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2015年3月5日,86版《西游記》彌勒佛的扮演者鐵牛去世,享年93歲?!段饔斡洝房倢а菁嬷破藯顫嵢缃褚彩?6歲高齡的老人了?;貞浧鹋臄z《西游記》的那段艱苦歲月以及她與《西游記》攝像師王崇秋相戀的往事,被譽為“中國第一女導演”的楊潔無怨無悔。
嫁給比自己小14歲的攝像師
楊潔,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她從小就喜歡看電影,還在《華西日報》上發(fā)表過小說《禁閉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1958年,楊潔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到中央電視臺。3年后,她專門負責電視戲曲節(jié)目。她執(zhí)導的京劇《香羅帕》,曾被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電視文藝節(jié)目。
鮮為人知的是,楊潔比丈夫王崇秋大14歲。在那個年代,姐弟戀堪稱“驚世駭俗”。當年,年近40歲的楊潔與剛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臺里工作的麻城同鄉(xiāng)王崇秋相識后,時常對這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感到意外:她的觀點,他能理解;她的牢騷,他有同感;她感到恐懼時,他來相伴;加上工作上的默契,他們越走越近。1969年,楊潔與王崇秋結(jié)婚。他們的結(jié)合甚至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不少人對他們的婚姻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不會維持太久。哪料,他們一牽手,竟牽了近50年。
1981年11月,中央電視臺時任副臺長洪民生問楊潔:“要是讓你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盡管感到非常意外,但楊潔還是接下了這項任務。當時,日本已經(jīng)拍出了《西游記》。當領(lǐng)導說“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時,楊潔逗趣說:“領(lǐng)導,你的要求也太低了!”
當時,電視劇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特技應用更是一片空白。楊潔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特技含量高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她說:“接受這項任務時我感到最難的就是特技,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p>
楊潔決定在“游”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過“游”,把中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西游記》電視劇里推介出去,同時,以景托情,加強它的審美價值,借此彌補特技短板,避短揚長。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帶領(lǐng)團隊,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臺灣之外的26個省。當時,國內(nèi)旅游業(yè)很不發(fā)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點尚未開發(fā),山路奇險無比。她帶著劇組上山后常無處住宿、無處吃飯,吃盡了苦頭。實地拍攝時,主創(chuàng)人員多次遇險。有一次,楊潔也差點兒從懸崖上跌下去。
那時,他們采用的特技手段實在“土得掉渣”。如“妖道和孫悟空對打”這場戲,他們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xiàn)。楊潔只好到野外選擇一塊大的空地,從江蘇體工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10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后襯著藍天……
