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祝華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音樂藝術形式的不斷繁榮使得流行音樂在初中生中開始普及,但是一部分粗俗、淺薄的流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生的欣賞水平。因此,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在眾多流行音樂中挑選出積極的,并能傳遞正能量的音樂。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音樂審美水平,教師需要合理地利用流行音樂,引導初中生學習流行音樂。雖然近年來我國初中流行音樂教學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本文對我國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我國初中音樂教學質(zhì)量以及初中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一、流行音樂教學現(xiàn)狀
1.傳統(tǒng)教材缺少流行音樂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主要采用國家規(guī)定的教材,一般為民族以及古典歌曲,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這些音樂難以理解,并且在教材中缺少流行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初中音樂教學對流行音樂的引入,不利于流行音樂的教學。
2.傳統(tǒng)教學觀念排斥流行音樂
目前我國大部分音樂教師沒有對流行音樂產(chǎn)生足夠認識,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流行音樂并不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缺乏專業(yè)科學的演唱指導,使得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對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持有排斥的態(tài)度,難以將流行音樂貫穿于初中音樂教學中,從而無法提高初中生對流行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3.學生學習積極性低
我國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在流行音樂的教學中缺乏熱情和靈活性,呆板且缺乏激情的音樂教學,加上初中生缺乏對流行音樂的認知感。因此使得初中生缺乏對學習流行音樂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二、提高初中流行音樂教學措施
1.挑選正能量的流行音樂
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流行音樂的教學質(zhì)量需要挑選正能量、培養(yǎng)初中生正確價值觀的流行音樂,應該將挑選的流行音樂貫徹到教育意義上,從而讓初中生在不同風格、流派的流行音樂學習以及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教育意義,讓初中生在流行音樂的學習中得到良好教育。如,近年來比較大熱的《父親》以及《時間去哪了》等歌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在《我的中國心》歌曲中體會到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利用此歌可以為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此之外,周杰倫的《青花瓷》等流行歌曲在初中音樂教學的引入,是將時尚音樂與經(jīng)典音樂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流行音樂的學習中體會其韻律美。
2.遵循學生心理特征
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引入的過程中要挑選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流行音樂,使學生在流行音樂的學習中得到成長,并能更好地感悟生活和人生。如《真心英雄》、《朋友》、《梔子花開》以及《隱形的翅膀》等流行歌曲,歡快的旋律以及真摯的情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通過對這些歌曲學習可以讓初中生充分感受積極向上的力量以及校園生活的純真多彩,進而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同學之間的友情,使得初中生向著健康成長路線發(fā)展。
3.多媒體教學
根據(jù)中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效率。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最好是利用錄音、錄像、圖片等現(xiàn)代教學媒體。因為通過錄像,學生不但能把樂隊演奏時的規(guī)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樂特點、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而且還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利用錄音、錄像的暫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對學生進行聽辯、鑒賞,還可以達到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流行音樂教學時,要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以及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例如:周杰倫的《雙節(jié)棍》,這是一首勇猛剛勁的快節(jié)奏歌曲,其特點就是快速度的如說唱般的語言朗誦,調(diào)性不明顯。雖然它沒有明顯的旋律走向,但節(jié)奏輪廓鏗鏘有力。我用多媒體播放《雙節(jié)棍》的MTV,視頻中充滿中國武士神采的場面,使音樂極富感染力。學生很快就被這鮮明的節(jié)奏感、獨特而新鮮的風格韻味激起了興趣,興奮異常。
總之,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無窮的潛力,應該挖掘流行音樂的魅力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加以應用。在利用流行音樂時,應該加以區(qū)分優(yōu)劣,高度重視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挑選一些高雅、健康的作品。同時,大眾媒體對流行音樂的宣傳以及社會輿論也需與音樂教學相配合,對那些不健康的音樂不應予以宣傳,而要給予引導。相信,在我們整個社會的努力下,流行音樂能很快扎根于基礎音樂教育中,并發(fā)揮其潛在的、巨大的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怡康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