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楊
俯首、屏氣、凝神,右手握刀,左手推行,這樣的動作,陳義時已做了半個世紀。從14歲的少年,到68歲的老者,當(dāng)年那個從揚州高旻寺里走出來的小學(xué)徒,現(xiàn)在已是雕版印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與半公里外前門大柵欄的嘈雜擾攘不同,夏日午后的楊梅竹斜街飄蕩著靜謐悠閑的味道。這條自東北向西南傾斜的狹窄街道,曾坐落著清代大學(xué)士梁詩正的宅邸、沈從文客居北京時落腳的酉西會館,也曾是聚集著民國七大書局的“書局一條街”。
如今的楊梅竹斜街兩側(cè),已被低矮密集的大雜院所占據(jù),從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建筑屈指可數(shù),設(shè)計師姜尋開設(shè)的“模范書局”便位于其中。這是一座采用中西結(jié)合建筑風(fēng)格的兩層小樓,大門兩側(cè)帶有方形壁柱,兩側(cè)設(shè)平窗,頂層豎著刻有傳統(tǒng)雕花紋樣的女兒墻。撫摸著老樓質(zhì)樸的磚石墻體,似乎隱約還能觸摸到那些逝去的老時光。
走進書局小院,就像置身于一個小型博物館。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線裝書、老物件和文創(chuàng)品之中,零散地擺放著許多其貌不揚的古籍雕版,這些雕版色澤烏黑,質(zhì)地堅硬,有些甚至已殘破開裂,卻絲毫不影響姜尋把它們視若珍寶。這樣的古籍雕版,姜尋收藏了3萬多塊。3年前,姜尋與國家圖書館合作開設(shè)的文津雕版博物館因合約到期而關(guān)閉,所有的雕版都不得不轉(zhuǎn)移到郊區(qū)倉庫和地下室里。
對姜尋來說,喜愛雕版始于兒時的機緣?!拔腋赣H喜歡書法,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收藏過戲曲版的木刻雕版,刻的是民間唱本的一組插圖。”年幼的姜尋對這些像連環(huán)畫似的“木頭”有著本能的喜愛。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壁畫系念碩士時,姜尋便開始鉆研和系統(tǒng)地收集雕版。“當(dāng)你真正看到一張老雕版,里面全是歲月的痕跡,從雕版上的磨損,你能感受到時間的力量?!?/p>
2000年左右,一位古董商突然給姜尋打電話,說收到了一塊大型佛經(jīng)版。正在外地出差的姜尋趕回后,卻被告知已被人買走,只留下一張模糊的雕版照片?!斑@是一塊高90.5厘米、寬55厘米的明萬歷雕版《五臺山佛教印刷版》,一面刻‘婆羅寶樹之圖,另一面刻‘西圣境九品往生圖?!逼涞窆ぶ?,讓姜尋懊悔不已。4年后,姜尋的朋友在一次私人宴會上偶然看到一塊精美雕版,便拍成照片發(fā)給視雕版如命的姜尋。姜尋一看,這正是當(dāng)年那塊失之交臂的佛經(jīng)版!最終,姜尋以高價購回此版,并為它制作了可旋轉(zhuǎn)的木架,珍而重之地擺放在工作室里。
