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宇
摘要: 1928年國民黨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1938年武漢大學西遷樂山。這一時期的武漢大學無論是在行政管理、教職工管理還是學生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制度可循。且對師生的管理制度甚是細化,如在學生的管理上從工作學生到生活作息,乃至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也時刻關注。在努力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高才生的基礎上,嚴格教師聘任,用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來保障學生的優(yōu)質培養(yǎng)。本文對這一時期的國立武漢大學師生管理制度進行研究,旨在為新時期學校師生管理制度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立武漢大學;師生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5-0208-02
武漢大學創(chuàng)建、成長、發(fā)展的歷史,直接地反映著中國高等教育創(chuàng)建與成長、發(fā)展的歷史。1893年11月,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設自強學堂,本著“講求時務, 融貫中西,研精器數(shù)”之精神, 設立方言、格致、算學、商務四個專業(y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書院談經論道的辦學模式。1902年自強學堂更名為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學堂為基礎,于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 國立武昌大學、國立商科大學、省立醫(y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及私立文華大學等合并, 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國民政府為了在國內重點興辦一些大學,決定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F(xiàn)階段的針對武漢大學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現(xiàn)代,關于民國時期的研究多是研究生教育以及對武漢大學建校以來的任職校長。對民國時期的武漢大學研究甚少,本文以1928年到1938年組建武漢大學最初十年為時間軸,來研究當時的國立武漢大學對師生的管理。從而為當今大學在教師與學生的管理方面做一個好借鑒。
一、對學生與教職員工的管理
(一)對學生的管理
1.對學生的管理。武漢大學創(chuàng)建之初,注重對學生的管理。代理校長劉樹杞、校長王世杰等都對加強學生管理提出了要求,這一方面與其辦學的階級性有關,另一方面與一些學者、教授強調的“一個學校要有一貫的精神①”嚴謹治校的要求相聯(lián)。
(1)教學管理。當時有四個辦學原則,第一,以學術為中心的原則辦學;第二以文化演進的原則辦學;第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辦學;第四以寧缺毋濫的原則辦學。學校頒布修訂了《本大學學則》等規(guī)定,在入學與注冊、轉院與轉系,缺課及曠課、休學與退學等方面作了嚴格而具體的規(guī)定。這一時期的教學管理注重打好基礎,彌補中學教育的不足,針對這種情況,王星拱校長提倡:剛入學的大一大二年紀學生的課程中除了各系必修的科目以外,還要添加一些學而未精的科目。在一二年級里邊,既要開創(chuàng)分系專修的途徑,又要培補普通必要的基礎。且學校注重貫通文理,打破學科界限,實行通才教育。
(2)學生生活管理。學校加強對學生生活管理,設立學生團體生活指導委員會。以學生宿舍管理為例.設立了學生宿舍自治組織,女生還設立了女生管理委員會、女生指導委員會。對學生作息時間、就寢、公物保持、會客、留宿他人、離校等都作了嚴格規(guī)定。對一年級新生,學校還制定了軍事訓練管理細則,在著裝、訓練、就餐、休息、行為規(guī)范等都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
(3)對學生體育方面以及社團的管理。國民黨政府在1930年頒布了《學生團體組織原則》、《學生自治會組織大綱》,對學生中的社團進行嚴格控制,從機構設置、目的、組織結構、不得干涉學校行政等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武大改建初期,對學生控制比較嚴格。學生中的社團主要有政治學會、數(shù)理學會、法律學會、生物學會、經濟學會、土木工程學會、哲學教育學會,這些學會必須以鉆研學術、研究科學為限②。
學校尤其注重體育鍛煉,在當時在職校長王星拱認為提倡體育運動最好的方法也應與智育和德育一樣,用興趣去誘導。在這種提倡與推動下,武漢大學的體育教育與各項體育活動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績。1933年10月6日,國立武漢大學通過了由學校體育部擬定的以普通體育為必須課程的審查報告,并且“規(guī)定男女生標準運動五類,各生在學中概須修習,幾個方能畢業(yè)”。學校的體育課程分為普通體育、軍事訓練和國技三組,所有男女學生須在普通體育和國技任選一種,所有的男生必須接受兩年的軍事訓練。
