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女神李師師下落之謎
宋徽宗趙佶除了皇帝當不好,其他樣樣精通,此外還嗜女色如命。他后宮中妃嬪如云,但是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有一天,他閑得無聊,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了“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14個字,忽然文思枯竭。有一個大學士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看到后就續(xù)了句“人間有味俱嘗遍,只許江梅一點酸”。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御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妓李師師。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nèi)經(jīng)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像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作師師。過了一年,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她漸漸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膚白皙,被經(jīng)營妓院為業(yè)的李蘊收養(yǎng),改姓李。李蘊教她琴
棋書畫、歌舞侍人。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
可能由于童年凄涼的生活在李師師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給人的感覺始終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凄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著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這一切都構(gòu)成了一種“高冷女神”的基調(diào),反而更加迷人。
徽宗對李師師早就有所耳聞,這一日便穿了便服,乘著小轎找到李師師處,自稱殿試秀才趙乙,求見佳人。只見李師師鬢鴉凝翠,鬟鳳涵青,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執(zhí)板唱詞,和樂曼舞,徽宗一見之下,立刻神魂顛倒。
從此以后,徽宗就經(jīng)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李師師也不敢招待外客,但有一人她不能割舍,他就是大稅監(jiān)周邦彥。周也是一名才子,他風雅絕倫,博涉百家,并且能按譜制曲,是當時著名的大詞人。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空幽會李師師。二人正耳鬢廝磨之際,忽報圣駕前來,周邦彥一時無處藏身,只好匆忙躲到床鋪底下。
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從江南用快馬送到的新鮮橙子,與她邊吃邊調(diào)情。這天由于徽宗身體沒全好,才沒留宿。徽宗走后,周邦彥填了一首詞《少年游·感舊》譏諷:“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边@首詞將徽宗狎妓的細節(jié)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后來徽宗痊愈,再找李師師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作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nèi),臉色驟變,他不禁惱羞成怒,第二天上朝時,就讓蔡京以收稅不足額為由,將周邦彥罷官免職押出京城。
李師師冒風雪為周送行,后來又在與宋徽宗相處時,故意將周邦彥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李師師一邊唱,一邊流淚,特別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泣不成聲。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任命他為管音樂的大晟府樂正。至于李師師,后來也被召進了宮中,冊為李明妃。但金兵進逼開封,徽宗將皇位讓給太子欽宗,李師師失去靠山,被廢為庶人,并被驅(qū)出宮門,地位一落千丈。據(jù)傳她為了免禍,自乞為女道士。不久,汴京淪陷,北宋滅亡。金兵俘虜徽、欽二帝和趙氏宗室多人北返,李師師的下落也變得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了。
而“靖康之恥”后的李師師下落,更有如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以死殉國。
《李師師外傳》記載說,金人攻破汴京后,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讓他的主帥撻懶去尋找李師師,但是尋找多日也沒有找到。后來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于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賣主求榮,小人得志。后世的通俗小說多沿襲這一說法。但小說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來抒發(fā)亡國的感慨,沒有什么事實依據(jù),因而學者多對此說持有異議。
第二種說法:老死江湖。
張邦基《墨莊漫錄》書中稱李師師被籍沒家產(chǎn)以后,流落于江浙一帶,有時也為當?shù)厥看蠓虺?,形容憔悴,不復當年風采。清初陳忱《水滸后傳》繼承了這一說法,說李師師在南宋初期,流落臨安(今杭州),寓居西湖葛嶺,操舊業(yè)為主。“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边@個說法,凄凄切切,充滿惆悵之感。
第三種說法:被俘北上。
還有一個說法,稱李師師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恥辱地了結(jié)殘生。但也有人提出異議,當時金帥撻懶是按張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單索取皇宮婦女的,李師師早已當上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列。
綜觀以上種種說法,似乎以第二種說法較為可信。汴京失陷前,李師師已廢為庶人,當了女道士,說她匿于民間,流落于江浙??傊?,小說家為潤飾其作,點綴人物,各取所需,所以所取李師師的歸宿種種不一。追根溯源,主要由于李師師是與亡國君主有關(guān)系的女子,皇帝與妓女,貴賤懸殊,其情事也必涉及國事,有關(guān)她的傳聞,不免有許多臆測和訛傳的成分,因而她的歸宿究竟如何,恐怕永遠是難解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