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最終走向生活,教師要讓幼兒在數學游戲中將學得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真正樂趣,實現數學的真正價值。
【關鍵詞】數學活動 游戲化 幼兒 數學經驗
幼兒園數學活動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數學比較抽象,因此學習數學對于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具有比較高的挑戰(zhàn)性。如何在教學中使得數學變得有趣,易于幼兒接受理解,通過怎樣的操作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已成為很多教育者思考探索的問題。下面我結合在數學競賽中的教學實踐活動“快樂時間”,探索數學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數學游戲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在“快樂數學”活動中,我運用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讓幼兒說說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并通過“說說看看”的游戲要幼兒初步感知整點,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對整點的概念有個感性的認識,在這樣的數學游戲中獲得怎樣才是整點的理性的經驗。只有經歷過才能真正理解含義,我相信,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游戲后,每當幼兒再去看他喜歡的動畫片時肯定會興高采烈地告訴爸爸媽媽現在是幾點整,或是當時鐘在幾點整時會準時打開電視機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數學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也需要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做個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幼兒的世界,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游戲情境,供幼兒學習。這正好也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與學的統(tǒng)一。如以下教學案例,以生活化的游戲活動認識整點,就是很好的應用。
教師:“小朋友猜猜,老師平時最喜歡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教師播放《新聞聯播》的視頻。教師:“我最喜歡看《新聞聯播》,它是幾點播放的呢?”這時出示鐘面7點整。然后緊接著說:“你最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你知道它是幾點播放的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鐘面時間的整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看時鐘分針與時針的位置,在“說說看看”的游戲中得出結論,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是幾就是幾點整。
二、在數學游戲的操作中玩出數學經驗
有這樣一則教學案例:在幼兒已認識整點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活動——開火車。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玩一玩‘開火車的游戲。”屏幕出示蘭州火車站的情境圖。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現在我們來到了蘭州火車站,火車站里有4列火車,分別開往不同的地方。這一列開往烏魯木齊,這一列開往北京,還有一列開往上海,最后一列開往鄭州,我說“開往北京的火車馬上就要出發(fā)了”,大家就一起拍手問“火車火車幾時開”,開往南京方向的火車上的乘客就看著屏幕上的鐘面回答幾點整開。會玩嗎?我們來試一試。
教師:“各位乘客請注意,開往上海方向的列車馬上就要出發(fā)了。”幼兒:“火車火車幾時開?”表示上海方向列車的幼兒根據屏幕上的時鐘說出幾點整。
在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開火車”的游戲活動鞏固了認識整點的方法。在實踐中,由于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提醒幼兒看時鐘,如當3點整時,我們會提醒幼兒說“分鐘指到12了,現在是幾點呀,我們該上課了”等。因此,“開火車”游戲對幼兒來說就顯得過于簡單,而過于簡單或過于困難的游戲都會對幼兒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設計符合教學目標的適度、適量的數學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玩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經驗。
1.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游戲。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時刻注重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游戲的設計時,也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考慮幼兒的現實世界,來進行數學教學。
2.探索多樣化的數學游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多樣性的數學游戲,在操作中激發(fā)幼兒去挑戰(zhàn),讓幼兒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認識整點及學會整點的記錄方式后,玩“找朋友”的游戲。教師給每名幼兒準備一張卡片,卡片上有兩種表示時間的方式,一種是時鐘,另外一種是時間記錄表。
教師:“我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時間卡片,等會兒請你看好時間卡片后去找和你的卡片表示一個時間的好朋友,找到后,兩個好朋友抱一抱,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直到音樂結束,兩個好朋友面對面擺好造型,說明你已經找到朋友了。清楚了嗎?出發(fā)!”
……
音樂停,小朋友擺好造型??墒怯幸粋€幼兒找不到朋友了。教師:“你怎么啦?”幼兒:“我找不到這張卡片的朋友。”教師:“呀!你這張卡片好奇怪,它不是我們剛剛學的幾時整,所以它找不到好朋友。小朋友們,它表示幾點呀?原來,除了我們今天學的整點,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就需要小朋友們平時多關注鐘表,了解時間,并要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那么,最后我們一起下去和你的好朋友做游戲,分享快樂時間吧!”
在以上案例中,我運用了“找朋友”的游戲讓幼兒主動去尋找與自己表示同一時間的朋友,并與朋友玩游戲,他們都很積極地去找朋友,但是其中一名幼兒找不到朋友,為什么呢?這就需要幼兒在課后自己去探索,也給認識半點做了鋪墊。這樣的游戲活動很自然地實現了教學目標,鞏固了整點與整點的記錄方式,并使兩者相統(tǒng)一。
三、數學活動游戲化應注意的問題
在數學游戲前,教師對材料的投放也應注意以下幾點:(1)提供的游戲材料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2)提供的游戲材料應具有探索性;(3)提供不同的游戲材料,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能力要求自主選擇,獲得成功。
結合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幼兒園教學只有將教、學、做統(tǒng)一,才能讓幼兒在數學游戲的操作活動中獲得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在邊玩邊學中真正體現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