一臺攝像機打造“神劇”
拍《西游記》時,王崇秋任攝像師。當時的拍攝條件特別簡陋和艱苦,一臺笨重的攝像機、一臺死沉死沉的錄像機、幾把梯子、一捆繩子,可以說是《西游記》攝像組的全部家當。王崇秋是一個愛鉆研、會想辦法、為了藝術(shù)可以舍棄生命的人。
在青城山拍“人參果”那場戲時,王崇秋利用房頂和大樹設計了一個滑輪,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俯拍鏡頭。在張家界拍“唐僧念緊箍咒”這場戲時,他讓助理用梯子把自己扛在孫悟空頭頂不停地轉(zhuǎn)圈,以此拍出孫悟空頭疼眩暈的感覺。在武夷山,因為沒有平推軌道,他扛著攝像機坐在自行車上,由助理推著自行車,拍下了孫悟空和唐僧邊走邊說話的鏡頭。
當時,劇組只有一臺攝像機,而且沒有長焦鏡頭,要變焦拍攝時,攝制組的人就得跑著拍攝。在云南石林拍攝“智激美猴王”那一集里公主騎馬追兔子的戲時,劇務買了兩只兔子。開拍時,劇務在野地里把兔子一放開,兔子就一溜煙地逃走了。攝像師王崇秋扛著攝像機追著兔子跑,兩位技術(shù)員抬著錄像機跟著攝像機跑,攝像助理抱著監(jiān)視器跟著攝像機跑,楊潔則跟著監(jiān)視器跑,十來個人拉成了一長串,就為了拍一個追兔子的鏡頭。最后,兔子不見了,大家都累得癱倒在地上……
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西游記》劇組比比皆是,幾乎沒有人懂特技該怎么做,所有的困難只能用“土辦法”解決。他們不會吊威亞,就自拉鋼絲制作“過江龍”;無法用機器實現(xiàn)人物的放大、縮小,就利用視覺的錯覺原理一寸寸地摳像……現(xiàn)在看來過時的特效,當時可讓無數(shù)觀眾大呼過癮。
因為經(jīng)費少、安全措施不到位,有一次,王崇秋抱著攝像機躺在地上,拍攝沙僧舉著禪杖飛過來的仰視鏡頭。結(jié)果,鋼絲斷裂,飾演沙僧、170多斤重的演員閆懷禮連同禪杖一起落了下來,一下子把他砸暈了。
更嚴重的是,王崇秋還因拍片患上了白癜風。當時,劇組來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拍攝萬馬奔騰的場面。為了拍好這個畫面,王崇秋一動不動地握著鏡頭,怕有閃失。這時,一只有毒的馬蠅叮在他手上,雖然很疼,但他始終沒有動。拍好后,他手上被馬蠅叮過的地方腫了一個大包,后來感染化膿,慢慢地變白了,并從手臂開始擴散……就這樣,王崇秋用汗水和智慧,為《西游記》拍攝了1萬多個精彩鏡頭。
《西游記》拍完3集后在央視試播,楊潔意外地遭到各種質(zhì)疑。有人說:“國家不該拿這么多的錢讓她去游山玩水!怎么還跑到泰國、印度去拍了,國內(nèi)沒玩兒夠?”有人說:“沒有把《西游記》停拍,是最不明智的決定?!边@些聲音還真的讓中央派了個調(diào)查組跟隨攝制組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三位調(diào)查人員跟劇組同吃同住不到一周,就吃不消了,面包常常是霉的,臨時入住寺廟還鬧鼠災。盡管調(diào)查結(jié)果是“沒有發(fā)現(xiàn)亂花錢、劇組很苦”,但是,此后沒多久,臺里就決定停拍《西游記》,說是15集已經(jīng)花掉了300萬元,預算用光了,不再繼續(xù)投錢給劇組了。
楊潔憤然提出自己找錢繼續(xù)拍攝。可那時,影視作品還沒有商業(yè)化,雖然整個劇組的人都在努力,但都沒有找到錢。演員們甚至想到了募捐。后來,劇組幾經(jīng)“化緣”,終遇原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給他們300萬元,拍攝才得以繼續(xù)。遺憾的是,這300萬元并沒能支撐《西游記》拍完。因為物價上漲,除了劇組人員的片酬仍然是每集每人最高90元、最低30元,沒有漲,其他消費都在增加。原定30集的《西游記》,楊潔只得忍痛砍掉了5集。endprint
一部長度僅為25集的電視劇《西游記》,從1982年7月在揚州開拍到完整播出,用了整整6年時間。有一次楊潔去日本參觀時,央視領(lǐng)導還批評說:“你看人家日本人拍得多快!”楊潔回應說:“要像他們一樣有五六臺攝像機,我拍得比他們還快!”后來,日本NHK電視臺的導演問楊潔:“你們的《西游記》角度變化那么多,用了幾臺攝像機?”楊潔重復回答了三遍“一臺”,日本同行依然無法相信這個事實。
2000年,《西游記》續(xù)集再次由楊潔操刀開拍。
對絕大多數(shù)“70后”“80后”來說,楊潔版《西游記》讓他們刻骨銘心,當年萬人空巷看《西游記》的場景已成為數(shù)代人共同的記憶。盡管之后不斷有《西游記》翻拍出爐,但沒有一部能逾越楊潔這部86版的經(jīng)典之作。它是唯一一部兩次獲得金鷹獎的電視劇。
