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
5年磨一劍的《老農民》于2014年12月22日登陸北京、山東、河南、黑龍江四大衛(wèi)視。談起《老農民》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闖關東》《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一路走來的金牌編劇高滿堂用“行萬里路”來形容?!斑@5年我不是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不是坐在咖啡桌旁、不是吹著空調、不是道聽途說,是我用自己的雙腳走路,用自己的肩膀擔當,用自己的心和農民進行了一次對話?!?/p>
“工農商”三部曲
高滿堂創(chuàng)作的《闖關東》,堪為中國電視劇的頂峰之作。而由高滿堂編劇的“工農商”三部曲,用三段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來構筑60多年來的生活圖景:穿越了共和國最初記憶的鞍鋼工人,帶我們走進那個如火如荼的《鋼鐵年代》;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家庭講述著《中國故事》,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情系黑土地的《老農民》,在那片沃土上演繹著生命和愛情、天地和感動……
《鋼鐵年代》堪稱一部“工人禮贊”,由陳寶國、馮遠征領銜主演的這部大劇,講述了1948年到1964年間,從部隊和全國各地前去遼寧鞍鋼恢復建設的中國第一批產(chǎn)業(yè)工人的生活和情感。在這樣風云變幻的宏大敘事里,幸福大院的幾段家長里短散發(fā)出永恒不滅的人性溫情。陳寶國飾演的尚鐵龍和馮遠征飾演的楊壽山,在情感、家庭、煉鋼事業(yè)以及鋼廠建設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歧,二人一起經(jīng)歷光榮和恥辱、得到和失去,相互襯托又相互輝映,白頭時才發(fā)現(xiàn)彼此早已是刎頸之交。
李立群主演的《中國故事》,實際是一部“溫商傳奇”,用一家人的命運串起了中國改革開放前10年的進程。《中國故事》展現(xiàn)的就是溫州人在改革開放洪流中搏擊的故事,用一家人的命運串起了中國改革開放前10年的進程。從山村走出來的周老順一家立志要闖出一片天地,為此分隔天涯,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女兒阿雨遠赴他鄉(xiāng),孤身在異國打拼,歷盡商海沉浮,嘗盡人間冷暖,終于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周老順一家所經(jīng)歷的起伏、波折、艱辛、成功,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
《老農民》則是一部“農民史詩”,這也是高滿堂第一次觸及農村題材。《老農民》從1948年寫起,講述了由北方農村的一場土地改革所引發(fā)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全劇通過對以麥香村為代表的北方農村的全景式描摹和主人公牛大膽、馬仁禮、燈兒等小人物的故事來構筑大時代的生活圖景。劇中兩位主人公牛大膽(陳寶國飾)和馬仁禮(馮遠征飾)一個是長工的兒子、一個是地主的兒子,你來我往互不低頭,經(jīng)歷了互助組、合作社、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一直到2008年農民獲得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證書,關注中國當代農村現(xiàn)實生活和農民精神世界。對于首次觸及農村題材,高滿堂說:“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大都是輕喜劇,講述一個個時代的片段,缺少一部史詩性作品。中國有八九億農民,為什么不用史詩性的東西去禮贊他們?”
作為“工農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高滿堂對《老農民》寄予厚望,“希望它能超越《闖關東》,成為我最好的作品。”談到這部劇的創(chuàng)作初衷,高滿堂說:“我們的8億農民用了60年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到土地使用權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想應該記錄下來,把這段生活傳承下去,給我們的子孫。大家知道我從來沒寫過農民,我寫的都是年代劇。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是我特別敬畏農民。但是我想老放著也不是一個事,于是用了5年的時間走了5個省采訪了200多人,這給了我底氣。”
以農謝幕
2014年4月24日,山東章丘朱家裕溫度已很高,有了夏天的氣息。但走進電視劇《老農民》的攝影棚,就進入了另外一個時空,外面的陽光、藍天和田野頓時遠了。棚里搭出了一個古樸的中國農村,在戲里叫麥香村。窗子上寫著“糖果”“罐頭”“茶”的小賣部,寫著“尊老愛幼,先下后上”的站臺,郵局門上“人民郵電”幾個大字是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有探班的媒體記者敲了敲一棟房子的墻壁,聽了聽聲音,十分肯定地說 :“這磚頭是假的?!?/p>
當時,逢上一場陳寶國和馮遠征的對手戲。陳飾演的長工的兒子牛大膽,馮飾演的地主的兒子馬仁禮,是本劇的兩個主角,既是冤家,也是伙伴,上演了60年的恩怨糾葛。這場戲發(fā)生在1951年的馬家大院,牛大膽住著馬仁禮曾經(jīng)的院落,一個完整的接地氣的院子:堂屋、廚房,牛棚、雞窩,門前兩個大醬壇子,房前一棵剛抽出綠芽的樹昭示著這是初春,樹枝上掛著鐮刀和籃子,旁邊曬著一筐地瓜干兒。
在通告表上,這場戲被標注為“撣晾被子”,整場戲加起來可能不到3分鐘,牛大膽推門出來,在門前繩子上攤開被子和褥子,馬仁禮滿臉堆笑拿著一瓶酒跑進來,牛大膽冷臉質問他:“你這是想拉攏貧下中農嗎?”從做準備到拍攝,卻用了將近一個小時。工作人員往地上噴水,把本就破舊的被子和褥子撕開點,露出里面的棉花,陳寶國和馮遠征拿著劇本對詞,商量怎么走位,試了幾次后再試拍,最后才是正式拍。導演聲音洪亮,在人數(shù)眾多的片場更顯得有穿透力,不時提醒工作人員:“別穿幫!別穿幫!”
