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祿 郭秀紅
【寫作目標】
巧妙地運用前后照應法行文。
【技法指津】
照應也叫呼應。前后照應是指在一篇文章里,前面提出的問題,后文有所著落;后面出現(xiàn)的情節(jié),前文有所交代的一種寫作方法。它是使文章首尾圓合、前后勾連、結(jié)構(gòu)嚴謹?shù)闹匾侄?,能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強化感情等作用。
通常情況下,記敘文中的前后照應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對立中的照應
即后面照應的內(nèi)容與前面的內(nèi)容在所表達的動作,所持的觀點,所見到的景物,所具有的心情等方面不一致。如宗璞在《紫藤蘿瀑布》開頭第一段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苯Y(jié)尾則寫道:“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步伐。 ”作者前面寫停住了腳步,后面又寫加快了步伐,動作上雖不一致,但卻是一個絕妙的前后照應的表現(xiàn)。
二、統(tǒng)一中的照應
即前后照應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后面照應的內(nèi)容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重復,作者的意圖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如一學生習作《路是月的痕》中,開頭便敘寫了父親的執(zhí)著,“父親啊,你是否依然執(zhí)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其中哀怨的笛聲是對兒子的期盼;結(jié)尾處,作者水到渠成地抒發(fā)了“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的情感。第二種,后面照應的內(nèi)容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深化。如一學生習作《笛聲》開頭寫道:“凄婉的笛聲在院落里響起,我知道每當父親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總吹起那似乎非常沉重的笛子……”結(jié)尾“嘹亮的笛聲從紅磚鋪成的農(nóng)家小院里飄出,在農(nóng)家小院的上空飄蕩,聽著聽著,我仿佛覺得是改革之聲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飄蕩。”作者借笛聲來寫改革之聲,以小見大,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同學們除了要講究語言的優(yōu)美、選材的恰當外,還應當注意結(jié)構(gòu)的合理。因此,掌握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是同學們寫好記敘文的又一“必殺技”。
【牛刀小試】
那一次,我學會了感恩
□黃璐彤
在我家的小區(qū)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我們總是將垃圾隨意地裝在一個袋子里,然后隨手就扔到樓門前。好幾次,收垃圾的阿姨讓我們分開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兩袋垃圾,可大家都不太搭理她,依舊我行我素。
上個月,姨媽送給我一個從外地買回來的十分精致的水晶球。我真是捧在手上怕它摔了,含在嘴里怕它化了,一有空就把它拿出來慢慢把玩。這不,今天放學回來,我正打算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倒騰我的“寶貝”,卻被媽媽攔下來說,等會兒表妹要來玩。對我來說,“表妹”是一個嚇人的名詞,聽到這個詞,我馬上就能想象到我的房間變得“天翻地覆”的樣子。趁媽媽不注意,我連忙把水晶球用手絹包著,戀戀不舍地裝在一個舊盒子中,放在我床下的舊鞋盒里。
終于,在我的房間變得一片狼藉之后,搗蛋的表妹終于離開了。這下,我的水晶球可以重見天日了。我急不可耐地趴在地上,往床底下看去,可那個舊鞋盒早已失去了蹤影。啊,糟了,那個盒子不見了!我慌慌張張地喊道:
“媽!你看到我床下面的舊鞋盒沒有?”
“哦,我剛才收拾房間的時候,順便把它扔了?!?/p>
頓時,我著急了,三步并作兩步地沖下樓去,在一堆垃圾里翻來找去。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過來——是收垃圾的阿姨,她帶著一臉的微笑,慈祥地看著我說:“小妹妹,找什么呢?”
“很重要的東西?!蔽野欀碱^焦急地到處找,“是一個舊鞋盒?!?/p>
“你看是這個嗎?”她變戲法似的從垃圾車里拿出那個我苦苦尋找的盒子,遞了過來。
“就是這個!”我興奮地蹦了起來,連忙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了出來——但也只有不到五十塊錢。我把錢遞給了她,說:“謝謝你幫我找到這個東西,錢不多,希望你收下?!?/p>
她輕輕地推開我的手,說:“不用謝,是你的東西你就拿回去吧。”
看著她很堅決的樣子,我只好回家去,但總覺得好像欠了她什么似的。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把錢偷偷放在門外的垃圾袋里面,這樣,我不就還了她的情了嗎?兩天后的清晨,我收拾好東西準備上學,剛推開門,就見門縫里夾著一張字條和五十塊錢,一行歪歪斜斜的鉛筆字映入我的眼簾:“你的錢我不能收。謝謝你,小妹妹,如果你家有什么空瓶子之類的廢品,給我留下就行?!?/p>
就這樣,每天清晨,我家門口總會擺著兩袋東西,一袋是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另一袋是空瓶子、飲料罐、廢紙屑……
點評:因為表妹的刁蠻,“我”才藏水晶球;因為要藏水晶球,才會將它放進舊盒子里被媽媽扔掉,才會被收垃圾的阿姨拾到,如此因果關(guān)系,將故事的情節(jié)演繹得合情合理,突出表現(xiàn)了“我”對水晶球的酷愛,為后文中寫發(fā)現(xiàn)水晶球丟失后,“我”的著急心態(tài)埋下了伏筆。而“我興奮地蹦了起來”,則描繪出“我”發(fā)現(xiàn)水晶球失而復得后欣喜的情態(tài),與前文中的著急心態(tài)形成鮮明的對照。
【誤區(qū)警示】
一、因果關(guān)系交代不清。在文章中,前因后果是有聯(lián)系的。但在某些同學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xiàn)只有結(jié)果,卻沒交代原因的問題;或是只注重寫原因,而缺乏對結(jié)果的交代的問題。
二、抒情議論不到位。一種是沒作好鋪墊就抒情,顯得矯揉造作;另一種是只注重抒情,缺乏點睛式的議論性語句,使文章的主題得不到提升;還有一種是抒情前后的情感矛盾,或是情感的變化過于突兀,顯得唐突。
【延伸訓練】
題目:又是那句口頭禪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潔,書寫工整。
思路點撥:寫誰的口頭禪呢?這是留給同學們思考、收集、遴選的對象,也是確定文章內(nèi)容的關(guān)鍵。如寫母親的嘮叨時,就可以用“口頭禪”為線索將諸多事件聯(lián)系起來,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表達慈母之愛。再如寫朋友的呼喚時,便可多角度立意,找出符合其年齡、性格等特點的口頭禪進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