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秋冬季天氣轉涼時,醫(yī)院小兒科的候診室里大都是因上吐下瀉而精神萎靡不振的一兩周歲嬰兒。在這個季節(jié),小兒腹瀉多為輪狀病毒腸炎。不同于夏季細菌性腹瀉,輪狀病毒在零下20℃還能穩(wěn)定存活,煮沸則可使之迅速死亡,酒精等消毒劑也可將其殺滅。輪狀病毒腸炎冬季腹瀉季節(jié)性強,每年冬季發(fā)病,12月份達到高峰,可持續(xù)到次年3月。
由于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去醫(yī)院診治要化驗大便,有些家長感到比較麻煩,就在家里自己用藥物給孩子治療。因為家長普遍缺乏醫(yī)學常識和用藥知識,在自行治療過程中難免會陷入以下誤區(qū)。
立即服用止瀉劑 腹瀉后不要馬上就使用止瀉劑。因為發(fā)病初期,腹瀉能將體內致病菌與它們所產(chǎn)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況且有些止瀉劑嬰幼兒是不能用的,如5歲以下兒童禁用易蒙停(洛哌丁胺);2歲以下嬰兒禁用復方地芬諾酯(復方苯乙哌啶)。
寶寶腹瀉時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幫其保持腸道健康。人體中存在很多正常細菌,如雙歧桿菌等,數(shù)量為人體細胞總數(shù)的10倍,主要分布于腸道,是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如果正常細菌數(shù)量下降或比例失調,就會出現(xiàn)腹瀉;腹瀉又將進一步加重菌群失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微生態(tài)制劑是以雙歧桿菌為主的正常活菌制劑,口服后可促進正常菌群恢復而起到治療腹瀉的作用。
濫用抗生素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腹瀉,就認為是細菌作祟,便在家里自行用抗生素“抗”一下。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極不科學。因為抗生素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而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炎使用抗生素,不但腹瀉治不好,反而會帶來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往往使體內各處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藥菌乘機在體內繁殖生長,導致二重感染,加重腹瀉。只有當寶寶出現(xiàn)膿血便(多為合并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感染)時,醫(yī)生才會主張使用敏感抗菌藥物。如果用藥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則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考慮更換另一種抗菌藥物。
禁食少水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腹瀉的時候應該少進食飲水,否則腹瀉會更加嚴重。特別是老一輩人,這種意識更濃。事實上,秋冬季腹瀉護理的關鍵恰是給寶寶補充水分,所以不能讓寶寶禁食禁水。輪狀病毒對寶寶最大的威脅是水和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因為對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目前沒有什么特效藥,所以在護理和治療上,只能是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預防脫水和水電解質紊亂。
孩子在腹瀉期間有食欲應該進食。嬰兒應照常吃奶。大一點的孩子在腹瀉初期,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情況好轉后吃一些半流食,如掛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慢性腹瀉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可吃些易于消化、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如魚末、肉松、蔬菜、水果等,主食可以是稀粥。在腹瀉停止后的半個月內,還應每天給孩子加一餐,以彌補腹瀉期間損失的營養(yǎng)。
加大藥物劑量 有些家長病急亂投醫(yī),除了不停地到各個醫(yī)院奔走,還會把醫(yī)院里配給的藥品加大劑量給孩子服用。這種做法猶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
秋冬季腹瀉是自限性疾病,會自己好轉,吃藥并不能明顯縮短病程。如果早期合理使用藥物,可以縮短病程,減輕癥狀。雖說目前還沒有針對輪狀病毒的有效藥物,但是如果早期使用廣譜抗病毒藥新博林,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和繁殖,減少病毒的數(shù)量,使癥狀減輕,病程縮短。推薦使用新博林+思密達+培菲康。需要指出的是,服藥應該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