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輝
高考動向
1. 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
2. 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考點分析
考點1. 物質檢驗的要求。
1. 有快速、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對于多數(shù)物質的檢驗來說,都需要在溶液中進行反應,以獲得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顏色的變化、沉淀的生成、氣體的氣味和火焰的顏色等進行判斷和推理。
2. 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反應條件。例如Fe3+在pH等于4左右基本水解完全,因此需要在酸性環(huán)境中進行檢驗;又如檢驗同時含有碳碳雙鍵和醛基的有機物,由于碳碳雙鍵和醛基均具有一定的還原性,但醛基的還原性更強,因此應注意試劑的選擇和反應次序,這樣才能逐一檢驗出碳碳雙鍵和醛基。
3. 排除干擾物質,必要時進行分離提純。例如在檢驗CO32-的時候,應注意HCO3-的干擾,在檢驗Fe3+的時候,應注意原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4. 實驗設計應安全、簡單、快捷。能不加熱的,則不加熱;能節(jié)約藥品的,應盡量節(jié)約;能不用有毒藥品的,應避免使用。
考點2. 物質檢驗的步驟。
物質檢驗的步驟與檢驗方法有關,常見方法及其步驟如下:
一、試劑檢驗法。這類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學試劑與目標物質反應,通過實驗現(xiàn)象,推斷物質是否存在,其主要步驟可歸納如下:
取樣-→加試劑-→描述現(xiàn)象-→下結論
取樣時,對于液體試劑,通常用小試管取1~2mL,對于固體藥品,通常需要先配制成溶液。加試劑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除雜試劑,另一個是檢驗試劑,例如檢驗SO42-的時候,應先加入稀鹽酸作為除雜試劑,以除去CO32-、SO32-、Ag+等的干擾,再滴入幾滴BaCl2溶液作為檢驗試劑。除雜試劑通常要求適當過量,以徹底除去雜質離子,而定性檢驗的試劑則要少量,只要有可判斷的實驗現(xiàn)象即可。最后結合實驗現(xiàn)象,推斷目標物質是否存在。在敘述實驗方案時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有取樣的過程,二是要有試劑的取用量。
二、有機物分析法。如燃燒法、質譜法、紅外光譜法、核磁共振氫譜法等。對于這類方法,同學們需要了解各種方法的用途,了解這些方法的邏輯關系和推理思路。
燃燒法(確定最簡式)→質譜法(確定分子式)→紅外光譜法(確定基團、官能團)→核磁共振氫譜法(確定氫的類型和各種類型氫的數(shù)目比)→確定有機物的結構。
此外,還有焰色反應,或者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根據(jù)特殊的現(xiàn)象,推斷物質是否存在。
考點3. 常見陽離子的檢驗。
考點突破
物質檢驗通常包含了鑒定、鑒別和推斷三種情況。
1. 鑒定是對一種未知物質進行確認,即根據(jù)被檢物質特有的性質和現(xiàn)象,確定被檢物質是否存在。若被鑒定物質是純凈的離子化合物,則陽離子和陰離子都要檢驗;若被鑒定物質是純凈的有機物,則需要確定該物質的元素組成、分子式、結構式和官能團等。若被鑒定物質存在于混合物中,則要分析是否有干擾物,若有干擾物則要先排除干擾物質的影響。
【例1】某同學為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四種無機離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這是一道關于混合液中幾種離子的鑒定問題,對于混合離子,要注意離子間的相互干擾以及加入試劑對原溶液中離子的影響。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鋇和鹽酸,相當于加入硝酸,若含有SO32—會被氧化成SO42—,不能確定是否含有SO42— ;加入了鹽酸,也不能確定是否含有Cl—;加入KSCN變紅色,可能含有Fe3+,也可能是Fe2+被氧化而生成了Fe3+;加入NaOH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一定含有NH4+。因此只有B答案是正確的。
2. 鑒別是指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進行定性辨認。物質鑒別的一般類型有:
(1)不用任何試劑的鑒別。
①根據(jù)物質顏色、氣味等特征,尋找突破口;②利用加熱或焰色反應進行區(qū)別;③利用兩兩相互滴加產(chǎn)生的特殊現(xiàn)象尋找突破口。
(2)只用一種試劑鑒別多種物質。
①優(yōu)先考慮能否選用水或指示劑進行鑒別;②在鑒別多種酸、堿、鹽的溶液時,可依據(jù)“相反原理”確定試劑進行鑒別,即被鑒別的溶液多數(shù)呈酸性時,可選用堿或水解呈堿性的鹽溶液作試劑;若被鑒別的溶液多數(shù)呈堿性時,可選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作試劑。③常用溴水、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銀氨溶液等鑒別多種有機物。
(3)任選試劑鑒別多種物質。
此類題目不限所加試劑的種類,可用多種解法,題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從眾多的鑒別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驟簡單,試劑選用最少,現(xiàn)象最明顯。
【例2】(2014·重慶)下列實驗可實現(xiàn)鑒別目的的是
A. 用KOH溶液鑒別SO3(g)和SO2
B. 用濕潤碘化鉀淀粉試紙鑒別Br2(g)和NO2
