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光
進展性腦梗死治療的臨床研究
毛偉光
目的 分析進展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方法 86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3例,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以及抗凝治療;觀察組采用依達拉奉、降纖酶聯合治療,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5、10、15、30 d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比較。結果 在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6%(41/43)高于對照組74.4%(32/43)(P<0.05)。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選擇采用依達拉奉以及降纖酶聯合治療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患者的不良反應少,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進展性腦梗死;治療效果;觀察
進展性腦梗死約占急性腦梗死患者的40%, 屬于急性腦梗死的一個臨床過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是指在經過相關的治療之后, 神經功能缺損依然未得到好轉呈現出階梯式加重的特點。在治療方面, 進展性腦梗死目前還尚未發(fā)現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因此屬于難治性腦血管病, 是導致患者死亡以及致殘的首要原因之一[1]。溶栓治療雖是目前公認的一種較好的治療方式, 但由于治療時間長同時價格昂貴因此受到限制。本次研究將分析進展性腦梗死治療的治療方法, 以尋求相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86例,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3例, 其中對照組男28例, 女15例, 年齡58~82歲, 平均年齡(63.3±4.1)歲;觀察組男26例, 女17例, 年齡60~85歲, 平均年齡(65.3±3.8)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腦梗死診斷標準中相關內容, 排除標準:①腦缺血時間較短患者;②患有其他系統出血患者;③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患者;④心房纖顫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依達拉奉以及降纖酶聯合治療, 將100 ml生理鹽水加入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中, 采用靜脈滴注, 2次/d, 共治療1個療程(1個療程均為14 d);降纖酶劑量10 U, 靜脈滴注, 1次/d, 持續(xù)靜脈滴注3 d, 逐漸為患者減量至5 U, 1次/d, 靜脈滴注7 d。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 U, 采用皮下注射, 1次/d, 同時對患者給予口服阿司匹林進行治療, 100 mg/d, 共治療1個療程(1個療程30 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4 d對患者進行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以及心電圖等基礎檢查。在用藥前后5、10、15、30 d對患者凝血酶原時間以及纖維蛋白原時間進行記錄。采用ESS評分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分析。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中相關內容, 分為顯效:患者生活能夠自理, 獨立行走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00%~91%。有效:生活部分能夠自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90%, 肢體恢復肌力恢復Ⅱ級以上。無效:治療后患者均為得到任何好轉, 病情發(fā)生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6%(41/43),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4%(32/43)。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5、10、15、30 d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x-±s, 分, d)
多種因素均可導致患者發(fā)生進展性腦梗死。目前公認的原因包括:①腦動脈硬化:患者在急性腦梗死病后, 血壓會偏低, 而這種早期的血壓下降正是導致進展性腦梗死的根本原因, 多是由于腦血管調節(jié)功能障礙或病后不當的降壓而引起的。在大血管病變以及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 腦血管血流灌注出現下降。②頸動脈狹窄。③冠心病以及煙酒史者。④腦代謝受到水電解質、心肺功能以及發(fā)熱感染等影響[2]。
患者發(fā)生急性腦梗死的同時, 腦組織會出現相關的生化改變, 如氧自由基釋放、乳酸堆積以及細胞內鈣超載等, 從而產生導致患者細胞大量死亡的缺血瀑布效應。因此對于無法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來講, 對患者的神經進行保護顯得至關重要, 同時也是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3]。此次研究中本院對觀察組患者采用的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 能夠有效延緩神經細胞死亡以及對腦細胞過氧化作用產生抑制, 同時也能夠降低腦缺血以及腦缺血導致的腦水腫或相關的組織損傷, 對腦缺血患者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4]。同時觀察組患者采用的降纖酶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 同時提升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對患者的微循環(huán)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降纖酶同樣是防治進展性腦梗死的良好藥物[5]。對患者在進行降纖治療的過程中, 使缺血區(qū)再灌注加用神經保護劑,從而阻止了瀑布效應, 降低了患者再發(fā)病率, 將兩者合用能夠起到互補作用[6]。
在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6%(41/43)優(yōu)于對照組74.4%(32/43)(P<0.05)。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在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采用依達拉奉以及降纖酶聯合治療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患者的不良反應少,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1] 付魯英.進展性腦梗塞治療的臨床研究.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 2010, 3(4):21-23.
[2] 李輝.急性進展性腦梗死血清S100B蛋白及相關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3.
[3] 趙愛國, 李新剛.外傷性腦梗塞的臨床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 2014, 2(4):176-179.
[4] 王華.hs-CRP, LPA, FIB, D-D預測進展性腦梗塞的臨床研究.河南大學, 2011, 3(2):116-118.
[5] 麻友兵, 高英玲, 陳飛, 等.尿激酶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梗塞的臨床研究.河北醫(yī)學, 2013, 9(2):1397-1399.
[6] 賈萬春.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應用依達拉奉和丁苯酞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6(3):140-1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30
2014-12-26]
323406 浙江省松陽縣古市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