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
在討論當代女性藝術,尋找女性藝術的未來發(fā)展的研究過程中,筆者首先從中國文學史中得到一些發(fā)現(xiàn),從古至今,女性觀從未湮沒于整個中國文化史當中,因此,筆者認為,可以中國文學作品作為一個開始,來追溯女性觀或女性意識的嬗變,這對研究中國女性藝術有著追根溯源的意義。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男尊女卑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流傳了上千年。由男性編寫的文化史,即是作為陪襯,女性也很難側身其間。這就是女性面臨的尷尬事實。但是,在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圍中,17世紀中國清代小說《紅樓夢》對女性意識強烈的表現(xiàn)和對女性問題的思考,反應清代以來個性解放發(fā)展起來的女性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塑造許多慧質靈心的女性,她們自由獨立、個性鮮明。而同時期充滿詩性幻想的《鏡花緣》更是將女性觀發(fā)揮至極。李汝珍在“男女應該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等”上面做了大膽的設想,甚至在《女兒國》一節(jié)中讓男人(唐敖)嘗到了纏足的痛苦滋味,給了將纏足意淫的男性們當頭一棒。因此,胡適認為李汝珍是第一個提出婦女問題的人。這些活色生香的形象都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中先覺女子們的生活面貌,她們用敏感纖細、富于靈性和才華的心靈感知著生命的美好,引人神馳心往,從書中傳遞出進步的女性觀。
以上是筆者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發(fā)掘的早期女性意識,這些作品由于是男性作者所寫,不難看出,男性們雖同情女性,關注女性,但是他們終究身處事外,是看客,而女性則是處身在內,是內視的。如李清照般具有人格魅力的女子是她所處的時代,甚至整個封建社會的大多數(shù)女子少有的?;蛟S是李清照獨特豐富的人生成就了她人格的卓然獨立,與曹雪芹一樣,她從個人的生命體驗中體悟到不一般的女性意識?!拔逅倪\動”是女性命運和時代主題的合奏。在西方民主與科學的帶動下,女性們沖破原來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開始了自身權力的爭取,成為女性意識的先覺者。20世紀受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的影響,中國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兩次高峰:以張愛玲、蘇青為代表的40年代,80年代中期,張潔、王安憶、鐵凝等女性作家率先打破性的禁忌,對女性的身體和性體驗進行了書寫。90年代,一批女性作家與傳統(tǒng)寫作方式告別的決絕姿態(tài)和叛逆精神。林白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陳染的《私人生活》以更為獨特的個人化話語,撩開女人隱秘世界的帷幕,隨后,衛(wèi)慧、綿綿、安妮寶貝等一批知識女性把“身體”作為自己寫作的立場和策略,做了真實尖銳的表達,也就是所謂“個人化寫作”“身體寫作”,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作者以一種非常感性、直接的方式述說身體的欲望化感覺。關于女性自身的一切,包括她們的性特征、身體騷動等,只有女性來書寫才是令人信服的。
由此可見,女性似乎擁有很多的從事藝術的先天優(yōu)勢。她們的天性決定了與生俱來的藝術感受能力,以及出色的想象力和對非傳統(tǒng)體系的突出的感悟能力,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施慧作品如《巢》《結》《纏》等均是采用非常女性化的物質(棉線、紙漿等)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處在無盡增值與繁衍中的“母體形象”與生命形態(tài)。如植物纖維的觸覺和身體的某種對應關系,水跡油跡等活動遺留的痕跡與人的身體的聯(lián)系等,都可以被作為一種敏感而獨特的細節(jié)加以細致而特殊的表現(xiàn)。
母愛是崇高的情感。在中國當代不乏表現(xiàn)母性題材的畫家,如閆平、喻紅等,當然,男性畫家也有表現(xiàn)母子情感的作品,但他們是以一種“他”者眼光,是賞玩的。然而,女性的母性意識不僅是“母與子”,當將之延伸便達到更廣義的生命意識中去,女性作為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在揭示生命本質與生存底蘊方面,更具有女性特質中的含蓄和沉穩(wěn)的力量。涉及性的表達,男性通常不可避免地將女性視為被看對象,女性則通常用拒絕觀看的形象表達,她們審視自己,比如說申玲、靳衛(wèi)紅、劉虹、劉曼文繪畫作品等。由此可見,男性女性的觀看模式也是截然相反的。性別視角的體現(xiàn)是女性真正具有了與男性藝術不一樣的觀看方式。
在不同的時代中,人們對女性觀有著不同的思考,它不是一個穩(wěn)定的常態(tài),而常處于流動和變化中,而整個女性觀是嬗變的過程,也映照歷史文化流程中關于女性的方方面面。感情敏感的女性往往可以從單一物體擴展無限思維,顯而女性藝術也正是在這種與男性藝術的趨異中實現(xiàn)對自我價值的確認,女性藝術家的藝術受作用于本能、情感。那是一個有別男性世界的境地,如“曇花夜放,待知音賞”般的微妙。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李汝珍.鏡花緣[M].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
[3]徐虹.女性之思[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4]佟玉潔.性修辭學[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