C. 用CO2鑒別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 用BaCl2溶液鑒別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解析]物質的鑒別只要物質之間有不同的現(xiàn)象即可判斷。SO2、SO3均能與KOH反應,都沒有明顯現(xiàn)象,A項錯誤;Br2(g)、NO2都是紅棕色氣體且有強氧化性,都能氧化KI而生成I2,使淀粉顯藍色,B項錯誤;偏鋁酸的酸性弱于碳酸,CO2與偏鋁酸鈉溶液生成氫氧化鋁沉淀,醋酸酸性強于碳酸,CO2與醋酸鈉不反應,C項正確;氯化鋇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D項錯誤;
[答案]為C。
3. 物質的推斷本質上是依然屬于物質的鑒定或鑒別范疇,是對同學們能力的綜合考查。
【例3】(2015·廣州一模節(jié)選)某小組利用如圖裝置,用苯與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制備溴苯:
反應劇烈進行,燒瓶中有大量紅棕色蒸氣,錐形瓶中導管口有白霧出現(xiàn),蒸餾水逐漸變成黃色。已知苯與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推測反應后錐形瓶中液體含有的兩種大量離子,并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你的推測。(限選試劑:鎂條、四氯化碳、氯水、溴水、蒸餾水)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情境推斷題,細讀題目,可抓住“大量紅棕色蒸氣”“導管口有白霧出現(xiàn)”“黃色”“取代反應”等有效信息,可推斷出有溴和溴化氫等物質進入錐形瓶中,因此檢驗的對象可以鎖定在Br—和H+,參考方案如下:
決勝高考
1.(2013·海南)下列鑒別方法不可行的是
A. 用水鑒別乙醇、甲苯和溴苯
B. 用燃燒法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 用碳酸鈉溶液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 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苯、環(huán)己烯和環(huán)己烷
2. 下列各組物質中,僅用水及物質間相互反應不能一一區(qū)別的一組是
A. Na2O2、Al2(SO4)3、MgCl2、K2CO3
B. BaCl2、Na2SO4、(NH4)2SO4、KOH
C. AgNO3、NaCl、KCl、CuCl2
D. Fe2(SO4)3、K2CO3、KHSO4、NH4Cl
3. 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SO、CO、SO中的若干種離子。某同學對該溶液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氣體甲一定是純凈物
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鎂的混合物
C. K+、AlO和SiO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 CO和SO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4.(2014·山東卷節(jié)選)工業(yè)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chǎn)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下裝置(略去部分夾持儀器)模擬生產(chǎn)過程。
燒瓶C中發(fā)生反應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反應終止后,燒瓶C中的溶液經(jīng)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雜質。利用所給試劑設計實驗,檢測產(chǎn)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簡要說明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
供選擇的試劑: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5.(2015·安徽節(jié)選)某研究小組將純凈的SO2氣體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種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該小組提出了如下假設:溶液中的NO3—。該小組設計實驗驗證了該假設,請在下表空白處填寫相關實驗現(xiàn)象:
答案點撥
1. D
2. C 解析:A選項可從Na2O2入手;B選項可用兩兩相混的方法來區(qū)別;D選項的檢出順序為:Fe2(SO4)3→K2CO3→KHSO4→NH4Cl;C選項NaCl和KCl不能區(qū)別,故正確答案為C項。
3. C 解析:溶液X與過量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氣體,則原溶液中至少有SO、CO中的一種,則一定不存在Mg2+和Al3+,此時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得到的白色沉淀則為Al(OH)3,則原溶液中一定有AlO-2,能與過量鹽酸反應產(chǎn)生沉淀甲,則原溶液還一定含有SiO;由于要保持溶液的電中性,必須有陽離子,因此只有C正確。
4. 取少量產(chǎn)品溶于足量稀鹽酸,靜置,取上層溶液(或過濾、取濾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現(xiàn)沉淀則說明含有Na2SO4雜質(合理答案均可)
5. 無明顯現(xiàn)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作者單位:中山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