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旋,林建春,魏鳳香,裴元元
(深圳市龍崗區(qū)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廣東 深圳518172)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癥狀,國內發(fā)生率高達30%~50%[1],且近年來有逐年增高的趨勢[2],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嚴重的并發(fā)癥,產生永久性不可逆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3],甚至引起死亡。檢測新生兒膽紅素是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手段之一,準確有效的測定新生兒膽紅素(NBIL)對兒科醫(yī)生正確進行鑒別診斷,盡早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預防核黃疸發(fā)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膽紅素的常用檢測有干式化學和濕化學兩種方法。本文就不同檢測方法以及同種方法不同試劑新生兒膽紅素檢測值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如下。
1.1 檢測對象 選擇本院臨床申請檢測膽紅素的住院新生兒85例:男46例,女39例,年齡3 h~21天。抽靜脈血2~3 ml,離心后血清分3份,2份在日立7180上分別用2種試劑測定總膽紅素(TB)和直接膽紅素(DB),方法均是釩酸氧化法;另一份用Vit ros350測定干片TB和結合膽紅素(Bc),干片TB為重氮試劑法,干片Bc是媒染劑法。
1.2 儀器與試劑 濕化學法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儀上分別用2種國產試劑 (寧波美康和上??迫A)測定;干式化學法用強生公司Vitros 350全自動干化學分析儀測試,試劑為強生公司提供的進口配套試劑。
1.3 統(tǒng)計分析 應用軟件SPSS 10.0,計算各組數(shù)據(jù)的均數(shù)±標準差±s),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膽紅素結果統(tǒng)計 檢測所有研究對象的總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利用軟件SPSS 10.0計算不同方法檢測指標的均值及標準差,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試劑膽紅素測量值統(tǒng)計與結果比較(±s)
表1 不同方法試劑膽紅素測量值統(tǒng)計與結果比較(±s)
注:表中所列P值為不同組兩兩比較的結果,*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寧波美康(85例) 上??迫A(85例) 干化學法(50例) 美康:科華 美康:干化學 科華:干化學P值總膽紅素(μmol/L)結合膽紅素(μmol/L)157.90±66.01 24.64±11.00 149.98±63.98 13.96±7.44 145.52±64.72 1.62±6.10 0.43 0.00*0.29 0.00*0.7 0.00*
2.2 組間比較不同組的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兩兩比較,計算各組的膽紅素值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結果見表1。
因胎兒在宮內處于低氧環(huán)境,刺激腎臟產生紅細胞生成素,生成較多的紅細胞,出生后隨著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濃度增高,紅細胞生成素停止產生,且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為70~90d,較成人短,故血中紅細胞破壞過多,提早釋放出大量膽紅素;同時新生兒肝臟發(fā)育不成熟,肝細胞攝取未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膽紅素結合能力不足,由于新生兒腸黏膜內含有豐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10倍,在pH值偏堿的情況下,可將大量結合膽紅素分解,脫去葡萄糖醛酸基重新轉變?yōu)橹苄缘奈唇Y合膽紅素,迅速從腸黏膜吸收[4]。另外發(fā)生新生兒窒息缺氧酸中毒時還可抑制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5],進一步使未結合膽紅素增加。因此從理論上說,在多數(shù)情況下,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是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結合膽紅素含量很少。只有在發(fā)生新生兒敗血癥感染,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及螺旋體等引起的新生兒重癥感染等情況下才可見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均升高。目前國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大多根據(jù)《兒科學》第7版中的標準[6]:即血清總膽紅素足月兒>221μmol/L(12.9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其中也沒有設定結合膽紅素指標。英國國家衛(wèi)生醫(yī)療質量標準署(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在其2010年出版的關于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有足月兒血清膽紅素>340μmol/L及血清膽紅素水平每小時增速>340μmol/L的診斷標準[7]。國內學界一般認為如新生兒膽紅素>306μmol/L、早產兒膽紅素>204~255μmol/L,應高度懷疑并發(fā)膽紅素腦病[8]。國內有文獻報道不同方法檢測新生兒膽紅素可造成結果有顯著差異[9]。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僅在方法學上存在差異,不同試劑也會引起新生兒結合膽紅素檢測結果顯著差異。由于強生干片法的試劑片采用了在分布層和試劑層之間加了一層屏蔽層,能有效阻止分布層中潛在的干擾物通過,使得蛋白質(包括白蛋白附著的δ-膽紅素和血紅蛋白)、脂類及脂色素停留在分布層而不與試劑層發(fā)生反應,使得試劑的抗干擾能力大為增加。就新生兒生理學及檢測方法學原理方面而言,干化學法顯然優(yōu)于常規(guī)濕化學法。有學者建議新生兒膽紅素應自始至終選擇同一種方法模式檢測,以避免方法學差異帶來的誤導[10]。本研究旨在說明實驗室不僅在方法學的選擇上,同時對不同試劑的選擇也應及時與臨床醫(yī)生溝通,共同確定最適合本院的檢測方法與試劑。
[1]潘紅芬.行為測定在評價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損傷的意義[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12(1):82.
[2]Johnson L,Bhutani VK,Karp K,et al.Clinical report from the pilot USA Kernicterus Registry(1992 to 2004)[J].J Perinatol,2009,29(Suppl 1):S25-S45.
[3]劉開珍.新生兒急性膽紅素腦病227例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2,30(9):840-844.
[4]王燕.97例新生兒窒息檢測血糖、總膽紅素結果意義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2):199.
[5]張春苖.新生兒膽紅素的影響因素[J].吉林醫(yī)學,2010,31(28):5051-5052.
[6]沈曉明.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6.
[7]Atkinson M,Budge H.Review of the NICE guidence on neonatal jaundice[J].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2011,96(4):136-140.
[8]劉拯.換血治療G-6-PD缺乏致新生兒膽紅素腦病1例報告[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3):295-296.
[9]符寶銘.不同方法對新生兒膽紅素測定的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7):4209-4211.
[10]王丹青.應用不同方法對新生兒膽紅素檢測的結果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4,25(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