但姜尋最愛的雕版則是南宋周密的《草窗韻語》,甚至到了“著魔”的地步。民國時期,宋版《草窗韻語》被發(fā)掘,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與浙江南潯大絲綢商人蔣汝藻爭買這套書,最終被蔣汝藻以1500大洋的昂貴價格買下。這部孤本的宋版書曾被沈曾植稱為“妖書”,所見之人,無不贊嘆其刻書之奇秀,紙墨之鮮明。也因為這套書,蔣汝藻把自家藏書樓改名為“密韻樓”,并請人仿宋刻原意重新翻刻一套雕版,出版了《密韻樓七種》,藍印數(shù)十本,傳世極少。但蔣汝藻破產(chǎn)后,很多善本和珍寶都抵押給銀行,而宋版《草窗韻語》也隨之失蹤成謎。
尋覓蔣汝藻仿宋版雕版,便成為姜尋多年的心愿?!盀榱耸正R這套雕版,我從拍賣會、私人藏家甚至是雕版販子的手里,一張張地收?!陛氜D(zhuǎn)數(shù)年,姜尋終于把這批雕版收入囊中。為了紀念,他甚至給剛剛誕生的女兒取名“語”。歷經(jīng)歲月的雕版已經(jīng)殘破不堪,姜尋便想按照民國時蔣汝藻影印出來的版本,重新找工匠刊刻恢復(fù)。但讓姜尋沒想到的是,找人的難度并不亞于收集,他多方打聽卻始終未能找到堪當(dāng)此重任的手藝人。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輾轉(zhuǎn)聽說了揚州陳義時的名字。
慕名而來的姜尋尋訪至揚州杭集陳莊,正值盛夏六月的田間地頭上披著生機盎然的綠意。陳義時家40多年的老宅翻修過,卻仍然保留著揚州傳統(tǒng)民宿的青磚瓦墻。這還是陳義時結(jié)婚時蓋的兩進瓦房,但年輕時一直在揚州城里工作的他很少住在這里,直到退休后,才與老伴在種滿了盆景的恬靜老宅中休憩下來。距離老宅不遠處,便是陳家當(dāng)年“杭集刻字坊”的舊址,如今早已化作歷史的“塵?!?。
雕版印刷技藝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清朝時揚州的雕版印刷得到空前發(fā)展。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在揚州天寧寺創(chuàng)設(shè)以刊刻內(nèi)府書籍為主的出版機構(gòu)“揚州詩局”,主持刊刻《全唐詩》。全書從繕寫、雕刻到印刷裝幀無不盡善盡美,康熙皇帝朱批稱贊:“刻的書甚好?!惫俑锌逃淼拇笈芄で山吃趽P州繁衍生息,此后數(shù)百年間,揚州涌現(xiàn)了許多高質(zhì)量的民間刻坊,也留存下雕版印刷的全套工藝。其中,尤以位于揚州西郊的杭集鎮(zhèn)為揚州雕版印刷中心,史有“杭集揚幫”之稱。
今年68歲的陳義時出生在杭集雕版世家。早在清光緒年間,陳義時的爺爺陳開良就開辦了杭集鎮(zhèn)最大規(guī)模的雕版印刷作坊,父親陳正春接過衣缽后更是憑借精湛的刻字技藝成為遠近聞名的雕版師,接刻了《四明叢書》、《揚州叢刻》、《暖紅室》等古籍?!翱套址焕锕鈰故旃そ尘陀?0多位,寫樣、刻版、印刷、裝訂各司其職。”在陳義時的記憶中,當(dāng)年的雕版印刷生意很紅火?!安簧倏腿藢3棠矫麖纳虾!⒄憬?,甚至東北趕到杭集來看版訂貨?!?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01/slzk201524slzk20152411-4-l.jpg" style="">
“如果不是日本人來了,整個國家都亂了,雕版行業(yè)或許不會那么快就沒落下來?!标惲x時感慨道。更重要的是,受到現(xiàn)代激光照排印刷技術(shù)的沖擊,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業(yè)開始逐漸萎縮,陳家的刻字坊很快就開不下去了?!爱?dāng)時的南京金陵刻經(jīng)處還在刻經(jīng),便把我父親和杭集一幫人都請了過去。直到1954年破除迷信,金陵刻經(jīng)處也不準做了,我父親才從南京回到揚州老家種地?!苯鹆昕探?jīng)處關(guān)閉后,做雕版的人就更少了,全國統(tǒng)共也就二三十人。
