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挽聯(lián)賞讀"/>
●張小華
當曾國藩指揮湘軍以死打蠻扎的方式把湘軍的旗幟扛入金陵,熊熊大火結束了『上帝之子』不敗的神話。洪秀全魂歸天國,帶走的不單單是天王的子民,也有無數(shù)湖湘子弟的英靈。作為湘軍統(tǒng)帥的曾國藩不可能也不會把他的家鄉(xiāng)子侄擱在異土他鄉(xiāng),讓其魂魄夜夜思歸,因此,當時有『江忠烈包送靈柩,曾國藩包做挽聯(lián)』之說。輾讀曾國藩對聯(lián),總是一次次地為其藝術魅力震撼,私意用『蕩氣回腸、柔腸寸斷、別有心腸』概括,下面試加分析。
前人楹聯(lián),大抵以風流倜儻瀟灑出塵為工,有情韻而無魄力,獨湘鄉(xiāng)曾文正公能盛氣噴薄,實為創(chuàng)體。讀曾氏聯(lián)語,不得不為字里行間的雄渾之氣所激蕩。
挽江忠源:
百戰(zhàn)守孤城,章貢尤應千世祀;
兩年躋八座,江天忽報大星沉。
『百戰(zhàn)』堅守『孤城』,給人的感覺就是歷盡滄桑而不改其志,這種志氣就有豪邁之感。堅守之后依然難敵,這種犧牲就特別有意義,所以應值『千年』祭祀?!喊?、孤、千』都是有力量有份量的詞?!航臁灰彩且粋€給人有高、大氣象的詞?!汉觥话炎髡呗牭竭@消息時的驚鄂、措不及防,那份瞬間的心理失衡,從明朗的高處一下子跌落到陰暗的底谷的心理感覺形象地表達出來。這一心理的變化是有力度,有沖擊力的?!撼痢慌c『忽』都有讓人從懸崖之頂墜落低谷之感。吳恭亨《對聯(lián)話》稱『曾文正挽人聯(lián)語特沉雄,雖小小題目,咸成龍?zhí)S之觀?!辉谶@里,我們可以體會到曾氏挽聯(lián)的『龍?zhí)S之觀』的蕩氣回腸。
挽胡文忠公林翼太夫人:
武昌居天下上游,看郎君新整乾坤,縱橫掃蕩三千里;
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馭永辭江漢,感激悲歌百萬家。
武昌本也只是長江之中游,但曾氏用『天下上游』。胡林翼撫湖北也只是一個省而已,卻用『新整乾坤』,乾坤是整個天下?!嚎v橫』有深度、有廣度?!簰呤帯恍枰牟皇且话愕牧α?,是震懾天下的力量,是席卷一切的力量,如決堤的洪水勢不可擋。雄居天下,手握乾坤,縱橫捭合。輾讀這些文字,一股力量會穿透全身,使人血液沸騰,豪氣沖天。
在這大氣魄大背景之下,道出胡夫人是『女中人杰』,這女中人杰因此也更不同凡響?!河擂o江漢』,『永』是一個有長度的詞,因為『永』更見傷悲,因為傷悲,所以『感激悲歌』?!焊屑け琛凰朴率坎咧圾Q奔騰的戰(zhàn)馬迎面而來?!焊屑け琛慌c『縱橫掃蕩』、『運氣于字里行間』,把氣勢渲染得尤為雄渾,『勁氣直達,有天馬行空之概』,『闊大懇摯兩兼之矣』。
再如挽易臨莊:
鄧禹少從戎,壯懷欲吸西江水;
終軍雖遇害,毅魄猶殲南越王。
『曾文正聯(lián)語,雄奇突兀,如華岳之拔地,長江之匯海?!挥诖丝梢娨话?。
挽梅鐘澍:
萬緣今已矣,新詩數(shù)卷,濁酒一壺,疇昔絕妙景光,只贏得青楓落月;
孤憤竟何如,百世貽謀,千秋盛業(yè),平生未了心事,都付與流水東風。
『萬緣今已矣』滿腔感慨噴薄而出,然后徐迂道出梅氏往昔生活狀態(tài),從內容、情感、語氣上較首句舒緩。最后來一句『只贏得青楓落月』,『只贏得』是在中間三句上的又一次轉折,使語氣又跳躍地承接了首句『萬緣今已矣』的似是無奈的感慨。整個上聯(lián)氣勢如噴涌而出的江水,突破一個險峻的隘口,進入了一個比較寬闊的水面,在人們的審美期待中下聯(lián)應順流而下。但是,曾氏的高明,或是高超之處在此又體現(xiàn)出來。下聯(lián)『孤憤竟何如』一個設問再次把讀者期待的心理提起,如回風激水,蹙蹙生漪,在再次歷數(shù)所憤所憾之時結束全聯(lián)。一波幾折,讀之能不讓人蕩氣回腸?
