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詩國
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新診斷T2DM患者轉歸的影響
鄧詩國
目的探討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轉歸的影響。方法158例新診斷T2DM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9例。觀察組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降糖藥物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體質量指數(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病情轉歸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TG、TC、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觀察組治療后1年病情轉歸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新診斷T2DM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有顯著改善作用, 并對患者病情轉歸有益, 療效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降糖藥物。
胰島素; 2型糖尿病;轉歸
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是2型糖尿病(T2DM)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功能有明顯的損害[1]。早期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顯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 但對T2DM患者病情轉歸的影響在臨床中研究較少,無法統(tǒng)一[2]。本研究對新診斷T2DM患者采取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 在病情轉歸方面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診斷T2DM患者15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 且病程均<1年。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9例。觀察組男38例, 女41例, 年齡32~ 67歲, 平均年齡(47.6±11.1)歲, BMI:(24.43±2.43)kg/m2;對照組男39例,女40例, 年齡34~65歲, 平均年齡(47.1±11.2)歲, BMI:(24.46±2.47)kg/m2。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BMI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根據每個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運動和飲食方案, 確?;颊唧w質量在標準范圍。觀察組: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 分次進行, 根據患者血糖水平調節(jié)胰島素用量, 同時給予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口服治療, 患者血糖達標后停止用藥;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降糖藥口服治療, 并根據患者血糖水平調節(jié)藥物用量, 對于采用降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改用胰島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G、 TC、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 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病情轉歸情況。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患者血糖水平, 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空腹、餐后C肽水平。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停藥:患者僅需運動及飲食控制即可達到緩解病情的作用;②口服藥:改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③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良, 改用胰島素治療, 或一直采用胰島素治療。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治療后TG、TC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治療后血糖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 且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見表2。
2.3 觀察組治療后1年停藥率為46.8%, 對照組為11.4%, 兩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 且觀察組口服藥及胰島素治療例數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G、 TC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比較( x-±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x-±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病情轉歸情況比較[n(%)]
T2DM原名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 多發(fā)于40歲以后,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3]。其早期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分泌缺陷, 由于胰島素β細胞功能出現衰退, 故無法維持葡萄糖的正常代謝, 引發(fā)高血糖。而持續(xù)性高血糖又可導致β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度下降, 使葡萄糖刺激時無法分泌足量的胰島素, 最終加速β細胞的凋亡, β細胞數量的減少又使血糖逐漸升高, 形成惡性循環(huán)[4]。若在T2DM早期采用相應措施控制血糖, 穩(wěn)定血糖水平, 可使β細胞功能得到改善, 有效緩解胰島素抵抗。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 對新診斷T2DM患者采取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 可有效改善胰島素β細胞功能, 減輕葡萄糖刺激, 有利于恢復胰島素β細胞功能,緩解病情。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TG、TC、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 由此可說明, 不論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還是常規(guī)降糖藥物治療均有效, 而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的觀察組治療后TG、 TC、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與對照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見, 早期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顯著改善β細胞功能, 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降糖藥物。觀察組治療中停藥率為46.8%, 對照組為11.4%, 兩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口服藥及胰島素的例數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 胰島素對于T2DM患者病情轉歸的長期影響較明顯。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給予飲食和運動干預, 嚴格控制運動和飲食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對減輕胰島素抵抗可能有作用, 不可忽視。
[1] 趙維綱, 袁濤, 袁申元, 等.口服胰島素腸溶膠丸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臨床觀察.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 2010, 18(2):67-71.
[2] 李光偉.關于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思考.中華內科雜志, 2010, 49(1):1-2.
[3] 王斌, 丁明超, 王鴻.兩種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1, 5(4):1131-1133.
[4] Staiger H, Machicao F, Fritsehe A.Path mechanisms of type 2 diabetes genes.Endocrine Reviews, 2009, 30(6):557-58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45
2014-12-23]
511436 廣州市番禺區(qū)新造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