“1961年,揚州古舊書店重刻《揚州叢刻》,因為有些版子缺頁,便請我父親去做雕版修補工作,后來又在高旻寺成立了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倍陜H14歲的陳義時就是在這里開始了跟隨父親學(xué)藝的艱苦時光,成為寺里最小的學(xué)徒?!皩W(xué)藝任務(wù)很重,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刻到夜里十點來鐘眼睛發(fā)糊了才能睡覺?!睆目棠窘z、刻廢樣,到刻筆畫、刻宋字,小小年紀的陳義時很快掌握了雕版刻字的基本技能,能獨立承擔(dān)任務(wù)。
但父親對陳義時的管教卻極為嚴格,不能有絲毫差錯?!拔腋赣H在高旻寺是車間主任,所有雕版都要經(jīng)他手檢查。有位老師傅在刻《西廂記》時忘記刻行間的線條,父親一急起來竟然把人家的版子給摔了。老師傅不服,說‘你兒子刻得跟我也差不多嘛。父親二話不說,走到我旁邊就打了我兩個耳光?!币幌伦颖淮蛎傻年惲x時當(dāng)時根本不知道父親為什么動怒?!案赣H說:‘打你是因為我們陳家的雕版技術(shù)從來沒有被人批評過,你記住,陳家的技術(shù)絕不能讓人說不好!”
6年后,當(dāng)20歲的陳義時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雕版師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暗癜嬗∷⒈涣袨椤呐f,我們從事的行當(dāng)被視為印制黃色書籍,廣陵古籍刻印社也停業(yè)了?!弊钭岅惲x時心疼的是,“家族數(shù)十年來雕刻的老版,和高旻寺藏經(jīng)樓中的大量珍貴老版,都被紅衛(wèi)兵一把火燒了。”所幸中央“內(nèi)參”的一位記者將紅衛(wèi)兵燒古書和雕版的情況向中央反映后,周恩來總理特地打電話到南京,才使得余下20多萬片孤本雕版得以幸免于難。
“文革”十年里,陳義時和父親陳正春再也無緣拿起刻刀,為了維持生計,陳義時改行成為當(dāng)?shù)剡h近聞名的雕花師傅。1978年“文革”結(jié)束后,廣陵古籍刻印社重新恢復(fù),陳正春被請回刻印社,但經(jīng)過十年浩劫,很多刻印社的老人都已經(jīng)不在了。陳義時則趁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開辦了自己的雕花加工廠,經(jīng)濟效益遠遠超過父親在刻印社的54塊錢工資。
回到刻印社后僅僅兩年,年近八旬的父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仍不忘囑咐陳義時“一定要把祖?zhèn)鞯牡癜娼^技傳下去”。而刻印社也希望陳義時回來,很多雕版技術(shù)難題,除了陳義時其他人沒辦法解決。1982年,秉承父命的陳義時回到了廣陵古籍刻印社,直到3年后,才經(jīng)過揚州市人大特批解決了他的戶口和編制問題。此后幾十年間,經(jīng)陳義時和同事們的巧手刻補,《禮記正義??庇洝贰ⅰ肚飞旄濉?、《里堂道聽錄》等一大批歷史古籍文獻得到搶救性保護,瀕臨失傳的饾版印刷技術(shù)得到恢復(fù),傳統(tǒng)古籍雕版印刷的全套工藝在揚州一脈流傳下來。
