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旒?/p>
【考場真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處也許隱藏著美麗的珊瑚,目光的深處也許飽含著濃濃的愛意,記憶的深處也許沉淀著生活的真諦,文字的深處也許寄寓著豐厚的意蘊……
請以“深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解析】
命題作文“深處”,雖然內容寬泛,限制很少,但要寫出深意來,我們可以用給核心詞語加定語或者加賓語的方式打開思路,確定主題。如:記憶的深處、心靈的深處、幸福的深處,或者記憶深處的那個聲音、心靈深處的一朵花等等??偠灾浴吧钐帯睘楹诵?,通過在其前后添加詞語進行限制,圈定寫作主題。
【考場佳作一】
深處
◎寧波一考生
“臭——豆腐,醬——豆腐……”
忘不了那個清涼的夏日,忘不了那個飄雨的傍晚,更忘不了那激蕩在我心靈深處的叫賣聲。
入夏以來,我遇到了一件煩心的事。每天晚上八點半左右,一個賣醬豆腐、臭豆腐的男子準時地出現(xiàn)在我們村的大街上,那高亢而又有幾分凄涼的叫賣聲打破了鄉(xiāng)村的平靜,如招魂般飄蕩在鄉(xiāng)村祥和的夜空,將我的靈感擊得粉碎,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絲厭惡。
我敢確定,他的醬豆腐和臭豆腐一定是沒什么銷路,不然為什么這么晚了還要到我們村來碰運氣,吵得我作業(yè)都寫不了!
一天傍晚,放學回家時被大雨擋在了離家不遠的屋檐下,雨水漫天飛落。這時他和他的自行車又執(zhí)著地出現(xiàn)在街頭,為了躲雨,竟和我擠到了同一個屋檐下。只見他頭戴一頂褪了色的帽子,臉黑瘦黑瘦的,兩鬢頭發(fā)斑白,手里拿著一只手電筒。他的自行車兩邊分別掛著一只大塑料桶,不時地從里面飄出一股股令人惡心的餿臭味。他憂郁地看著天,不住地長吁短嘆。
雨越下越大,看來是得等雨停了才能回家了。于是,我便和那人聊了起來。原來他和妻子都是縣棉紡廠的下崗職工,家里有一個正讀大學的女兒。為了供女兒上學,妻子去了鄰村小作坊打工,可錢沒掙多少,卻累出了一身毛病。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他身上,給妻子治病,供女兒讀書,哪一樣不需要錢呢?他說自己沒別的本事,倒是懂得腌制醬豆腐、臭豆腐,為了多賺幾個錢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從沒清閑的時候。
我的心不禁一震,對自己先前心中的不敬有些懊悔。
雨停了。他騎上車子,沖我點點頭,又出發(fā)了。我深吸了一口氣,車后飄出一股濃濃的豆腐的味道,但它已不再令人惡心,而是浸著一絲特殊的幽香。他的背影被兩只大桶擠得小而瘦弱,一點點被夜色淹沒。很快街的那一邊又響起了悠揚的叫賣聲:“臭——豆腐,醬——豆腐……”
幾個月來,這聲音第一次讓我感覺不再剌耳,而且在我心靈深處久久激蕩。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以后每天買幾塊醬豆腐做我的輔菜。
【評點】
小作者選材獨到。小販街頭叫賣,是每個人都熟悉而又容易忽略的一個場景,然而小作者卻捕捉到了,并從多層面揭示社會問題:職工下崗、家庭教育、愛心等等,抒寫了自己對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竭力供孩子讀書的思考。
【考場佳作二】
深處
◎寧波一考生
手中的書本微微泛黃,蒼勁的字氤氳著墨香。我走進歷史深處,猛抬頭,卻看到了你。
你身著白衣,卓然獨立。流放的困苦和心靈的煎熬并未損你一分一毫的絕代風華,你遺世獨立,清冷如同秋天的潺潺流水。你似乎在回憶著什么,原本平靜無瀾的雙眸中忽地溢滿了無法言說的悲傷。
你在想些什么呢?
你生于貴族之家,是王室的后人。你只想為國效力,可是,懷王卻不要你。你想,罷了,那是懷王不會識人,讓忠臣遭佞臣排擠??墒?,頃襄王也不要你。你想,罷了,那是頃襄王聽信讒言,毫無遠見,才讓有才之士無歸處。
你說,“世混濁而莫余知兮”;你說,“吾方高馳而不顧”。其實,并非無人知你懂你,而是你錯生在那濁世,錯生在帝王家。你不是沒有管、樂之濟世之能,亦非沒有曹子建之驚世之才,不過是你的王因張儀之言心有間隙,不過是家世過于顯赫引人嫉妒。所以,你只得聽任你的王將你流放卻無處訴心傷,原本應行于九天的鳳凰,卻鎖在頃襄王的囚籠中,無法施展。天下之大,又有誰來與你共知音?
你自非天性涼薄難相與,只不過澄澈如斯人不留。天妒英才,此話實在沒錯。一個眸光流轉的瞬間,便可吟出“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之絕妙;一個心神交會的剎那,就能念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悠然。所以,哪怕是這沒有心的風沙,都會起了嫉妒之心,放肆地將你凌虐吧?
如是這些,還有誰能遮住你的光芒?在戰(zhàn)國這了無生氣的字畫上,有你這一絕世妙筆,占盡風流。自然,高處不勝寒,天下之大,又有誰能與你共知音?
你依舊獨立,衣袂飄飛。但不同的是,你的眸中又多了幾分決絕。我明白你接下來會做什么,卻又無力阻止,即使盡我所能,也不可能改變歷史,留下你。我只能這樣看著你躍入河伯的守地,如同脫籠的鳳凰,卻就此長眠。
我只能回過頭去,不去看這悲傷的一幕。從歷史深處回頭,還是那泛黃的書簡。我卻讀懂了你——屈原。
【評點】
小作者深入歷史的深處,探尋歷史人物內心深處的秘密,給我們新穎的視角和思考。
本文行文如流水,詩一般的語言和底蘊,展示了小作者過人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第二人稱的寫作方式,仿佛在和文中人物直接對話,感情深摯而自然。排比、反問修辭手法的使用,使語言更加生動,感情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