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輝 ,曹德品
1.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1;2.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系,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0~6歲階段稱為學前期,學前兒童是特殊群體,存在身體發(fā)育、心理成長的特殊性。學前兒童在托幼機構中的時間約占其每天生活的1/3,他們抵抗力低,自理能力差,對于傳染性疾病的認知與辨別很模糊。因而,此階段,也是兒童健康衛(wèi)生意識和衛(wèi)生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1]。據(jù)報道,托幼機構是我國傳染病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場所[2]。托幼機構不僅易出現(xiàn)傳染病事件,而且其多發(fā)性已發(fā)展成為公共衛(wèi)生問題,并呈現(xiàn)擴大化和嚴重化的趨勢。托幼機構教師是學前兒童在出現(xiàn)傳染病事件時的首要接觸人,同時,也是疾病防控措施的執(zhí)行者[3]。因而,對托幼機構教師傳染病知識狀況的調查以及分析其影響因素重要意義。
采用兩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對象。從牡丹江市所轄4區(qū)6縣中隨機各抽取農村托幼機構與城市托幼機構。首先,各區(qū)縣按照在園教師人數(shù)規(guī)模的比例進行樣本量的分配,確定每地區(qū)的最小樣本量;然后以區(qū)縣為單位對所在轄區(qū)的托幼機構進行抽樣,綜合考慮地域、辦園規(guī)模等因素;最后按工作年限分層,工作2年、工作2~5年、工作5年以上,各隨機抽取130人。本次調查共計發(fā)放問卷390份,當場回收全部問卷,整理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384份,有效率為98.7%。
表1 托幼機構教師傳染病知識得分比較(x±s)
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結合我省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托幼機構教師基本情況調查;托幼機構教師傳染病認知狀況調查。其中,傳染病認知狀況調查包括:日常生活保?。ǔ繖z)、傳染病預防、傳播途徑和本地區(qū)主要傳染病四個方面,每個方面10道題目,共計40道題目,每道題目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答得0分,滿分40分。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如實作答,結束后當場回收問卷。
對收集的資料集中匯總,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首先對數(shù)據(jù)的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進行檢驗,經(jīng)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繼之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one-way-ANOWA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進行統(tǒng)計推斷。
該次調査中的幼兒教師中,男性19人(4.9%)女性365 人(95.1%)年齡在 19~45 歲之間,平均(24±8.82)歲,學歷層次大專為190人 (49%),本科為152人(40%),研究生25人(7%),其他27人(7%)。工作年限平均為(12±3.12)年。
2.2.1 傳染病知識知曉率調查 托幼機構晨檢具體內容的知曉率為54.0%~96.0%,傳染病預防為28.2%~93.8%,傳染病傳播途徑為20.9%~90.9%,該地區(qū)主要傳染病為34.6%~91.8%。知曉率低于50%的內容分布在傳染病預防、傳染病傳播途徑和該地區(qū)主要傳染病方面,如“預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知曉率僅為28.2%;“肺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知曉率僅為20.9%;“共用口杯、毛巾是否可以傳染流行性感冒”知曉率僅為34.6%。
2.2.2 教師傳染病認知得分情況 教師傳染病認知得分為(27.63±7.63)分,其中晨檢各題目平均得分為(0.74±0.20)分,傳染病預防各題目平均得分為(0.64±0.23)分,傳染病傳播途徑為(0.46±0.21)分,該地區(qū)主要傳染病(0.63±0.21)分。城鎮(zhèn)教師高于鄉(xiāng)村教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傳染病預防外,其他各類題目和總分均隨著工作年限的升高而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除晨檢知識外,其他類型的題目和總分上,均為接受過托幼機構傳染病健康教育者得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3 傳染病知識得分情況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傳染病知識得分為因變量城鄉(xiāng)(1=城鎮(zhèn),2=鄉(xiāng)村)、工作年限(1=2 年以下(含 2 年),2=2~5 年,3=5 年以上(含 5 年))、雙親學歷情況(1=研究生,2=本科以上,3=大專/本科,4=高中/中專/職高,5=初中,6=小學,7=未上過學)、是否接受過托幼機構傳染病健康教育(1=是,2=否)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時采用后退法,納入標準α=0.05,剔除標準β=0.10,結果顯示,所在地是鄉(xiāng)村、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雙親受教育程度低、未接受過托幼機構傳染病相關健康教育者,傳染病知識的得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牡丹江市托幼機構傳染病知識
