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耿華娟(1990-),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研究生在讀,寧夏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論。
摘要:教育對人更方面的塑造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心智還不成熟,各方面都有待發(fā)展的學生來說?,F(xiàn)在,學生學習是為了考入最好的學校,認為考入好學校就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教育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的,顯然現(xiàn)在的教育并沒有盡到它的職責。
關(guān)鍵詞:學校;教育;反思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3-0274-01
一、學校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競爭的教育
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快樂的人,所以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應該是快樂的”。你有一個蘋果,他有一個梨,如果相互分享就可以感受到既吃到蘋果又吃到梨的快樂。學習也應該如此,可是,競爭性的教育讓學生之間互相講個錯題,分享自己學習方法都成了奢望。學生之間相互競爭本該無可厚非,也是學生進取心的一種表現(xiàn),可是,一定要這么極端嗎?這真的是學生需要的嗎?這樣的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他們的社會情感又會是什么樣的呢?在這個全球化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更需要我們存在競爭意識,可是,我們所追求的競爭似乎有所偏頗,尤其是教育上的競爭。異化了的教育就像一頭魔獸,吞噬著我們的學生,也吞噬我們的老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lǐng)導者,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與教師的教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競爭不止存在學生之間,還存在教師之間,也許教師之間存在競爭是合理的,本意是想通過競爭可以優(yōu)化教師教學,使教師自身的教學得到提高,可是,往往卻產(chǎn)生了很多負面的衍生物,單純的知識教學,死記硬背的記憶模式,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shù),讓學生每天背負沉重的壓力。其實,學生就像是一根細小的蘆葦管,教師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那在另一端流出的也決不會是甘甜的。
二、學校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功利的教育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教給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謀取生存和財富的手段。這種功利性的教育也存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學習,灌輸給學生只有學習好才能生活的好的觀念,所以,讓學生拼命的學習,考入最好的學校,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視若不見,對于不良表現(xiàn)往往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大加斥責,甚至以羞辱的方式來打擊學生,這給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學生來說,很可能會在精神上、心理上留下陰影。
學生變成今天這樣全怪教師嗎?教師也覺得委屈,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卻換來的這樣的結(jié)果。其實,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定一個人的最重要的部分的情況下,教師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來使學生取得高分。結(jié)果除了對學生心理和精神的傷害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習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學習了電壓、功率,卻不知道它們的實際意義;學習了壓強與接觸面積的知識卻不明白,殘疾人專用道的設計意圖。讓人覺得可惜又無奈。理論知識掌握的再精準,可是卻無法與實際相結(jié)合,那也是只學習了一些皮毛。又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改進、創(chuàng)新呢?顯然,我們的教育存在缺失。
三、學校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控制的教育
因為我喜歡你這樣,所以你必須這樣,這就是控制教育的“精髓”。老師喜歡你這樣學習,喜歡你用這種方式,喜歡你考高成績,學生就必須這樣做,不聽從指揮就不是好學生,還可能被老師冠以“智商低”、“多動癥”、“精神病”等等。學生真的應該完全聽從于教師嗎?“聽話”的學生就是好學生?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之處。
相反,教師聽從于學校的領(lǐng)導,學校聽從于地方上的領(lǐng)導,地方聽從國家的領(lǐng)導,這都是確保教育可以正常實施的前提,可是,該“聽話”的人聽話了嗎?部分學校為了提高知名度,提高學校招生的人數(shù),加大力度提高學生的成績。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不準亂收費、私自訂閱各種輔導材料。讓學生減負,快樂學習,主動學習??捎袔姿鶎W校做到了呢?這樣的學校往往又被其它學校排擠,成績不高,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這樣的學校,長此以往,還被冠名“亂校”“二等學?!保黄缫?。試問還有哪所學校愿意背此“罵名”呢!
那可以強行實施,加大檢查力度,確保教育質(zhì)量。可是,有句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聰明的學校領(lǐng)導總會有辦法,在不耽誤檢查的同時讓學生繼續(xù)奮斗在題海里。上級領(lǐng)導來檢查,老師會教學生們要怎樣說,說沒有額外的輔導材料,不會加課,每天適量作業(yè),都是合理的安排。或許會詫異,為什么學生會如此聽話的按學校的安排來說,因為他們是從小就培養(yǎng)的“聽話”學生??刂频慕逃嵌嗝吹娜婺?!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學生,怎么發(fā)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呢?這豈不成了教育的悲哀。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充滿思想的勞動是快樂的;學習的本質(zhì)是快樂的,凡是引起人們痛苦的勞動,都不是學習。這是學習的真諦!學生是新一代的力量,是祖國的希望,教師作為學生的領(lǐng)導者,應該做到“聞道在先”、“術(shù)有專攻”,并懂得教育規(guī)律,掌握教育原理,能自覺地按照教育目的的從事教育工作,使學生的發(fā)展少走彎路,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也應該是老師善教、學生樂學。所以,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洗刷不掉的。教育的最高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在通過知識教學獲得意志自由,獲得道德??吹轿覀兩磉吤刻彀l(fā)生的事,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道德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進而,我們的教育又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缺失呢?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的問題,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富英.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shù)學學習過程評價的探究[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3.
[2]吳維宇.新課程學生學業(yè)評價的理論與實施[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丁朝蓬.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