深色褂子、大襠褲,涂黑的肌膚,陳寶國和馮遠征是典型的上世紀50年代的農民造型,馮遠征甚至還頭戴一頂黑色帽子。這樣的造型和化妝,每次需要50分鐘到3個小時不等。陳寶國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演工農兵,而且一定要在最黃金的表演時期演。年輕時,他不太清楚原因,現(xiàn)在他明白了:“其實是想向我們的父輩致敬,回顧他們的生命歷程?!边@次接演了《老農民》后,他的夢想就圓滿了。在他看來,牛大膽這個人物形象,是他飾演的人物畫廊里一直缺少的人物,“我想把最好的表演狀態(tài)留在這個戲里,才對得起8億農民和十幾億觀眾”。在電影《1942》里,馮遠征演一位農民,演完之后他下決心再不演農民了,“太苦了”。但看完《老農民》的劇本后,他不僅接演了,而且開始期待這部戲,“開機之后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因為這是個難得的好劇本”。
向農民鞠躬
一部《老農民》不僅來自于高滿堂多年的生活經(jīng)驗,更來自于他在田間地頭采訪的親身經(jīng)歷。
盡管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yè)大國,但在近期的影視作品中,以中國農民為主角的好作品數(shù)量甚少,此前趙本山打造的農村戲“鄉(xiāng)村愛情”系列盡管收視頗高,但仍被不少劇評人認為沒有切入到農民生活的原生態(tài)。而身為編劇協(xié)會會長的高滿堂接受記者采訪時也不諱言農村戲創(chuàng)作之艱難:“‘農是最難寫的,因為這么多年,農民所承載的負擔太重,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告訴他們我們沒有忘記老祖宗?!倍鴮τ凇独限r民》這部戲,高滿堂也曾立誓,如果寫不好就退出影視圈。
“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向來是高滿堂作品的鮮明標簽。談及該劇的創(chuàng)作初衷,高滿堂滿懷深情:“中國有8億農民,他們承受的東西、受的苦難太多,希望也很多,但專門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卻很少,應該有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獻給他們?!睘閯?chuàng)作《老農民》,高滿堂深入農村,走訪了遼寧、河南、山東等地,采訪了數(shù)百位農民?!皩憽独限r民》是為了尋找一個民族已經(jīng)丟失了的記憶?!彼f,“在這個時代,有必要回過頭去看一下過去的生活,看看農民是如何走過這60年的?!彼Q這部劇是一首抒情長詩,“寫它的痛苦在于我們回憶了這段難忘的歷史,但也欣喜它把歷史和今天有力地焊接在一起?!?/p>
在高滿堂看來,現(xiàn)在反映農民生活的影視作品,多是截取某年某月某時,反映的是一個片斷。所以寫這樣一部橫跨60年的史詩性作品,他覺得需要勇氣,“面對真實的勇氣,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編造歷史?!彼玫氖址ㄒ廊皇怯尚∪宋镎凵浯髿v史,對此他是自信的 :“這個創(chuàng)作方法不是新的,但如何用好它需要本事,我有這個本事?!?/p>
高滿堂告訴記者,面對共和國65年歷史,農民的人生負擔太重太重,我們有理由為他們樹碑立傳,告慰我們的祖先。而60多年的跨度以及大體量的創(chuàng)作給高滿堂最大的感觸是:“我想一個民族的氣質應該有它的深刻性。當我們再過十年二十年的時候,如果我們再不搶救60年的歷史,恐怕這個歷史就會消失。應該說共和國這65年里,5部農民電影,當我們期望著的時候,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應該尊敬地向農民鞠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