研究表明,托幼機構是幼兒聚集的場所,因空間相對封閉,幼兒接觸密切頻繁,易造成傳染病的迅速傳播[4]。同時,一些托幼機構不夠規(guī)范,室內空氣質量合格率低[5],也在促進傳染病的流行。從調查情況看,牡丹江市托幼機構教師傳染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在20.9%~96.0%之間,各題目差距較大,與以往研究一致[6]。傳染病傳播途徑方面知識知曉率較低,為(0.45±0.20)分,且城鎮(zhèn)教師傳染病知識得分高于鄉(xiāng)村教師(P<0.05)。這與教師文化層次、觀念、生活習慣,有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幼師教育及崗前或入職后相關知識培訓有關??梢?,應規(guī)范教師隊伍的人員組成,加強在校學習期間學前衛(wèi)生學知識的積累,適當增加城鎮(zhèn)正規(guī)托幼機構見習或頂崗實習機會,以提升傳染病相關知識水平。除傳染病預防外,其他知識得分均隨著工作年限的升高而升高;除晨檢外,其他傳染病知識得分均為受過托幼機構傳染病知識培訓者得分較高(P<0.05)。這與教師知識掌握及傳染病重視程度相關,在調查中,要求教師操作七步洗手法的步驟,部分教師無法規(guī)范操作,這也就很難指導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從而達不到預防的目的。因此,應從觀念上加強對傳染病危害的認識。
多因素分析顯示,所在地是鄉(xiāng)村、工作低年限、雙親受教育程度低、未接受過傳染病相關健康教育者,傳染病知識的得分較低,這與傳染病知識匱乏、托幼機構對于衛(wèi)生保健工作的忽視,不注重教師傳染病知識培訓、工作經(jīng)驗欠缺、雙親知識水平低下無法傳授更多正確的防病控病知識有關。可見,托幼機構進行傳染病知識教育以及樹立真正的“保教結合,保在先,教在后”觀念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托幼教師的傳染病知識儲備及掌握情況尚可,基本可以做到對于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但仍需提升教師的傳染病認知能力,一方面,根據(jù)托幼機構實際需求設置學前衛(wèi)生學知識的在校教學;另一方面,可根據(jù)不同傳染病發(fā)病的季節(jié)特點,定時進行崗前或入職后相關培訓,也可在流行季節(jié)中,組織相關專家到不同的鄉(xiāng)村托幼機構進行現(xiàn)場指導,適當增加培訓與指導的頻次,以增強傳染病防范知識;同時開展針對性的傳染病知識宣傳,豐富宣教形式,拓展宣教途徑[7],以減少傳染病的流行與暴發(fā),從而提高學前兒童的抗病能力。因此,規(guī)范系統(tǒng)的疾病預防需要在幼托機構中開展[8]。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托幼機構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1]高皓宇,趙璽,袁媛媛,等.天津市幼兒園兒童健康知識行為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7):555-556.
[2]金連梅,荊瑞巍,羅莉,等.我國學校傳染病流行/暴發(fā)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1):55-56.
[3]洪英,劉熹,邱孟,等.成都市幼兒教師手足口病預防知識及相關行為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10):56-59.
[4]Kotch JB,Isbell P,Weber DJ,et al.Hand-washing and diaperingequipment reducesdiseaseamongchildreninout-of-homechildcarecenters[J].Pediatrics,2007,120(1):29-36.
[5]韓知峽,鄧小華,杜俊龍.成都市2009-2011年托幼機構消毒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1):3219-3220.
[6]沈旭娟,張寶津,張時良.杭州市余杭區(qū)學生重點傳染病及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11,27(6):474-476.
[7]王瑞平,張清慧,姚霞菁,等.上海松江區(qū)中小學保健教師傳染病知識知曉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2):199-201.
[8]Ruan F,Yang T,Ma HL,et al.Risk factors for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and he preventive effect of hand-washing[J].Pediatnics,2011,127(e8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