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麗靜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如果要造就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完成?!贝送?,他還提到“年輕人必須接受公共教育,因此學校是必須的?!彪m然在夸美紐斯看來,學校并不完善,需要進一步改革,但學校教育,特別是班級教學、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途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什么樣的一堂課才是好課呢?筆者結合自己幾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淺談如何上一堂有效英語課。
首先,我們得確定什么是有效英語課堂?根據(jù)斯萊文的有效教學的QAIT模式,即質量(Quality),適宜性(Appropriateness),激勵(Incentive)和時間(Time)四個因素,結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有效課堂要求教師在一段時間的基礎教學后,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技能,并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為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效課堂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就能實現(xiàn)目標的,在于每節(jié)課都要用心去教。
一、從教師方面來說,主要還是抓住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
1.課前備課。在課前備課階段,教師一定要明確教學大綱和培養(yǎng)目標。就是既要仔細研讀教材,明確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也要了解學生水平和特點,思考合理的教學方法,設計科學的教學活動,確定“有用”且“有趣”的教學內容,方能吸引各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在備課這階段,筆者重點強調“課堂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是過于簡單,諸如“Yes”、“No”之類的提問,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是提問超出普通學生能力范圍,問題過難,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對象,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甚至可以列出每節(jié)課的提問,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
2.課中教學。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何,更多的取決于課堂上老師的表現(xiàn)。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功能依然不可忽視,教師是課堂的服務者,指導者也是啟發(fā)者,管理者。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融入課堂,要求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課堂監(jiān)管能力。教師除了能夠開展教學活動,更要觀察學生的反應,合理作出調整,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主動學習,積極思考。
3.課后反思。事實上,不管教師如何殫精竭慮地去備課,上課,每堂課多少都會留有些許缺憾,幾多瑕疵。所以課后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腦海里回顧一下一節(jié)課的亮點和不足,亮點要積累,不足要加以改進。還要從學生角度來考察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雖然不能對于每節(jié)課都采取測試來獲取反饋,卻可以從學生口中得到反饋。例如,筆者會不定期去找?guī)孜粚W生來談心,詢問他們是否跟得上每節(jié)課,教學難度、教學進度是否適合他們,能否消化吸收。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不是教師單方面決定的,學生是否掌握知識才是真正的衡量標準。所以,我還采取階段性測驗來針對性地了解教學效果,從而找出問題所在,不斷改進。為了上好一堂課,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做到以上三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最后還有一個方面值得注意,特別是青年教師。那就是自己也要像學生一樣,也要每天學習。為了上好一堂課,很多時候我們更加關注教師怎么做,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要求。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意味著對于上好一節(jié)課,學生沒有責任和義務。
二、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來引導學生
1.課前預習。很多學生課前什么準備都不做,上課時目標不明確,在課堂上進入狀態(tài)比較慢,從而導致學生興趣不大,學習效率不高。斯萊文指出,“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先前知識或技能,或缺乏學習的動機,或缺乏足夠的學習時間,則不管教學質量有多高,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睂W生只有課前預習學習內容,培養(yǎng)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帶著問題進課堂,才能有的放矢,達到有效課堂。
2.課中互動??v觀現(xiàn)在的英語課堂,尤其是高中英語課堂,只能用“沉悶”兩個字來形容。對于提問和小組活動,很多學生不喜思考,不喜參與,因此整節(jié)課就變成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在唱著獨角戲。但英語是一門語言的課堂教學,若只聽不說,學生學的只是“啞巴英語”。新課標英語要求學生要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用英語恰當?shù)乇磉_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把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良好的師生、生生對話機制,這才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力保證。
3.課后復習。很多學生成績不突出,主要原因是課后不能及時復習學習的內容,即使課堂上明白了,一段時間后就會忘記。所以課后學生一定要完成教師布置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學生可以課后進行單詞默寫,作文背誦,記錄好題好句子,還可以總結錯題,錯句子等來復習。日復一日,學生養(yǎng)成習慣,自然生成自主復習,溫故知新的能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在課堂教學內容處理完之后,留下兩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對于每節(jié)課的接受情況,只有學生自己最清楚,他們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每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自己的重難點總結,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網”。另外經驗證明:學生對于當堂復習,記憶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一堂課的好壞,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各自發(fā)揮作用,形成良好的對話機制,從而做到教學相長,形成生態(tài)課堂。雖然每堂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依然應該努力從一堂課做起,從而努力上好一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