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小楠
游樂場中,你穩(wěn)坐跳樓機,機器瞬間騰空而起,懸在半空中無助慌亂的身體讓你倍加恐懼。彷佛天外飛仙練功完畢,你晃晃悠悠地從跳樓機上下來,才發(fā)現,剛剛的冒險,都是在閉著眼的狀態(tài)下感受的,而你已經不記得從哪一刻開始,你不自覺地閉上了雙眼。
電影院光線昏暗,陰森的音樂驟起,一位白衣女子身著長袍,黑色長發(fā)遮臉,無聲地站在熒幕中央,你預感下一秒恐怖即將上演,于是你下意識閉上了雙眼,以便減少刺激,幸運地逃過一劫。
無論場景怎樣轉換,當你遭遇“觸目驚心”的一幕時,你總會下意識地閉上雙眼,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睜開,重新接受那場“浩劫”。我們在感到害怕、恐懼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這是為什么?
眼睛不是用來看東西的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可實際上,眼睛只是成像的器官。那么,我們到底是用什么在“看”呢,是大腦。當從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上反射的光量子達到眼睛的視錐細胞時,視網膜便會發(fā)出神經沖動信號,通過雙極細胞層和神經節(jié)細胞層傳遞到位于大腦后部的視覺皮質中樞17區(qū)。視覺信息在該區(qū)局部群集,并得到進一步的處理,分出顏色、動作、形狀和深度等簡單特征。之后,具有這些特征的信息被繼續(xù)傳遞下去,分送到顳葉和頂葉等比較遠的區(qū)域,形成視覺及視覺生理反饋,從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感覺和聯想等。
我們每天收到的各類信息中,有8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對于大腦而言,75%的工作都在處理來自眼睛的視覺信息。顯而易見,眼睛和大腦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每一天我們都用“腦”在看,用“腦”在盤點外界的空間結構,物體的形狀、色彩、方位及運動速度。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大腦對眼睛發(fā)號施令,控制著眼瞼(眼皮)的肌肉,從而進行著睜眼閉眼運動。
恐懼的行走路徑
試想一下,你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恐怖片的場景,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你是怎樣的反應?是不是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全身發(fā)抖,那時候的你一定是恐懼的。
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那么,恐懼的信息是怎樣走進你的大腦呢?
關于情緒反應的產生機制,存在兩條反射通路。
(1)刺激——丘腦——大腦各區(qū)域相應皮質——杏仁核(長通路);
(2)刺激——丘腦——杏仁核(短通路)。
長通路的刺激信息經過皮質的精細加工,利于對情緒的控制來采取適當的應對方式;短通路的刺激信息未經皮質的精細加工,速度更快,從而保證機體對恐懼刺激作出迅速反應,這對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生存都十分重要。
所以,當那個女鬼慢慢地在熒幕中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你來不及有周密的應對方式,只能讓這樣的恐怖信息在短通路上走上一遭了。
讓你閉眼的是杏仁核
當你投入地以為女鬼在你身后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因為身處險境而出現了最初的反應,此時,神經在大腦中觸碰到另一端的杏仁核,這里是大腦的情緒回應中心。杏仁核,附著在海馬體的末端,呈杏仁狀,它24小時全天無休地監(jiān)控你的安危,并掌管大腦中超過千億個神經元。
當女鬼喚醒了你的杏仁核,便會出現“停頓反應”,顯得“高度注意”,表現出迷惑、焦慮、恐懼、退縮反應或發(fā)怒、攻擊反應等。
此時,杏仁核還負責處理面部肌肉和表情,這一功能通常被稱為“聯合注意”,即當人面對一件事物時,杏仁核會對其進行掃描,辨別它是友好的還是有敵意的,以決定是面對,還是逃避。
綜上所述,為什么害怕會閉眼呢,也就是大腦通過眼睛接收到危險信息,然后在短通路中喚醒杏仁核,杏仁核意識到危險,命令眼瞼肌肉將眼睛閉起,用逃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