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濤
作者女兒
女兒是安靜懂事的孩子,人見人夸,但與此同時,她的過于內(nèi)向和膽小也常常讓我感到尷尬萬分。
女兒兩歲時,我們到飯店吃飯。剛進(jìn)門,一個才會走路的小男孩便跌跌撞撞地跑來,圍著女兒又跳又叫,還不時試圖拉女兒的手。女兒先是覺得莫名其妙,不一會兒便在小男孩的熱情“圍攻”下害怕起來,緊張得要我抱。
女兒怯怯的表現(xiàn)讓我十分難為情,我斷然拒絕了她的要求,她只好緊緊拉著我的手。我鼓勵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便很不情愿地被小男孩拉著手。小男孩不斷示意女兒和他一起到鄰桌去,但女兒因害怕而緊繃著身體,死死地站在原地。小男孩于是使出全身力氣拉女兒,女兒險些被拽倒,她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每次外出玩耍,女兒一遇到小朋友,就會本能地慌忙躲開,就算偶爾在我的鼓勵下和小朋友拉拉手,也只是輕輕碰一下,立馬將自己的小手縮回,像是完成了一個極艱巨的任務(wù)。
帶她到游樂場,對我來說更是痛苦萬分。與她年齡相當(dāng)?shù)暮⒆右贿M(jìn)門就撒開歡,她卻一直不肯松開我的手。坐木馬拉著我的手,上滑梯拉著我的手,玩沙子時要我緊緊守在身邊。若在拐角處突然碰上奔跑或歡叫的孩子,她便立即撲到我身上警惕地看著對方,直到對方漸漸走遠(yuǎn)。
女兒在與同齡孩子的溝通方面,像一個十足的“蛋殼寶寶”。因為一直由我一個人帶,女兒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很少和小伙伴一起嬉戲打鬧,即便外出游玩,她的朋友也都是臨時的。大部分時間,她更愿意縮在一個無形的蛋殼內(nèi)。在這個安全范圍中,她快樂而自在;一旦離開這個范圍,她就局促不安、萬分緊張。
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性,我開始思索對策。我想,想讓“蛋殼寶寶”破殼,必須要激發(fā)她自己“破殼”的欲望。孩子需要自發(fā)的成長,而不是“被成長”。
我購買了大量兒童交往的圖畫書,和女兒一起看。帶她到附近的幼兒園門口看孩子們戶外活動——看,小朋友們在做操,每天鍛煉身體;看,他們在玩“丟手絹”呢,就像書里畫的一樣;看,老師在和大家玩“老鷹捉小雞”呢,母雞要保護(hù)小雞不被老鷹抓走呀……女兒看得興致勃勃,充滿向往地說:“媽媽,我也要去幼兒園。”我不失時機(jī)地說:“好呀,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你要和他們一起玩嗎?”女兒想了想,還是堅定地說:“要!”我高興地為她鼓起掌來!
朋友聚會,我?guī)畠阂煌瑓⒓?,引?dǎo)她和朋友的女兒一起玩;去游樂場,我鼓勵她去和小朋友一起過家家——開始,她很緊張,只會殷勤地遞玩具給對方,別人如果遞一個玩具給她,她接過來都會興奮半天。
我看著她常常像個小心翼翼探出觸角的蝸牛,緊張地觀望,謹(jǐn)慎地前行,遇到一點危險便立即縮回殼里,待很長的時間。我也不強(qiáng)求她,繼續(xù)激發(fā)她和孩子們一起玩的欲望,并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qū)λ蠹淤潛P。
現(xiàn)在,女兒正在慢慢伸展出自己的羽翼??粗托∨笥岩黄鹜妫袝r開心得完全忘了我的存在,我心中偶爾會有些小失落,但更多的是欣喜。我知道,照顧和分離都是母愛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wù),就像紀(jì)伯倫詩中所說: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yuǎn)方/送往無際的未來/愛——是孩子的飛翔/也是你強(qiáng)健沉穩(wěn)的姿態(tài)。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