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雁
“靜默淺淡書香,素守流年”,這是我從網(wǎng)絡(luò)散文中截取的一句話。最初喜歡上它是因為張愛玲,因為那時我正如癡如醉地讀她的《金鎖記》和《半生緣》,后來又迷上了她的《傾城之戀》,自然也就知道了她和胡蘭成結(jié)婚時他們的婚書上有“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句子。作品中七巧的瘋狂變態(tài),長安的逆來順受,流蘇的顛沛流離,曼楨與世均愛的無果,都曾引起我無盡的傷感,于是便有了“在安靜平淡的時光里,任山川安然,年華靜走,做一個淡然素凈的女子”這樣的念想。
翻開桌上剛剛淘到的《中國后妃全傳》一書,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讀來:婦好、褒姒、西施、竇漣房、趙飛燕、衛(wèi)子夫……以至于后來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她們都曾芳華絕代,都曾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如浪花一般地存在過,她們或玩弄權(quán)術(shù),或孤芳自賞,或狐媚君王,或為了某種信念而執(zhí)著追求……用心品讀她們的故事,我盡情徜徉在歷史浩瀚的海洋里,她們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一一從我的眼前掠過,我似乎看見她們正蓮步輕移地向我走來,飄飛的裙裾,優(yōu)雅的神情,時而淺笑嫣然,時而又瞋目怒視……我習(xí)慣性地用筆在書頁上勾劃出她們一生的精華或留給后人的思索。
合上書頁后常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始終有個揮之不去的身影——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jù)可查的第一位女軍事家和政治家,后人尊稱她為“母辛”、“后母辛”。婦好不僅率領(lǐng)軍隊東征西討,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還主持著各種祭祀活動,是商王武丁一生的摯愛和情感依托。不幸的是婦好三十余歲便去世,武丁十分悲痛,將她下葬在自己處理軍政大事的宮室旁邊,日夜守候。婦好去世多年,武丁仍對她念念不忘,雖然他按照國家制度先后又冊立了兩位新王后,卻都對她們視若無睹,眼前、心底只有婦好一人。商代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武丁對婦好的感情極為特殊,也許是相愛至深,也許是相敬如賓,總之他對于婦好的離去總是難以釋懷,于是這位開明君主開始為愛妻操持冥婚,把婦好許配給去世已久的賢王,商王武丁大概認(rèn)為這些死去的祖先會在陰世保護(hù)他的妻子,抑或他認(rèn)為婦好的杰出完全可以與偉大的帝王相提并論。
三月陽光明媚,油菜花一片一片地在風(fēng)里蔓延,我的思緒還沉浸在商王武丁和婦好的故事里,原來有才有貌有人呵護(hù)的女子才是世間最幸福的女子啊。透過歷史蒼涼厚重的本真,我似乎看見武丁與婦好正并肩征戰(zhàn),他們在廣闊的原野上馳騁,在瑩瑩的燭光里夜談……我難以想象婦好在彌留之際對夫君的依戀,我更不忍心想象在婦好去世的二十余年里,武丁一直形單影只、孤燈苦影陪伴在亡妻墓穴旁的寂寞與痛楚……
我忍不住又翻了一遍張愛玲的《金鎖記》和《半生緣》,反復(fù)揣摩她和胡蘭成結(jié)婚時的婚書上“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句子,突然才意識到張愛玲在用心創(chuàng)作這些人物時一定經(jīng)歷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七巧因愛生恨的瘋狂,曼楨與世均愛的無果,《傾城之戀》里流蘇與范柳源愛的若即若離,或許都曾經(jīng)讓她心痛不已,她的心里也許早就有了“在安靜平淡的時光里,任山川安然,年華靜走,做一個淡然素凈的女子”的心境。
放下手中的書,端一杯涼開水靜坐一隅,想到了前幾天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題為“女人,趁年輕對自己好一點”的鏈接,鏈接中的女子深深震懾了我——她扛著拐杖,佝僂著背,臉上的皺紋深得像山谷里的溝壑,盡管她梳著時尚發(fā)型,穿看艷麗衣服,也終究難掩浮華散盡后的凄涼落寞。我的腦海里瞬間閃過這樣的念頭,終有一天我也會變成像她那樣的老太婆,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拉著拐杖,戴著老花鏡……我在窗前駐足良久,一再告誡自己,人生短暫,以后的日子切不可再懶惰,要多讀書,多鍛煉,多快樂……
靜默淺淡書香,素守流年,這是一種心境、一種修為,讀書可以怡情,可以明志,可以陶冶情操。人到中年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惶惑,累了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初中畢業(yè)就在外面闖蕩的朋友對我說過的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讀書,才能走好路”,我對他懷著深深敬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在書香里營造一份安靜淡然的心境,讓“蘭心”、“蕙質(zhì)”常駐我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