曾國藩故居
曾氏作文崇尚陽剛之氣,治軍以『曾剃頭』名振朝野,他留給我們的會有一個硬梆梆的湖南蠻子形象。其實曾氏挽聯(lián)之中極有柔腸。挽聯(lián)如果沒有真實情感蘊籍其中,便不過是一些假惺惺的應酬文字,但若融入作者的感情,情極盛之時自會生一種柔腸寸斷之感。
挽季弟:
英名百戰(zhàn)總成空,淚眼看河山,憐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
慧業(yè)幾生磨不盡,癡心說因果,愿來世再為哲弟,并為純臣。
曾國藩最小的弟弟曾季洪病逝于金陵軍營,曾國藩一家為了保大清基業(yè)失去了兩名男丁,曾氏作為一家長子,總認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此總是心存內疚。曾季洪病逝,曾氏聞訊『哭之慟,派弁赴金陵迎護其喪?!?/p>
面對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在功未成、名未就之時就魂斷金陵的季弟,曾氏悲痛地說道,縱是身經百戰(zhàn)享有英名,而一切終是成空啊,我滿腔熱淚地注視我們兄弟以命來捍衛(wèi)的大清河山,心里為你深深的痛楚,弟弟啊,你為了保護百姓,為了保衛(wèi)疆土,離我們而去。成就一番事業(yè)要幾經磨難,我癡心祈盼我們來世再做兄弟,并肩奮斗。曾氏用聯(lián)直接訴說對弟弟季洪的憾與憐,訴說來世的期盼,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他的哭喊,聽到他為之悲痛的嗚咽聲。李承銜《自怡軒楹聯(lián)勝話》稱:『可謂聲淚俱下』。此聯(lián)后來曾氏認為還不足以表達自己對弟弟的傷痛之情,又改為:
大地干戈十二年,舉室效愚忠,自稱家國報恩子;
諸兄離散三千里,音書寄涕淚,同哭天涯急難人。
前一副聯(lián)的淚眼相看迸發(fā)為涕淚寄音書,痛哭天涯不歸人了。如果說,前一副聯(lián)曾氏還是強忍悲痛在心底低低哭泣,那么這一聯(lián)就是嚎啕大哭,把他對親兄弟的愛與情哭得天昏地暗、痛快淋漓。兄弟如手足,切膚之痛,柔腸寸斷!
挽凌荻舟水部太夫人:折葼教蘇氏兄弟,要知取次成名,曾斷慈母機中杼;
負米走大湖南北,豈意歸來失恃,空悲游子身上衣。
圍繞母子情深,及因這份深情而為對方真誠地付出反復鋪敘。慈母教子,佳兒『負米走大湖南北』,都是因為深愛對方?!贺撁住恢附吡κ谭罡改?。但是,慈母望穿秋水仍然等不到佳兒歸來。待一朝歸來,慈母卻早已撒手人寰,只有對著燈下母親慈愛之印的故物而空悲切?!和皇且驗閻?,『空悲』也是因為愛。愛與被愛都找不以情感落腳的對象,強烈的的感情無處傾訴?!鹤佑B(yǎng)而親不待』,此情此景,怎不柔腸寸斷?
