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語堂用英文創(chuàng)作了小說《賴柏英》,謝青云將其回譯成漢語,不僅完整地保留了故事情節(jié),而且其譯筆流暢,譯文優(yōu)美。透過漢譯本《賴柏英》,讀者能夠領(lǐng)略到閩南地區(qū)的風土人情、童真童趣,也能感悟到林語堂獨特的女性觀、愛情觀和高地人生觀,體會到林語堂的真性情。
【關(guān)鍵詞】林語堂;《賴柏英》;女性觀;愛情觀;高地人生觀
【作者單位】 林明玉,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賴柏英》是林語堂用英文創(chuàng)作的一本半自傳體小說。林語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zhèn),熟悉閩南話和閩南風土人情。書中男主人公譚新洛是以林語堂為原型,女主人公賴柏英則是以林語堂在故鄉(xiāng)坂仔的初戀情人“橄欖”為原型。小說講述的是譚新洛和賴柏英悲歡離合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地主要在新加坡和我國漳州坂仔。因此,小說中含有濃郁的閩南文化特色。譚新洛同表妹賴柏英從小青梅竹馬、互相愛戀,但是由于新洛一心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一番,19歲便離開閩南家鄉(xiāng)到新加坡留學。而賴柏英因為要照顧年邁失明的祖父選擇留在故鄉(xiāng)。在新洛出國留學前夕,賴柏英以身相許,意外懷孕。柏英為了逃避世俗的壓力,匆匆嫁給在她家農(nóng)場干活的一個小伙子。得知這一消息的新洛雖痛苦卻又無可奈何。新洛大學畢業(yè)后在新加坡一家英國商行當律師。之后,他癡狂地愛上了一位歐亞混血女孩韓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兩人結(jié)婚后,由于韓沁忍受不了貧窮和寂寞,兩人很快出現(xiàn)了感情危機。在國內(nèi),由于國民革命軍打敗了軍閥,一些軍閥潰兵逃到了賴柏英的家鄉(xiāng)胡作非為,柏英的丈夫在一次拉夫的途中被潰兵打死。而在新加坡,由于經(jīng)濟不景氣,新洛也失業(yè)了,再加上韓沁的不辭而別使新洛深受打擊、萎靡不振。新洛的姑姑秀瑛為了挽救新洛,特意從新加坡回到家鄉(xiāng),告知柏英新洛的情況。柏英為了新洛能夠重新振作,帶著與新洛所生的兒子罔仔與秀瑛一起前往新加坡,最終一家人歡喜團聚。
林語堂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出了一幅幅美麗、清秀的閩南山水畫,勾勒出了他童年時代那些美好的畫卷?!顿嚢赜ⅰ沸≌f的漢譯者謝青云忠實地保留了這些美好的記憶,讓讀者體會到了閩南的風土人情,如高聳矗立的大山、清澈蜿蜒的溪流、辛勤勞作的鄉(xiāng)下人、漳州的“含笑花”和特色粿等。同時,他還讓讀者感受了閩南地區(qū)的童真、童趣:在荔枝林中玩耍,玩吐荔枝核比賽,用荔枝核玩彈珠游戲,掏鳥蛋,在峽谷中捉蜻蜓、蝴蝶,在小溪里撈蝦、撈魚、打水漂。一幅幅畫卷洋溢著一陣陣歡笑,是多么讓人羨慕??!更寶貴的是,《賴柏英》還蘊含著林語堂獨特的女性觀、愛情觀和高地人生觀。透過小說中的人物,讀者能夠感悟到林語堂的真性情。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男性美學占著絕對優(yōu)勢,而女性美學一直處在被壓抑或被貶低的地位。但是,林語堂卻比較另類,總是偏愛女性形象。他認為,女性是美的化身,純潔溫柔,是值得崇拜、高歌的對象。小說中的女主角賴柏英是男主角新洛的初戀情人,她勤勞、能干、善良、樂觀、堅強、敢愛敢恨、勇于擔當。她既要操持家務,又要照顧失明的祖父,還要承擔起管理自家田莊的重任——因為她的哥哥天柱和弟弟天凱都靠不住。為了守住祖父和父親留下的這個家,她放棄與新洛一同出國的機會,招贅留在了家里,是個敢于擔當?shù)呐浴K刻炜偸敲ι厦ο?,臉上永遠帶著一份渴盼的微笑。在新洛出國留學之際,她敢于直白地向他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新洛,我愛你,以后也永遠愛你,但是我想我不可能嫁給你”;對于懦弱的弟弟天凱和好吃懶做的弟媳婦,她也敢于把“討厭”兩個字掛在臉上,不虛偽應付。但是當天凱的公司被人追債時,她又能設(shè)法相助,幫其渡過難關(guān),體現(xiàn)出了她善良的本性,以家人為重的品性。借著譯文,讀者看到了林語堂筆下一個形象如此光輝耀眼、個性如此鮮明的女性。
小說中的另一個女主角是新洛在新加坡認識的歐亞混血女孩韓沁。韓沁是個漂亮、沖動、大膽、放任、愉快、熱情、對禮教俗套滿不在乎的女孩。這剛好部分符合林語堂對理想中新女性的看法:一是身體要比以前的人健康;二是活潑與靜要兼而有之;三是性道德要比現(xiàn)在解放。韓沁在小說中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擁有健美的身體,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因此,在與新洛同居期間,她雖然辭去了工作,由新洛獨自上班供養(yǎng),但最終卻耐不住生活的貧窮與寂寞,而選擇背叛兩人的愛情,頻頻出軌。她追求獨立,喜歡自給自足的生活,追求性自由、性解放,卻忽視了婚姻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義務。林語堂所說的“性道德要比現(xiàn)在解放”是指男女在“性”的問題上應該要做到公平公正,反對男人可以解放性欲,而女性不能自由。林語堂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全新、叛逆的女性。雖然韓沁是個不討喜的人物形象,但是林語堂筆下對她卻沒有過多的苛責,這都是源于林語堂對女性的獨特視角,他善于發(fā)現(xiàn)女性美好的一面。
