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何鳳良是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花溪燕樓工業(yè)園區(qū)道路工程項目部一個普普通通的作業(yè)隊隊長。他以執(zhí)著敬業(yè)為本,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從一名普工到電焊工、修理工、施工員,再到副隊長、隊長,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工地無小事
2013年11月,何鳳良調(diào)貴州公司貴陽市貴安大道聯(lián)絡線項目任作業(yè)隊副隊長。建場初期,為了盡快完成梁場的大臨建設,實現(xiàn)年底開始箱梁預制,何鳳良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布置線路,以最快速度貫通了工點的電路。他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對生產(chǎn)進行合理安排,每天從早到晚穿梭于工地,查看各個臺位生產(chǎn)情況,編制生產(chǎn)完成情況日報表,及時總結每日、每周、每月生產(chǎn)情況,從臨建的平整場地、房屋建設、進場便道和場地的混凝土澆筑、拌和站的安裝、模板拼裝、鋼筋加工制作綁扎、混凝土配合比的選配、梁體混凝土澆筑成型、梁體張拉到成品梁移運至存梁臺座,每道工序、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安全、質(zhì)量、進度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他眼里,工地上無小事;在他心里,工作不分八小時內(nèi)外。他每天盯在工地上,常常熬到夜里12點多才回到宿舍休息。人雖回宿舍,但心卻在工地,有時半夜還打電話詢問工地的施工情況。有一次夜里3點鐘,工地施工出現(xiàn)了問題,他二話沒說直奔現(xiàn)場,一直到解決了問題才回去休息。當?shù)诙焯靹偭習r,他又出現(xiàn)在了工地上。由于長時間的操勞,他患了重感冒,發(fā)高燒達40多度,可是他一刻都躺不住,期間不停地接打電話,詢問和處理工地上的事情。如遇到事情緊急,他就干脆把針一拔,披上衣服就直奔施工現(xiàn)場。
何鳳良的愛崗敬業(yè)精神贏得了大家對他由衷的敬重。
以心喚心
何鳳良雖然是隊長,但他一直以普通的工人身份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和工人們的相處中,他更多地表現(xiàn)出對大家的關心。天氣降溫了,他操心每個工人宿舍的空調(diào)能不能正常使用;工人生病了,他總要關懷詢問。有好幾位工人生病后,他總是自己掏錢買來藥品,親自送到工人的手中,端水服下才算放心。
何鳳良對工人的關心換來了工人對他的信任。在工地上只要是他作出的安排,工人們都會主動自覺去執(zhí)行。2014年春節(jié)期間正值公司貴安大道聯(lián)絡線項目大干的時候,許多工人要回家過年,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何鳳良耐心地給工人做思想工作,在他勸說下原來200多人的隊伍有150多人留在了工地上堅守崗位。即使那些因家中有事確實需要回家的工人也都延遲了回家的日期,還有不少人回家剛過正月初七就自覺啟程回到了工地,從而確保了項目部的施工進度,項目也成為全線7家參建單位中施工進度最快的項目。
勤學好進
何鳳良是被大家公認的好學之人。他過去當電工和修理工時,就喜歡購買電工學、電子學、機械維修等方面的書籍,利用業(yè)余時間鉆研琢磨。擔任副隊長、隊長后,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他又如饑似渴地學習橋梁預制方面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并經(jīng)常與技術人員探討交流,積攢了一箱子圖紙,使他在指導鋼筋綁扎、模型拼裝等業(yè)務上做到了“零誤差”。
曾有人和他開玩笑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你都40多了,還學個沒完,累不累?”
他笑著回答:“吃飯,給我的身體補充營養(yǎng);學習,給我的生命補充營養(yǎng)。不學習,我就營養(yǎng)不良了?!?/p>
以孝感人
就在何鳳良在工地上緊張忙碌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父親突發(fā)腦溢血昏倒在家里。何鳳良緊急地對現(xiàn)場工作進行部署后,才急匆匆趕回家中。
因為搶救及時,年邁的父親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卻留下了偏癱后遺癥。
何鳳良的妻子沒有正式工作,迫于生計,在小區(qū)開了一個小賣部,每天在店里一邊看店、一邊照顧年幼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照顧病中的老人。何鳳良僅僅請了2天假,請了一個護工,把父親安頓好后,就急匆匆地趕回了工地。那段時間,工地正是大干的時候,絕對離不開他,因此他每天只好晚上在工地忙到半夜,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后再打車回家照顧父親,細心地為父親擦拭身體、端屎端尿。次日早上天不亮,他就再趕公交車急匆匆回項目部,然后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后來項目部人員去何鳳良家探望的時候,閑聊中才知道他的父親只是他的養(yǎng)父。他的孝心舉動感動了整個項目部,也帶動了項目部崇尚敬老愛親的風尚。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見人生。何鳳良用辛勤的汗水、無悔的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