(4)思想與品德管理。當時的武漢大學正處在大革命失敗后的10年內戰(zhàn)時期,這一時期學校對學生的思想管理是極其嚴格的。國民黨政府為了加強對青年學生思想的控制,除在學校搞“軍訓軍管”之外,推行所謂“黨義教育”。對學生中有什么意見,學校當局也規(guī)定,不要亂發(fā)文電或直接送教育部,而應該面呈校長,而且“措詞亦宜確守學生本分,不得凌越失言”。這些都極大地箝制了一批青年學生的思想。
(5)就業(yè)指導。學校于1932年設職業(yè)介紹部,主要調查收集畢業(yè)生職業(yè)供求狀況,登記及審查求職學生之性格與技能,指導職業(yè)選擇。但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年代,仍有一些學生不能順利就業(yè)。職業(yè)選擇。但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年代,仍有一些學生不能順利就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各異,多數(shù)在行政機關、中學或科研、報館任職。武漢大學一直非常重視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指導與調查工作。1932年5月6日,國立武漢大學第160次校務會議議決通過了“設立職業(yè)介紹部簡章草案”,設立職業(yè)介紹部,其主要職責包括:調查職業(yè)供求狀況;等級及審查求職學生的性格金恩;指導職業(yè)選擇等。當時,武漢大學文理兩個學院的畢業(yè)生,多在中學或示范學校、職業(yè)學校擔任教員,法學院畢業(yè)生多在各級政府機關、司法部門、銀行等單位工作,工學院畢業(yè)生則大多數(shù)直接從事于各種工程建設,還有一部分學生到全國各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或出國留學深造。為當時的社會輸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同時也為武漢大學的每一位學生的就業(yè)提供各種條件。
(二)對教職員工的管理
1.制定教師聘任規(guī)則。學校創(chuàng)建之初,為保證教員的質量,學校制定了教員聘任規(guī)則。1936年修訂的規(guī)則為:教授聘用,須在學術上有創(chuàng)作或發(fā)明者,曾在國立大學或本校承認之國內外大學擔任教授2年以上者;講師聘用,須對于所擔任之學科有專門著述者,曾在國立大學或本校承認之國內外大學擔任教授或講師職務者,在國內外大學從事研究獲得學位者;助教聘用,須為國內外大學畢業(yè)生,對于所學學科有研究成績者。學校對教員聘用規(guī)定了一套程序,聘用的教員均需由校長提交聘任委員會審查資格,通過后由校長聘用。聘任委員會審查教員資格時,由相當學科教授組成審查委員會,必要時須商請校長延聘校外專家學者參加審查。教授聘任,需試聘一年,試聘期滿后發(fā)聘書兩年。如聘期滿而不續(xù)發(fā)聘書即為解聘。
2.制定教職員待遇規(guī)則。學校1929年公布《教職員待遇規(guī)則》。當時教職員的薪俸不但等級多,而且差別大,最高月薪500元,最低者月薪只有35元。但實際情況是,教職員工經常領不到薪俸,也領不到全薪。因此當時的武漢大學對此專門制定了教職員待遇規(guī)則來提高教職員的薪酬。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謝紅星.1893-2013-武漢大學校史新編 [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吳貽谷.武漢大學校史 [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3]吳驍.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4]王少雄,孫勁松.民國時期的武漢大學及其戰(zhàn)略定位[J].新課程研究.2010.(6)
[5]呂晶.王星拱科學哲學思想探究[D].東華大學,2013.
[6]龍泉明,徐正榜.老武大的故事 [M].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
[7]武漢大學百年校史考[J].武漢大學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6)
[8]楊樂生.王星拱與樂山“武大”[J].武漢文史資料.2005.(5)
[9]李維武.武漢大學與20世紀20年代中國哲學——王星拱與《科學概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4)
[10]任珍良,劉雙平.武漢大學沿革與現(xiàn)狀[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6)
[11]余彬,龔向前,萬紅慧,胡勇華.武漢大學百年寫意[N].湖北日報.2003—11—25
注解:
①謝紅星.1893-2013-武漢大學校史新編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②吳貽谷.武漢大學校史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