tài)符號是動態(tài)的而且數(shù)量眾多,因而憑借一兩篇文章是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的,這就需要更多的學者對《電》片或其它美國恐怖影視作品展開研究,以獲取更為全面的影片符號分析結(jié)果,并促進多模態(tài)隱喻理論與恐怖藝術的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韶關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多模態(tài)隱喻觀照下的外文影視作品話語研究”;韶關學院第十四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Syjy20131435)。
參考文獻:
[1]李福印.概念隱喻理論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外語,2005,(4):21-28.
[2]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153.
[3][8]趙秀鳳.概念隱喻研究的新發(fā)展——多模態(tài)隱喻研究——兼評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態(tài)隱喻》[J].外語研究,2011,(1):1-10.
[4][5][7] Forceville,C.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A].C.J.Forceville & 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C].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2009:19-42.
[6]李戰(zhàn)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1-8.
[9][13][14] Eggertsson,G.T.& C.Forceville.Multimodal Expressions of the HUMAN VICTIM IS ANIMAL Metaphor in Horror Films[A].C.J.Forceville & E. 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C].Berlin: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2009:429-449.
[10] Rohdin,M.Multimodal Metaphor in Classical Film Theory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50s[A].C.J.Forceville & 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C].Berlin: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2009:403-428.
[11]王雅麗.2000年以來美國恐怖片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7.
[12]施暢.驚悚片《電鋸驚魂》中的宗教隱喻與強力規(guī)則[J].電影評介,2010,(6):69.
[15]Musolff,A.Metaphor Scenarios in Public Discourse[J].Metaphor and Symbol, 2006,21(1):23-38.
[16]張翀.論恐怖電影聲音元素的造型手段[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北京: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2002:289-294.
[17]Fahlenbrach,K.Emotions in Sound Audiovisual Metaphors in the Sound Design of Narrative Film[J].Projections,2008,(2):85-103.
[18]王炳社.論音樂隱喻的產(chǎn)生[J].民族藝術研究,2013,(4):56-59,93.
作者簡介:
彭 卓(1980— ),男,廣東佛山南海人,碩士,韶關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及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