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清
炎熱的夏季,惱人的蚊子漸漸多了起來,讓我不由得想起兒時夏夜熏蚊子的火繩。
那時,天剛擦黑,莊戶家還沒點起煤油燈,蚊子就開始肆無忌憚地發(fā)起襲擊,要遇上變天,蚊子蜢子近乎瘋狂,不一會身上到處癢癢,撓一撓,就長成了豆大的包。
老土窯窗戶上沒玻璃,夏天連麻紙也不糊,窗紗也舍不得花錢安,兩扇小窗戶常開著,任憑蚊蠅自由來往。蚊子鼻子尖,你剛一躺下,它就毫不客氣地來了,還帶著“嗡嗡”的聲音,煩人。
而火繩點燃后像蚊香一樣盤在家里,霎時,縷縷青煙飄散在窯里,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一時間,蚊子被驅散得無影無蹤。一根繩子可以燃燒一晚上,黑夜下地也好找尿盆,因為火繩會發(fā)出亮光。
熏蚊子的火繩數(shù)艾蒿最好,生長艾蒿的地方我去過,離村三里多地,可大夏天沒幾個人去割,就用白蒿代替艾蒿。很不起眼的白蒿,生長在地沿、溝崖、荒嶺和山坡上。秋后的白蒿帶籽了,火繩煙味更濃,油性大易點燃且氣味芳香,對人體無害,黑花蚊子一聞卻掉頭就跑。
人們去地里干活的路上,隨手拔上一把,邊走邊拔邊擰,到了干活的地方,一條火繩也擰好了,回家的路上還是如此。這里的孩子們都會擰火繩,不管去地里拔兔草,還是上山刨藥材,脖子上準會帶回幾根火繩,掛在屋檐下,曬干即可點燃驅蚊。
火繩,看似樸實,卻能惠及人間,勾起往日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