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娟
幼小銜接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是小學低年級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銜接什么,怎樣銜接,是這一課題研究的關鍵所在。多年的教學生涯,我在這方面做了如下嘗試:
“我是小學生啦!”這幾乎是每一位小學新一年級班主任在黑板上寫給第一天上學的寶貝們的歡迎詞。的確,孩子們穿著漂亮的校服,背著嶄新的書包,在校門口掙脫爸爸媽媽的大手,自己邁著驕傲的步伐走進教室的時候,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墒?,沒過幾天,嚴格的學習常規(guī)和相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比較繁多的課業(yè),使孩子們的驕傲、自豪和興奮幾乎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早上賴床,磨磨蹭蹭不愛上學,回到家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帶著這樣的情緒來上學,談何學習興趣,談何學習效率,談何發(fā)展未來?于是,如何讓孩子愛上上學,成了困擾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問題。鑒于多年低學段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恰當有效的激勵等做法是落實好幼小銜接的有效措施。
一、興趣培養(yǎng)是“銜接”的基礎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為所欲為”是新入學學生的顯著特點,可見,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硬的約束、批評、懲罰只能讓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學校,不喜歡老師,甚至討厭上學。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兒童心扉的金鑰匙。而教師投其所好,就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我的做法是:
1.了解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故事,是消除新入學兒童與學校、老師間陌生感的有效方法,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有趣的事。開學第一天,孩子們帶著老師提前布置好的家庭生活照片,興高采烈地來到學校,我讓幾位膽大的小朋友勇敢地走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自己和照片的故事。在傾聽中,孩子們互相認識了。在故事中,孩子們忘記了曾經(jīng)的陌生。老師親切及時的點評也拉近了和孩子們的距離,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向往學校生活,對學校生活充滿了興趣。
2.豐富的活動為孩子們的新生活增添情趣。入學后的第一個月里,我?guī)е⒆觽冊谖缧輹r間去參觀學校的開心農(nóng)場。農(nóng)場面積很大,路上,孩子們看見了豬、馬、小兔子。農(nóng)場里,蔬菜品種齊全,有用竹條搭建的拱形藤架,上面吊著碩大的各種各樣和冬瓜相像的瓜類蔬菜,還有擠擠挨挨的葫蘆,風一吹,真像葫蘆兄弟在和孩子們打招呼,孩子們興奮地喊著、叫著:學校還有這么好的地方!看見孩子們在田地里摘小柿子、大菇娘時那興奮勁兒,你不用擔心他們不愛上學了。
由于我精心設計了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大課間活動也成了孩子們的最愛:障礙接力跑、呼啦圈過河游戲、跳繩對對賽、種蘿卜找朋友、“大營救”讓孩子們感到驚險刺激,呼喊聲、尖叫聲此起彼伏;玩累了,在綠茵足球場上打個滾兒,擺個POS拍張照,閉上眼睛享受陽光的恩賜,全都美美噠。這些活動不但有效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專注能力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3.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孩子們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打開兒童心扉的鑰匙,也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階梯。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要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必須對教學充滿興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一面鏡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教學的熱情、潛移默化地影響、熏陶、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教師的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激情必定能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備課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備課,了解學生生活,變換講故事、猜謎語、設疑、談話等導入方式,讓學生從上課伊始就進入佳境。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生動的課堂活動和貼近孩子生活的提問,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動起來,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課后作業(yè),盡量留講故事,做生字卡片或口算卡片的動手動口的復習任務。我還告訴孩子們,你就是小小錄像機,眼睛就是攝像頭,回到家你就是小廣播,把在學校看到、聽到的、發(fā)生的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位置”一課時,我沒有直接運用課件,而是在數(shù)學課上練起了向左右轉(zhuǎn),做起了外教經(jīng)常帶學生做的游戲:把你的手放在書桌的下面,把你的腳放在椅子上面,把你的左手放在同桌的頭上……
教學后鼻韻母時,我用變魔術的游戲,讓學生感受由單韻母到前鼻韻母,再到后鼻韻母的變化過程,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區(qū)分單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教學過程中,孩子們瞪圓小眼珠兒,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老師的板書,發(fā)現(xiàn)變化就迫不及待地搶著回答。這樣的課堂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享受。這些做法不但讓孩子有效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也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的夸獎和鼓勵是“銜接”的保障
有心理學家指出,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沒有人不喜歡聽到贊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每個平淡的生命中,都蘊涵著一座豐富的金礦,只要肯挖掘,就會挖出令人驚訝不已的寶藏。
新入學兒童處于幼小銜接適應階段,好奇心強,自制能力差,玩心旺盛。因此,老師對孩子的引導、獎勵與夸獎、贊美至關重要,它能使兒童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定勢,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反之,孩子經(jīng)常受到批評,會情緒低沉,長久下去,容易失去自信,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孩子,甚至會靠攻擊他人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讓贊點起來!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的要點贊;敢于發(fā)言的要點贊;聲音響亮的要點贊;有進步的要點贊;書寫工整的要點贊。禮儀方面:主動和老師、客人問好的要點贊;儀態(tài)儀表大方,聲音親切響亮的要點贊;會使用文明用語的要點贊。
有針對性地、具體而適度地夸獎、贊美及肯定,可以強化兒童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欲,使孩子自我感覺良好,激發(fā)繼續(xù)嘗試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以求獲得更大的成就,維持這種夸獎、贊美或再度獲得這種“殊榮”。有了這些“殊榮”就有了有效的過渡銜接。孩子就會熱愛學習,熱愛這個集體,熱愛學校生活。
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都是做好銜接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入學后第一個學期是落實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只要我們抓住這一關鍵期,有針對性地有實效地落實幼小銜接的措施和方法,孩子們就會輕松愉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順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