曾氏一生倡導理學,在他的挽聯(lián)中有很重的理學氣息。當然曾氏用對聯(lián)倡理時,為理抒寫的感情也很能打動人。
陳岱云太守夫人:割臂豈初心!是孝子忠臣莫可奈何之事;
歸真無片語,有堂上膝下萬不忍言之衷。
陳岱云夫人曾經割臂療夫,后因此得氣痛病,不久病逝?!簹w真』,佛教對死的稱謂?!焊畋邸皇乔心w之痛,『豈』首先把『讓割臂』之人和『被割臂』之人的那份無奈之情展現(xiàn),把人的心緒提到高峰,一腔怨恨,將化為什么力量,是反抗,還是臣服?『莫可奈何之事』似一聲長長的吁嘆,我又能怎么樣呢?只因為是忠臣,是孝子,是綱常后的『夫為妻綱』,這些是我們必須接受、必須遵守的。
我不忍讓你為我療傷,但這也是在『忠臣』、『孝子』盛名之下必須接受,必須臣服的無可奈何之事。我要為國、為君去趕赴沙場,我肩上擔負了重大的使命,讓你『割臂』是無可奈何。前句的揚起,是為了后句的跌落,一起一落,人的情緒起了一個回旋往復,情緒調動起來。然而,話還沒有說完。因『割臂』而『歸真』,『歸真無片語』,帶著默默的萬般無奈、萬般的不忍離去,萬千囑托,似訴無言?!捍藭r無聲勝有聲』,緩緩合上的眼神,那一份對堂上的牽掛、那一份對膝下的期待、那一份對整個家的無盡的依戀與不舍,深深地刺痛了『歸真』人,也深深地刺痛了曾讓『歸真』人療傷的親人,刺痛了『堂上膝下』?!簾o片語』是抑,在無言中暴發(fā)的『不忍言』是揚。從整個聯(lián)看,上聯(lián)先揚后抑,下聯(lián)先抑后揚,整個聯(lián)語情緒走向是『揚抑抑揚』,情感跌蕩起伏,渲泄淋漓。情感的渲泄融于道德氣息之中。
挽賀映南太學夫人:
柳絮因風,閫內先芬堪繼武;
麻衣如雪,階前后嗣總能文。
『柳絮因風』出于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賀夫人德行頗好,有聲譽,并有文才,故特注明賀的夫人姓謝,并引用『柳絮因風』,暗指賀夫人之姓氏,同時贊揚賀夫人的文才。
『柳絮因風』并不僅僅是構成文義的暗含意韻,不單單是中心思想的直接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在整個語境的營構,對中心思想延伸語義起著其他部分難以替代的作用。在中國文學意象中,『柳』的內涵極為豐富?!毫幌笳鞲唢L亮節(jié),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毫幌笳髦核蛣e、離別』。周邦彥『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李商隱『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柳』在這兒延伸語義,它象征著賀夫人的高風亮節(jié),象征著『后嗣』們對她的依依難舍、綿綿不斷之情。『柳絮』在『柳』的內涵之外又在氛圍的渲染上加深一步。
同時,『柳絮因風』與『麻衣如雪』相互照應。同為白色之物,同為故人逝去而出現(xiàn)的兩種物象?!郝橐氯缪?,是一種白描,是對賀夫人后嗣們悼念隊伍的直接描寫。如雪的麻衣,在中國文學的意境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意象。它不象『柳』,一說到『柳』,人們會想到離情別恨,心頭會升起依依不舍之情,而『麻衣』則僅僅只是使人想到殯葬,只是一種現(xiàn)象,沒有太多的感情內涵。如雪的麻衣,只有靠風漫天飛舞的柳絮賦予它更深的意韻、內涵。
此聯(lián)中心意思是對賀夫人的贊賞,說她生前的美德,她的懿行,都為后輩所崇,為后輩所效。閫,門檻,『閫內』在此指閨門,實為女德之門。在曾氏的內心,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根深蒂固。 他內心嘔歌、贊嘆的女性,肯定是一個集傳統(tǒng)婦道于一身的典范的傳統(tǒng)女性。他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為這些女性唱著贊歌, 他希望乾坤的扭轉靠這些完美人物的典范,『先芬』對后輩的濡沫。曾氏在這搖曳多姿的優(yōu)美對聯(lián)中完成了他的道德期許,我且稱之為『別有心腸』。
曾國藩手書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