關(guān)于愛情觀,林語堂也通過賴柏英和新洛這兩個人物向讀者展示了其獨到的見解。賴柏英是成長于大山上的農(nóng)家少女。她和新洛從小一起嬉戲、一起長大,兩人度過了美妙的童年時光,而愛戀之情也就在這些生活中悄然萌發(fā)。當兩人的人生道路出現(xiàn)分歧時,在新洛出國留學前夕,她選擇以身相許,“我寧可把童貞交給你,也不愿交給別人”。當她懷上了新洛的小孩時,她選擇了獨自承受、獨自面對,而沒有以此脅迫新洛為其負責。這種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的功利,沒有社會地位、榮譽、權(quán)力和金錢方面的計較,是一種至純至真的情感。僅僅是出于對至愛之人的眷戀,她就能做到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種愛情觀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深思。再來看看新洛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當新洛得知心愛之人已嫁為人婦,他覺得既傷心、無奈又充滿愧疚,但是最終把對柏英的感情深埋于心,并時刻關(guān)注她的生活狀況。隨后,新洛也開始了自己的另一場異國之戀。這場刻骨銘心的愛情之旅即使新洛享受到了愛情的浪漫與激情,又使他傷痕累累。他不顧叔叔的反對選擇跟韓沁結(jié)婚,獨自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卻換來韓沁的背叛與拋棄。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認為韓沁很偉大,喜歡她那種堅持獨立的方式,認為她具有了不起的人性光輝。所以,當韓沁最終離他而去,去過她想過的生活時,他也并不苛責。雖然他也傷心痛苦了一段時間,但最后還是能坦然釋懷。
柏英和新洛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正是林語堂愛情觀的體現(xiàn)。林語堂在失去初戀情人之后,也曾經(jīng)歷了一場浪漫純美的愛情,對象是其在上海圣約翰大學求學期間認識的一個叫陳錦端的女孩子。家庭背景的巨大懸殊使得這段戀情最終被拆散了。但是,林語堂很快就從失戀的痛苦中走了出來,并長期與陳錦端保持著友誼,至死不渝。林語堂認為戀愛既不全是以占有對方為初衷,也不會因為不能占有對方的肉體而痛苦。正確看待愛情,即使失戀也會將情感轉(zhuǎn)化為一種人生的力量,使自己的人格得以健全,靈魂得以提升。小說中新洛對故鄉(xiāng)漳州大山的敬仰和依戀,是林語堂高地人生觀的體現(xiàn)。有一次,新洛和他叔叔的姨太太瓊娜說起故鄉(xiāng)的山:“我家附近是真正的高山,不像新加坡的這些小丘陵。那真是令人敬畏、給人靈感、誘惑人的高山。一峰連著一峰,神秘、幽遠、壯大。”“人若在高山里長大,高山會使他的觀點改變,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它更能壓服一切,山也使你謙卑?!薄霸?jīng)是山里的孩子,便永遠是山里的孩子??梢哉f,人有高地的人生觀和低地的人生觀,兩者永遠合不來的?!薄凹偃缒闵诟呱嚼?,你用高山來衡量一切,你看到一棟摩天大樓,就在心里拿它和你以前見過的山峰來比高,當然摩天樓就顯得荒謬、渺小了。生活中的一切也是如此。世上的一切人啦,事業(yè)、政治、鈔票啦都一樣?!边@些話林語堂在其所著的《八十自敘》中也曾提到,在此,新洛的人生觀也就是林語堂的人生觀。新洛認為自己有高地的人生觀,而他叔叔卻是低地的人生觀,兩者是相沖突的。所以當他叔叔出于家族利益和未來發(fā)展考慮,要他娶吳愛麗——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女——為妻時,他斷然拒絕,堅持自由戀愛。雖然他的叔叔資助他上完大學,供他吃住,而且期望他將來能繼承他的事業(yè),但他都不為所動。他感激他的叔叔,但不會因此而受制于他的叔叔。他堅持用自己的薪水慢慢地償還叔叔供給他念大學的費用。他認為“你站得直挺挺,不必彎腰,不必讓路,不必在任何人面前匍匐。你的骨頭便是這樣立起來的”。當他不顧叔叔的反對,決定和韓沁結(jié)婚時,他毅然搬出了叔叔的房子,靠自己的能力租了一間小公寓住。雖然生活清苦了些,但是卻能享受到自由、獨立的家庭生活。高地的人生觀使新洛不為金錢出賣自己,使他能樂于享受平淡、簡樸、閑適的生活方式。而這也正是林語堂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活。這種人生觀使林語堂一生奉行“不敢為天下先”的哲學理念,凡事不強出頭,保持謙卑的姿態(tài),不為名利、政治所羈絆,樂于做個從事著作的自由人。
總而言之,謝青云漢譯的《賴柏英》故事情節(jié)完整,譯筆流暢,譯文優(yōu)美,與林語堂的英文原著基本相符。它既還原了閩南地區(qū)的青山綠水、風土人情和山間的童趣,又完整再現(xiàn)了林語堂的女性觀、愛情觀和高地人生觀,使讀者能夠透過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看到一個真實的林語堂,體會到林語堂的真性情。
[1]林語堂. 賴柏英[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 陳煜斕. 林語堂的民族文化精神[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