在陳義時兩進的堂屋里靠墻碼放著高高低低的木材板料,這些在通風(fēng)處靜置陰干的板料即將進行雕版的第一道工序——制版。古時刻書有“災(zāi)梨禍棗”之說,意指梨木與棗木是刻書最為常用的木材。“但實際上,雕版用材從古至今都以不結(jié)果的野生糖梨木為主?!标惲x時告訴本刊,“糖梨木的硬度適中、紋理細膩、質(zhì)地均勻,干濕收縮度不大,具有易于雕刻、耐印率高、吸墨和釋墨性均勻的特點?!?/p>
“很多其他種類的木材無法兼顧這些特點。比如紅木,雖然硬度高但木質(zhì)有細小孔縫,雕刻很細的筆畫和線條時容易脫落。比如楠木,紋路比較粗,雕大型畫版和大型字尚可,但雕小字就不行了。又比如硬度更強、紋路更細的小葉黃楊,由于它的價格太高,不可能用來大量雕版,且小葉黃楊樹徑細小,通常只能做小面積的版面。”陳義時細細解釋,綜合考量下來,糖梨木是最佳之選,“過去還講究挑選向陽生長、結(jié)疤少、絲紋順的糖梨木,但現(xiàn)在的糖梨木越來越少,這種木料除了雕版之外幾無其他用處,導(dǎo)致糖梨木的生長范圍越來越小,往往要等上好長時間才能找到一棵,幾乎沒有挑選余地?!?/p>
糖梨木的缺點是含糖量較高,容易生蟲,因此剛買回來的糖梨樹在鋸板分割后要泡入清水池中浸漚。“浸漚需從夏天開始,利用陽光的溫度和水的作用把板材中的糖分漚出來,時間一長,清水表面便漂浮著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糖分。漚的時間越長,板材里的糖分吐得越干凈。通常要經(jīng)過六七個月的浸漚,夏天的板材得到年底才能用?!标惲x時說,“浸漚的關(guān)鍵是不能離開水,也無需換水。換水時涼氣入侵,對板材反而不利?!?/p>
浸漚過后的板材要堆在通風(fēng)的室內(nèi)陰干。陳義時強調(diào):“千萬不能太陽直射,否則板材容易炸開?!碧梦堇锶舾蓧K尾端裂開的板材就是不慎直射所致。陰干一個月后,將徹底干燥的板材根據(jù)書稿或圖樣大小裁切,經(jīng)過刨平和刮板后便可以付刻了。
寫樣為雕版的第二道工序,由擅長書法者將原稿謄寫在極薄極細的毛太紙上。“寫樣的字看上去千篇一律,細究卻有無窮變化。以最常用的宋體為例,正方形的‘老宋、略長的‘仿宋、更長的‘長宋都不一樣。哪怕是一個點,也有站點、睡點、瓜子點之分,可以說失之毫厘,就差之千里。”將經(jīng)過校對的寫樣,細心反貼在木版上,待干燥后手工打磨至透明,字和線條便透過紙背漸漸顯露出來。如果再上一層油,整個版面就清晰地顯露在眼前,第三步上樣便完成了。
接下來開始刻版,陳義時坐在書桌前,身體微微前傾,右手半握拳握緊刻刀,左手四指并攏固定版面,大拇指推行?!拔覀兊癜嫘袃?nèi)將刻刀稱為拳刀,握刀如握拳,手上功夫就全在這一把拳刀上了。”在陳義時看來,刻字并不是簡單的依葫蘆畫瓢,那樣刻出來的只是“死字”“呆字”,要懂筆意,知章法。民間有歌訣云:“橫平豎直,點似瓜子,撇如刀,鉤如皂刺,捺如鍬?!边@六類筆畫細細拆分后,卻有幾十種變化?!氨热纭淖郑c從左到右分別叫腰子點、瓜子點、兔眼點。又比如‘三點水,自上而下分別是站點、睡點、八字點?!痹陉惲x時的經(jīng)驗里,古體“郁”字中方框包涵四點的筆畫最為難刻,稍不留意就容易刻掉。
