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萍
隨著新時期教育理念自主化、人性化的一再提升,當今教學課堂已經(jīng)進入了越來越民主、開放的改革軌道,小學語文對此也有著深度的實踐需求。生本課堂首要的便是教師的傾聽意識,教師必須通過傾聽學生需求,重視學生特色發(fā)展與綜合發(fā)展,以欣賞者、引導者的角色來促進學生知識吸收,挖掘?qū)W生學習潛力,為學生打開成長空間,為課堂創(chuàng)造平衡基礎。傾聽,不僅僅是“聽入耳”,更重要的是“聽入心”,教師要以尊重、互動為前提,主動傾聽,積極回饋,激發(fā)出學生的個性與靈性。
一、引導對話契機,傾聽學生理解需求
傾聽是心對心的交流,這自然離不開對話,尤其在語文課堂,對話更應當自然流露。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對話交流的契機,巧妙引導,用心審視,積極回應,開啟學生的對話欲望,充分展示需求,以完善溝通,強化課堂學習。
1.在情境中傾聽
情境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在課堂傾聽中,情境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的對話空間,讓學生展開理解思維,通過對話牽引,教師則能從中及時捕捉學生的理解困惑點,明確需求,做出調(diào)整。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做一片美的葉子》時:
師: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yǎng),請同學們想一想,除了葉子,我們還可以做什么?
生1:做一片花瓣,有了花瓣花朵才完整漂亮。
生2:一棵草,有很多棵草才有大草原。
生3:做一滴山泉水,匯入小河,流進大海,雖然會被陽光蒸發(fā),但還是會變成雨水回到大海。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令老師驚喜,都說得不錯,尤其是說山泉水的同學,不但明白了奉獻,還懂得了回歸。說花瓣、小草的同學,欠缺的也就是奉獻與回歸的統(tǒng)一。
在情境牽引下,學生們愿意敞開思維,樂于表達,教師也能更客觀地透過傾聽,把握學生所需,完成有效引導。
2.在爭論中傾聽
傾聽,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想做好一名成功的傾聽者,就要懂得適當?shù)匾l(fā)爭論。有爭論才有思想的碰撞點,才能讓學生全面調(diào)動感知,爆發(fā)思維,展示出最真實的學習面貌,同時,教師也能夠傾聽到不一樣的聲音,了解最完整的學情,從爭論中提取學生的需求,導正學習的方向。實施中要注意尊重、欣賞的基本原則。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對標題的深意發(fā)表看法,學生們對此頗有爭議。有的說“兒童聰明活潑,那些缺乏美感的游人不懂得春天在哪里,跟著兒童走一定是有趣的吧”;也有反對的,說“課文已經(jīng)說了,花兒和兒童一樣,就是說兒童就代表了春天,所以兒童多的地方就有春天”;有學生馬上又有意見“花兒和兒童一樣只是比喻,冰心奶奶喜愛兒童,她也說了兒童就是最美的春光,所以找到兒童就找到了春天”。從爭論中,教師了解到了學生的思維層次,也明了了混淆點所在,對于學生的提升需求也因此能夠一刀切中。
二、加強朗讀體驗,傾聽學生情感需求
朗讀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學習體驗,積累情感素材;教師通過傾聽學生朗讀,從中了解學生的情感滲入狀態(tài),界定理解消化程度,由學生在朗讀中的情緒控制分析出學生的情感匱乏點,以及情感需求點,以便借助調(diào)控朗讀效果,更精準地導入細節(jié)學習。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時,教師從傾聽學生第一二遍情緒平淡,毫無特色的朗讀中,明顯感受到了學生對課文興趣的缺失。于是,教師用播放原曲,進一步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反響來開闊學生情感視野。反復兩遍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逐漸進入狀態(tài),情緒已經(jīng)提起來了,但細節(jié)的咬字輕重、尾音長短等還比較呆板。于是,教師又了解到學生情感發(fā)散只重主調(diào),不夠細膩的細節(jié)把控需求,對此也很快制定了相應的策略。
三、注重多元評價,傾聽學生個性需求
多元評價無疑是強化師生交流,促進教學反思的最佳途徑,但教師往往只是強調(diào)了評價形式,卻忽略了真正的傾聽,甚至沒有做到讓學生暢所欲言。為此,教師要將更多的評價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個性需求。因此,教師的評價引導要有著重點與激發(fā)點,讓學生能夠調(diào)動起參與的動力。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時,教師做了基本的學情總結(jié)后,啟發(fā)學生說說學習中的疑點和建議。受到鼓勵的學生果然帶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有學生認為學習中的拓展性不強,比如學完《揠苗助長》后才知道這是寓言故事而不是成語故事,覺得二者沒有區(qū)別。這一說法也得到不少學生的認同,同樣也很想了解外國寓言與中國寓言的差別。用心傾聽,讓教師看到了教學設計的不足,更具體地明白了學生的真實需求,對教師、學生、教學課堂來說都是一次有深度的反思。
教師傾聽學生,是一種理念,但迫切地需要優(yōu)化于實踐,在人人都知道生本教育、人性化課堂的教育改革年代,師生滿意課堂不能只是空想。教師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貼近學生們渴望被理解、認同的求知之心,要有一顆尊重、追求的教學之心,讓傾聽,搭建起師生互通的橋梁,讓課堂碰撞出火花。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德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