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等
摘 要 2014年,貴州省余慶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在松煙鎮(zhèn)友禮村開展了氮肥施用量對雜交玉米新品種新中玉801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初步表明,玉米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數量后,增幅減緩。各處理均與對照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以667 m2施45 kg尿素的667 m2產量最高,比對照產量高228.6 kg,增產率46.49%,其次為667 m2施50 kg尿素,比對照增產45.68%,增產幅度最小的是667 m2施15 kg尿素的,比對照增產31.76%。根據試驗產量結果和田間玉米植株長勢,在生產上建議667 m2施尿素35~50 kg為宜,667 m2產量可達700 kg以上。
關鍵詞 氮肥施用量;雜交玉米;新中玉801;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6-053-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710.1135.02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7/10 11:35:00
新中玉801為成都健禾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于2005年用自育自交系GH35作母本、自育自交系HL940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的雜交玉米新品種,2011年通過貴州審定[1]。該品種因具有幼苗長勢強,上位穗上葉與莖夾角大,耐密植,果穗大,植株矮健,根系發(fā)達,抗倒、抗病、抗旱能力強,適應性廣,產量高等特點[2],逐漸成為了貴州省余慶縣玉米種植主推品種之一。但農戶只知道品種好,對品種增產潛力及增產點不清楚,在生產上不知道怎樣進行合理耕種管理才能獲得更高產量和效益。2014年,余慶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在松煙鎮(zhèn)友禮村開展了氮肥施用量對雜交玉米新品種新中玉801產量的影響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基本情況
試驗落實在余慶縣松煙鎮(zhèn)友禮村火炭組殷華態(tài)責任地內,海拔870 m,土壤為黃壤,肥力中上等,地塊呈矩形,面積1300 m2。
1.2 試驗品種及其來源
試驗玉米品種為新中玉801,由遵義農之本種植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9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5 m×4 m),667 m2栽3750株(50~83.33 cm×26.67 cm),小區(qū)起3壟栽112株(4行栽19窩、2行栽18窩)。小區(qū)起步行退41.67 cm,窩退10~23.33 cm(18窩退23.33 cm、19窩退10 cm)。試驗處理:1:尿素15 kg/667 m2,2:20 kg/667 m2,3:25 kg/667 m2,4:30 kg/667 m2,5:35 kg/667 m2,6:40 kg/667 m2,7:45 kg/667 m2,8:50 kg/667 m2,CK:不施尿素。農家肥2000 kg/667 m2、鉀肥20 kg/667 m2全部作基肥施用。
施肥比例:基肥、追肥、穗肥、粒肥比例為2∶2∶5∶1。
施肥時期:移栽時或起壟時施基肥,5葉期施追肥,大喇叭口期施穗肥,抽雄吐絲期施粒肥。
1.4 試驗過程
4月1日播種,4月8出苗,4月8日起壟施底肥覆膜,4月14日破膜移栽,4月25日施追肥,6月16日大喇叭口期施穗肥,7月14日施粒肥,8月24日成熟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從表1可見,試驗在667 m2栽3750株密度下,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的量后,增幅減緩。667 m2施45 kg尿素時產量最高,比對照產量高228.5 kg,增產率46.49%;其次是667 m2施50 kg尿素,比對照產量高224.6 kg,增產率45.68%;增產幅度最小的是667 m2施15 kg尿素,比對照產量高156.15 kg,增產率31.76%。
經方差分析,重復間F=0.630F0.01(3.890),表明處理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測驗結果(表2)表明,產量差異性全部處理均與對照達極顯著差異水平,其中667 m2施35~50 kg處理產量差異不顯著,產量均達700 kg上,但施45~50 kg處理產量與施15~25 kg處理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施35~40 kg處理產量與施15~25 kg處理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與施30 kg處理產量差異不顯著,施15~25 kg處理產量差異不顯著。
2.2 經濟性狀
從經濟性狀表(表3)看出,在相同種植密度下氮肥施用量對株高影響不大,但均比對照高,其中處理8最高,比對照高23.6 cm,其次為處理4, 7,比對照高15.3 cm,其余在258.7~245.7 cm,比對照高15~2 cm;穗位高以處理6最高,比對照高11.7 cm,其次為處理8,比對照高9.3 cm,其余在105.7~110.0 cm,比對照高3.7~8 cm;穗行數以處理8最高,比對照多2.3行,其次處理7,比對照多2.1行,其余在18.4~16.8行,比對照多0.2~1.9行;行粒數以處理7最多,比對照多6.5粒,其次為處理8,比對照多5.7粒,其余在29~32.2粒,比對照多1.5~4.7粒;穗長以處理4最長,比對照長0.2 cm,其次為處理7和對照,處理3最短,比對照短1.8 cm,其余在18.2~17.4 cm,比對照短0.4~1.2 cm;穗粗以處理8最粗,比對照粗0.9 cm,其次為處理4, 7,比對照粗0.8 cm,其余在5.9~5.4 cm,比對照粗0.2~0.7 cm,對照最細;禿頂長以處理4最長,比對照長0.84 cm,其次為處理3,比對照長0.68 cm,其余在1.64~1.05 cm,比對照長0.16~-0.43 cm,處理8最短,比對照短0.54 cm;千粒重以處理3最重,比對照重16.9 g,其次為處理2,比對照重10.5 g,其余在351.2~344.5 g,比對照重2.5~9.2 g,處理6最輕,比對照輕7 g。
2.3 生育期
從生育期記載表(表4)看出,氮肥施用量對生育期影響不大,造成2014年玉米全生育期偏長的原因在于前期長期持續(xù)低溫多雨、寡日照。氮肥施用量越大的生育期越偏長,處理7, 8達149 d,處理5, 6達148 d,處理3, 4為147 d,處理1, 2為146 d, CK最短、為143 d。
2.4 綠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變化
從表5可以看出,綠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隨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增加,8葉期綠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變化不大,說明土壤肥力水平高或基肥施用足,能滿足玉米前期生長需要。但隨著葉齡的增加,玉米植株從土壤中吸收營養(yǎng)量加大,未施肥和施肥量少的處理由于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長出現不同程度的脫肥癥狀,后期甚至出現早衰現象,施肥量大的由于土壤肥力充足,植株吸收營養(yǎng)充分,葉片保持較大的綠葉面積和較高葉面積指數。
3 小結
(1)本試驗初步表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雜交玉米新品種新中玉801的產量也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增幅減緩,甚至會出現下降趨勢。試驗以667 m2施尿素35~50 kg的產量較高,667 m2產量可達700 kg以上。
(2)起壟覆膜移栽比露地栽培玉米長勢好、產量高。主要原因在于地膜能提高地溫,促進玉米前期健壯生長和在玉米生育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能減輕旱情和降低洪澇災害影響,從而有利于后期產量的提高。
(3)從生育期、各時期綠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來看,氮肥施用量越大,綠葉面積越大、葉面積指數越高,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效能越強,玉米產量越高。尤其后期植株呈現青桿成熟,生育期延長,同時葉片功能葉壽命延長,提高了葉片光合效能,增加了干物質積累,提高了產量。
參考文獻:
[1] 農博網.貴州審定玉米品種――新中玉801[EB/OL].http://zhongye.aweb.com.cn/2011/0803/150647590.shtml,2011-08-03.
[2] 商勝東,鄒志瓊,雍濤.雜交玉米新品種新中玉801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3):148-15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