筆畫的凸顯要靠精確的刀法來實現(xiàn)?!胺サ兑欤蓛衾?,挑刀要準,不偏毫厘?!敝灰婈惲x時手握拳刀沿著所有筆畫的橫下伐刀,沿墨跡過橫一刀,然后從右往左沿著撇、捺、豎、點的左面各走一刀,再將每字的左邊空白部分全部刻掉。接著,他將書版倒置,據(jù)伐刀所刻刀痕和每字特征,自右往左、由上往下將伐刀周圍的刻線和實刻刀痕二線之間的空白木面用拳刀挑去。筆畫挑成后,再用圓口鑿以木槌輕敲柄尾,將行格間所余的空白木質(zhì)鏟去。這時,一個個挺拔秀麗的文字就神奇地凸顯在版面之上。
如果是雕刻圖畫,難度則更大?!氨热缈倘宋锏难凵?,木紋是橫絲,你要把這塊挑出來,變豎絲重新填入,這樣印刷出來的效果顯得眼眸特別黑,才傳神有靈氣。”陳義時強調(diào),“人物的臉形、手形包括手指的動作,線條一定要流暢。”
如此細密的功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根據(jù)字體和大小的不同,陳義時一天能刻幾十字到100多字不等,刻圖則要耗費更長時間?!俺霭嬉槐?00頁的書,用機器不到一天就能印完,但手工雕版刻印則需要一兩年?!币惶住独锾玫缆犱洝?,陳義時花了20年的時間才完成??v然費時、費力、費心,但在陳義時看來,口傳心授的手上慢功夫中蘊藏的靈氣,正是雕版的精妙之所在。
修整好的雕版在開印前需去掉底樣紙衣,將版面噴水或浸泡,等糨糊泡開后用毛刷在版面上順著筆畫橫向輕掃,去除殘留纖維,再用開水浸泡,洗掉植物油或殘留樹脂,等版面稍干就可以開始“打紅樣”了。“對于刻印的書籍而言,除了墨印本之外,還有紅印及藍印本?!标惲x時解釋道,“過去刊刻,紅印本是用于第一遍校對,藍印本則是用于二校,二校完全沒有問題,才開始大批量墨印。這個次序不能亂,因為印完紅印本之后再刷藍墨,紅的就再也印不了了。所以以前紅印本在市面上極為稀少,現(xiàn)在很多人反倒覺得珍貴?!?/p>
陳義時使用的印刷工具是自制的棕帚和棕擦?!坝米貦皹淦ぴ贫傻淖刂銓τ谒⑸珌碚f最為理想,它上色時自然形成的刷痕,能使印出的色塊具有透氣的美感。而用長方形木塊和棕櫚樹皮捆扎而成的棕擦,用來擦印紙背可使表面平滑,防止因摩擦力過大蹭傷紙張?!庇∷r,左手持棕帚將顏色打勻,均勻涂刷在印版上,右手揭好將印紙張的一角,待上色結(jié)束,右手以最快速度將紙張拿起,在印版上方交與左手,雙手自然放下,紙張隨即落在印版上。右手持棕擦擦過版面,線條精細處輕擦,粗壯處重擦,數(shù)秒之內(nèi),字跡便力透紙背。
紙墨的馨香慢慢飄散在屋子里。印刷使用的水溶性松煙墨,是多年前從江西景德鎮(zhèn)瓷窯煙囪壁上刮下來的松煙灰,研細去除雜物后加入面粉入鍋蒸,再加適量牛骨膠、醋、燒酒、煙絲等秘方制成膏狀,埋入窖中密封發(fā)酵,存放三冬四夏后,墨色如漆,毫不走油,愈久彌香。陳義時驕傲地說:“雕版刻出來的版面,用松煙墨和手工宣紙印刷出來,即使存放千年也沒問題?!?/p>
與雕版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陳義時接下了姜尋的《草窗韻語》雕版刻制。一般的雕版,大小如同正常的書頁,而《草窗韻語》巨幅雕版則由進口楠木拼接而成,給雕刻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平時只要坐在桌前就能雕刻,而為了完成這幅作品,陳義時整個人必須趴在雕版上雕刻?!傲Χ扔绕潆y以掌握,因為雕版面積大,雕刻出來的字深度達到3~4厘米,而拳刀的刀刃長度不過1.5厘米,所以要用上很多雕花和雕版相結(jié)合的技巧?!比缃?,這幅長1.8米、寬1.3米仿刻密韻樓本《草窗韻語》卷一首頁的整幅雕版拓片,仍然掛在姜尋工作室最醒目的地方。“刊刻精良,與原刻不差分毫,可傳其神韻?!苯獙べ潎@道。
