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翠梅
(開封市婦產(chǎn)醫(yī)院 河南開封 475000)
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研究
軒翠梅
(開封市婦產(chǎn)醫(yī)院 河南開封 475000)
目的:就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術前靜脈采血患者200例,均給予凝血四項檢測,并對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結果:200例患者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包括小凝塊、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檢不及時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塊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檢不及時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結論:臨床靜脈采血過程與凝血四項檢測結果重要相關,臨床應積極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密切關注臨床檢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障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
靜脈采血;凝血四項;影響因素
凝血四項分別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以及纖維蛋白原(Fib),現(xiàn)階段常被應用于臨床凝血功能異常診斷,對于術前檢驗、出血性疾病鑒別以及抗凝治療監(jiān)測等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1]。凝血四項檢測結果受靜脈采血過程相關影響有著重要影響。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術前靜脈采血患者200例,通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初步了解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旨在為臨床開展凝血四項檢測提供有利參考依據(jù),現(xiàn)展開如下研究分析。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術前靜脈采血患者2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婦科女性86例,產(chǎn)科女性114例;年齡范圍11 ~69歲,平均年齡(32.6±3.1)歲;200例受檢人員均為靜脈采血開展凝血四項檢測,病例選取已經(jīng)排除非靜脈采血過程所產(chǎn)生的相關影響因素,如儀器、試劑等。
1.2 方法
200例受檢人員均接受靜脈采血凝血四項檢測,選取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試劑由儀器廠家專用配套提供,并選取質控標本,確定滿足標準后展開檢測。靜脈采血過程中,于靜脈采血之前,醫(yī)務人員應當向患者介紹采血相關情況、注意事項,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選取的靜脈采血穿刺針必須滿足針筒通氣、無漏氣、銳利以及光滑等條件;靜脈穿刺位置需要得到碘伏消毒處理;靜脈采血至標準的2.0ML刻度處,觀察所采集血液標本是否有溶血、血凝塊、脂血等不良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200例研究人員進行實驗室指標檢測后,采用回顧性分析法,根據(jù)醫(yī)院凝血四項相關規(guī)范準則設計調(diào)查表,將各項觀察指標詳細記錄于調(diào)查表中,通過計算機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00例患者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包括小凝塊、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檢不及時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塊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檢不及時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見表1。
表1 200例患者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
不合格靜脈采血所檢測出的凝血四項結果并不準確,難以有效反映患者血液的真實情況,臨床診斷、治療無有效參考價值,抑或錯誤的結果會造成醫(yī)療事故和糾紛,是現(xiàn)階段實驗室標本質量管理中需要更多關注的熱點[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00例患者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包括小凝塊、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檢不及時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①小凝塊和血液凝固,使得凝血因子出現(xiàn)消耗過量情況,致使PT、APTT以及TT出現(xiàn)各種程度的提升情況;②凝血,醫(yī)務人員抽血完成后,未將抗凝劑與血標本充分混勻;③采血量不足,靜脈穿刺過淺、過深;④溶血,醫(yī)務人員抽血不順或反復擠壓拍打抽血部位;⑤送檢不及時,醫(yī)務人員未熟悉不同血液標本送檢時間要求,延誤檢驗時間,重新抽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00例患者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包括小凝塊、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檢不及時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塊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檢不及時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結合研究結果認為,于晨空腹進行血液標本采集;血培養(yǎng)盡量在發(fā)熱早期、發(fā)熱高峰期采血;通常采血應在抗菌藥物使用前;采血體位以坐位或者臥位為主,兩種體位檢驗結果無顯著差異,站立采血時,血液成分會出現(xiàn)濃縮情況,蛋白、酶類鈣等實驗室指標偏高。①采血操作待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后、消毒液干燥后進行[3];②選取合適的采血針進行穿刺操作,確保采血針頭與連接管緊密連接,防止延長換管時間、空氣進入等情況發(fā)生;③將扎止血帶松緊程度控制在可容納1個手指,采血過程中將止血帶壓迫時間控制在30s內(nèi),防止出現(xiàn)淤血、血液濃縮情況[4];④醫(yī)務人員結合檢查內(nèi)容及檢查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條形碼選取恰當?shù)牟裳?,每輛采血車上均放置備用試管,作用于采血試管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立即實現(xiàn)更換;⑤若患者出現(xiàn)穿刺抽血困難等情況,醫(yī)務人員要停止拍打血管、握拳屈肘以及穿刺等操作的反復進行,應通過熱敷患者穿刺部位、有序推壓采血周圍部位,促進靜脈階段充盈,提升采血速度,若反復穿刺失敗,應立即更換穿刺部位[5];⑥采血過程中,將針頭固定,針尾于向下傾斜60°置入采血管塞,確保血液經(jīng)真空采血管壁緩慢注入。
總而言之,臨床靜脈采血過程與凝血四項檢測結果重要相關,臨床應積極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密切關注臨床檢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障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
[1]韓鵬飛,陳志會.靜脈采血過程中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探討[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0,31(04):50-51.
[2]韓學軍,李建華.靜脈采血對凝血四項結果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20(04):486-492.
[3]李文靜,杜麗敏,沈麗君,等.探討靜脈采血過程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2,9(11):86-87.
[4]梁遠,李小妹,林發(fā)全,等.常溫下標本放置時間對凝血三項測定結果的影響[J].循證醫(yī)學,2008,8(03):153-155,161.
[5]陳國,梁榮偉.對比試驗分析凝血四項檢測的影響因素[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9):2369-2370.
R322.1+23
B
1009-6019(2015)03-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