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冊《文言文兩則》中的一篇課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憑自己的觀察,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中午離人近,為此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決斷。故事既闡明了要主動探索自然、發(fā)現(xiàn)客觀規(guī)律,并進行大膽質疑,又說明了“生有涯而學無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人物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在揣摩人物對話、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有所感悟。而對話就是用說話句搭建起來的。
關于說話句,管建剛老師在《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中提到:……說話句,一般由“說的話”和“誰說的”組成。“誰說的”又叫“提示語”,提示讀的人那話是誰說的,怎么說的。在講到“直述”與“轉述”時,管老師認為:不帶雙引號的說話句叫轉述句,帶雙引號的叫直敘句。帶雙引號顯得隆重、重要;重點不在這里,則不需要帶雙引號……也就是說,位置不同的提示語,作用有細微的變化,“直述”與“轉述”有重要和平淡之分?!秲尚恨q日》中,提示語并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但“直述”與“轉述”卻是一大亮點。綜合考量這些特點,我們有必要追問:課文的說話句在使用中有怎樣的變奏?這些變化又有何意義呢?
一、直述與轉述交叉使用,突出差異性
作者通過說話句來敘述故事,表達感悟,那么,這些說話句有什么精妙之處嗎?我們把說話句單獨拿出來看看: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雹?/p>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②
這兩句是兩小兒闡述論點的說話句,①是直述句,②是轉述句。但在表達“太陽出來”這個含義時有細微差別,①中用“日始出時”,②中用“日初出”。表達同一含義,卻用不同詞語,目的就是體現(xiàn)出差別,表現(xiàn)說話句在表達同一含義時的多樣性與差異性,避免重復。與此同時,不同語言風格的孩子便躍然紙上。既然是陳述觀點,直述句與轉述句的交叉運用,使讀者首先在視覺上注意句子形式上的差異:①句子長,②句子短;①有引號,②無引號。細讀起來又可以注意句子內(nèi)容的不同:①句子認為日出時太陽離人近;②句子認為日中時離人近。形式與內(nèi)容的強烈對比,突出了兩小兒的不同觀點,又避免了語句的重復。此外,直述與轉述的交叉使用給太密的說話句留一個空白,看起來舒服,讀起來也舒服。
二、直述句疊用,闡述論據(jù)的不同
除了上一組直述句與轉述句交叉使用,還有一組直述句的疊用: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③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④
這兩個說話句是兩個孩子陳述論據(jù)。①②的論點提出來了,后面③④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③著眼于太陽不同時段給人視覺上大與小的體驗;④著眼于太陽不同時段給人知覺上冷與熱的感受。同樣是說話句,這兩句全都使用直述句,作者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我們先來試著分析這兩組句子的作用:①②是陳述論點,是自我立場觀點的表達,用來突出小兒的立場和態(tài)度。既然只是立論的陳述,用直述句或者是轉述句就都可以清楚準確地表達,不會發(fā)生歧義和理解的偏差。而①②直述句與轉述句句式的交叉使用既能關注到形式上的不同,又能體悟內(nèi)容上的差異。簡言之,就是句子形式上的變換有助于對句子內(nèi)容差異的關注;③④是舉例論證兩小兒的觀點,是對①②句論點的具體解釋說明,通過兩小兒對生活中太陽的細致觀察,闡述自己的論證過程。也就是說,直述句的疊用是用來闡述兩個小孩的論據(jù)的。但直述句與轉述句交叉用不更有助于區(qū)別、體現(xiàn)不同嗎?為什么在闡述論據(jù)時不用直述與轉述的交叉呢?
三、直述句疊用的弦外之音
此處我們要注意文本中的“辯”字,在題目《兩小兒辯日》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中均出現(xiàn)?!稗q”的意思是辯論,爭論,即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皟尚恨q日”是一
種雙邊性的活動,辯論最少兩人參加;“兩小兒辯日”也是對立性的活動,雙方觀點是對立的,或是或非,這樣才有辯論的可能。
運用轉述句優(yōu)勢在于可以清楚表達觀點,闡述理由,但直述句更能突出“對抗性”,更能展現(xiàn)兩小兒在進行“辯斗”時的激烈場面。兩小兒你一句,我一句,你來我往,唇槍舌箭,那種為堅持己見而爭論得面紅耳赤的形象就更加豐滿,楚楚動人,也更能體現(xiàn)“辯斗”對抗性的特征。直述句的這種表現(xiàn)言語沖突的對立性、互動性、現(xiàn)場性效果是轉述句所達不到的,這樣也更能準確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境。
綜上,說話句是一門藝術,直述句與轉述句在交叉與疊用中,交叉有交叉的道理,重疊有重疊的精妙。結合文本,體會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作用,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奏與整合,精妙蘊藏其間。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火炬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