即使有姜尋這樣的雕版收藏者,但雕版印刷正在沒落卻是不爭的事實。為了讓雕版這門技藝傳承下去,陳義時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古訓(xùn),將雕版技藝傳給了女兒陳美琪。“我女兒上學(xué)時,成績非常優(yōu)秀,就因為我的收入太少,連70塊錢的借讀費都交不起,初中畢業(yè)只能輟學(xué),跟著她哥哥一起進了玉器廠工作?!标惲x時曾經(jīng)勸說兒子繼承雕版技藝,但兒子堅持要做收入更高的玉雕行業(yè)。耐不住父親的軟磨硬泡,女兒陳美琪便成為陳家雕版印刷第四代傳人。
“干雕版印刷這行就不可能指望靠它發(fā)財?!笔聦嵣显缭?978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陳義時就帶過六七個徒弟,卻因為編制問題無法解決,幾個徒弟都改了行。此后,陳義時又斷斷續(xù)續(xù)帶過一些徒弟,但能堅守至今的寥寥無幾。2009年,揚州雕版印刷技藝申請“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功后,慕名而來拜師學(xué)藝的人又多了起來?!暗F(xiàn)實的問題是,即使年輕人對這一行感興趣,微薄的收入也難以讓他們持續(xù)多年埋頭苦雕?!标惷犁鲗Φ癜娴膫鞒蓄H為感觸。
每一種存續(xù)的技藝都要跟時代磨合,經(jīng)歷陣痛,方得重生。在收藏雕版的同時,設(shè)計師出身的姜尋也一直在嘗試創(chuàng)新。他請來陳義時的徒弟,在工作室“煮雨山房”里進行雕版刻印和線裝裝訂。工作室最新推出的作品是諾貝爾博物館委托刻印的文學(xué)獎獲得者莫言先生的小說《大風(fēng)》?!斑@套限量版的線裝宣紙本小說,從創(chuàng)意到完工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字體全部選用南宋木刻本《草窗韻語》里的字體,以汪六吉手工宣紙印刷,全球共計274部,中國只有50部在銷售?!庇媒獙さ脑拋碚f,在這個文化復(fù)興的年代,他期望全手工的線裝書能成為可以收藏的奢侈品。
作為雕版印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陳義時肩上的責(zé)任更重。即將付印的史上最大雕版《運河吟》是揚州城慶2500周年獻禮之作,也是陳義時不斷嘗試用傳統(tǒng)工藝做現(xiàn)代內(nèi)容的新作。站在這幅長2.5米、寬0.6米的巨大雕版面前,一條運河浩浩蕩蕩在揚州古城之中穿行而過,串聯(lián)起20多處運河景點。遠處,是蔥郁盎然的七河八島、雄偉壯觀的潤揚大橋,近處,是佛法莊嚴的文峰塔和文氣斐然的吳道臺宅第。
為了雕刻這幅史上最大單幅作品,年近70歲的陳義時每天站在雕版前雕刻七八個小時。為了最大限度保留原畫的美感,他將整幅畫面采用陽刻的方式進行雕刻,時間用了整整半年。無論是體力還是技藝,這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如今,《運河吟》已然雕成,只待付印。撫摸著右手大拇指上的老繭,陳義時微微瞇起了眼,現(xiàn)在的他最掛牽的是,是否還有更多年輕人愿意為這門技藝磨出幾十年的老繭。
左、上圖:北京“煮雨山房”工作室里,年輕的雕版師傅正在刻版
傳統(tǒng)雕版技藝所使用的工具種類繁多,拳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