退隱后的幸福生活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并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讓導演一炮走紅,迅速名利雙收。《西游記》之后,楊潔還執(zhí)導過《司馬遷》《西施》《朱元璋》等不少電視劇。每一部都面臨經(jīng)費問題,她手里總是緊巴巴的。都說大導演大手筆,楊潔可從沒享受過這待遇。
現(xiàn)在,楊潔和王崇秋這對工作上的好搭檔、生活上的好伴侶,居住在北京南郊大興一個很普通的居民區(qū)里。兩位老人過著安靜閑適的退休生活。拍戲那些年曾經(jīng)門庭若市的家,現(xiàn)在除了兒女,偶爾只有些許密友往來聯(lián)絡。
楊潔家的客廳里有一幅裝裱好的書法作品,內(nèi)容是柳宗元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彼屯醭缜镄稳菟麄儸F(xiàn)在就過著這詩句中一樣的生活。平日里,楊潔和王崇秋會把很多以前保存的錄像材料和照片編輯制作成一個個電視專題片,有回憶當年拍攝歷程的,也有記錄出門旅行的。攝像機是王崇秋熟悉的工具,編剪節(jié)目是兩人的強項,他們一起把視頻編好、配上音樂、加上字幕和解說,其樂無窮。
2004年,楊潔突患嚴重的心臟病,一度因急性病毒感染而幾天昏迷不醒,醫(yī)院連發(fā)幾次病危通知書。當時,兒女都不在身邊,只有王崇秋一人跑前忙后。因為楊潔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當時已經(jīng)61歲的王崇秋幾天幾夜沒有合眼。醫(yī)院規(guī)定夜晚不準病人家屬陪床,在楊潔病情最嚴重的那天晚上,王崇秋無法進入醫(yī)院的重病區(qū),他便獨自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坐了一整夜。他苦坐長夜,是怕萬一她出了意外自己不在她身邊……
最終,幾度病危的楊潔回到了王崇秋身邊。但她的心臟已經(jīng)再也經(jīng)不起任何的折騰了,屬于“高危病人”,用醫(yī)生的話說就是“病情不可逆轉(zhuǎn),保持現(xiàn)狀就是勝利”。轉(zhuǎn)眼間,11年過去了,由于王崇秋的精心照料,楊潔的身體狀況竟逐漸有了少許“逆轉(zhuǎn)”。
如今,王崇秋是楊潔的醫(yī)生、護士、司機、保姆、秘書、廚師……多年來,他們兩室一廳的小屋被王崇秋收拾得干干凈凈,他們家從來沒有請過保姆或鐘點工,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一切家務活兒都是王崇秋做,家里來了客人也是他忙前忙后地招待。
楊潔每天要吃的藥有很多種,連她自己都記不清該吃什么藥了,可王崇秋卻記得清清楚楚,每次楊潔吃藥時都是他把幾種藥按劑量搭配好遞給她。每次要出門時,王崇秋都會跑到陽臺上看看外邊的天氣和溫度,然后把適合妻子外出穿的衣服找好。
近幾年,夫妻倆一起參與錄制過《魯豫有約》《讀書》《回聲嘹亮》等電視節(jié)目。每次錄節(jié)目的時候,王崇秋對妻子的體貼入微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004年后,在丈夫的鼓勵下,楊潔開始寫書。2012年,她寫的《敢問路在何方》一書出版。接著,她又寫了《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引來幾家出版社爭搶。最終,該書于2014年4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最令這位86歲老人難忘的是,前不久,在江蘇衛(wèi)視羊年春晚“西游女神三十年重聚”節(jié)目中,楊潔夫婦又和當年的一批同事相聚。他們都30多年沒見面了,個個激動得熱淚盈眶。
更有意思的是,觀眾忽然發(fā)現(xiàn),很多當紅明星曾經(jīng)都在《西游記》里玩了一把客串。如主持人周濤原來是小白龍化身的侍女,許晴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何晴就是菩薩化身要嫁給豬八戒的三姑娘,已辭世的小品演員趙麗蓉扮演了車遲國王后,而演員李成儒當時還只是場記。就連奧運跳水冠軍熊倪也在劇中演了只水簾洞里亂蹦的小猴子,他客串完后還認真地寫了封信給劇組,想退出跳水隊做演員。當然,他最終沒能如愿,否則,今天就少了一位奧運冠軍。
如今,“中國第一女導演”楊潔與王崇秋已攜手走過近50年的人生風雨路。他們的感情如陳年老酒,是那樣的香醇、厚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